春節還沒結束,胡正進的手機還不時響個。 螢幕大多是熟悉的號碼,農民打電話**,催促通宵配飼料; 還有幫助能夠繁殖奶牛進行生產。
胡正進迅速穿上工作服,開著一輛裝滿防疫藥品和動物飼料的七座麵包車,在動物防護服務站和農民之間來回穿梭。
胡正金一家住在銅仁市思南縣徐家壩鎮。 這裡的山川秀麗,四面環山。 依託良好的自然資源,徐家壩緊緊圍繞“一主兩輔”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推廣全鎮養牛業。
我鎮是思南市養牛大鎮,鎮內農民1500餘人,鎮內有貴州省三大畜市場之一。 順著胡正進手指的方向,從山腳下到半坡,隨處可見現代牛棚和成片的牧場。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胡正進見證了家鄉養牛業帶來的變化。 為了發展養牛業,該鎮甚至成立了養牛業領導小組,由牧草種植加工、業務主體種植、基礎設施建設等7個特色班組成。
不過,近年來,徐家壩的幹部群眾也意識到,徐家壩還存在乙個瓶頸,“牛文章”已經寫好了,養殖技術還不成熟。
從吉林、浙江等地運回來的牛犢大多會造成水土適應,沒有經驗的農民很難改變這種情況。 胡正進說。
繁榮農村經濟,養牛業也必須迭代公升級。 “2019年初,許家壩鎮黨委班子多位成員齊聚一堂,從下午到深夜集思廣益,形成了運營人工授精和配送點,提供優質育種和育種服務的獸醫防禦服務站的概念。
大學畜牧專業畢業,曾在多個農場學習和工作,2019年26歲的胡正進,一直想著為家鄉做點什麼。
他抓住徐家壩的機遇,堅持把養牛業作為特色重點產業和主導產業,懷著建設家鄉的心情,成為徐家壩的一員,拓展“養牛經濟”。
年輕人回鄉,帶來發展的“新風”。
在養牛技術方面,聚集了11名當地獸醫,組成了一支專業的技術團隊。 在鎮**的幫助下,動物保護服務站於2019年冬季成立。 經過大家的一致推薦,專業知識過硬、年齡最小的胡正進擔任站長。
養牛業發生了變化——年輕人帶來了新的想法! 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的“獸醫”團隊按地區劃分,每位技術人員負責徐家壩轄兩個村的養殖防疫、冷凍配給改良和養殖技術傳授。
大到規劃全鎮的產業發展,小到解決乙個家庭的實際困難。 團隊成員白天忙得不可開交,晚上聚在一起討論服務中遇到的問題和最佳體驗。
54歲的團隊成員彭明輝擁有20多年的獸醫經驗。 他說,過去他到處奔波,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的癥結,農民們只能聽天由命。 如今大家聚在一起,有條理,有工作指引,目前服務過程中的技術短板可以通過微信群聊和大家的精華快速解決。
翻開彭明輝的動物免疫登記表,庫存數量、免疫次數、免疫時間、農民簽名等細節都記錄得一清二楚。 而且他每次去診所都會留下**號碼,這樣他就可以隨時與農民保持聯絡。
抓住產業發展“金鑰匙”,開啟鄉村振興“幸福之門”。 得益於動物保護服務站的技術支援,徐家壩越來越多的村民投身養牛業,加快了鄉村產業振興的步伐。
41歲的村民張英堂以前養了好幾年竹鼠,三年前他通過專案資金轉而養了35頭牛。 起初,他甚至不了解玉公尺、麥麩、豆粕等精料的比例,但在動物防衛服務站的幫助下,瘤胃節食等問題可以自己輕鬆解決。
如果您有問題,請找服務站! 對養牛“一竅不通”的村民楊勝喜,去年也養了40多頭牛。
服務站聚焦農民的急心和焦慮,徐家壩鎮牛的成活率和生長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克服了過去自然生長和疾病的無奈,現在在徐家壩鎮的村莊裡,可以看到村民們喂牛、談牛、放牛的場景。
年輕人,有想法,吃苦耐勞,做事! 說起胡正進,徐家壩鎮畜牧站站長田德強和鎮上的人都豎起了大拇指,稱讚他是為鎮上養牛業發展保駕護航的“小專家”。
貴州**天眼新聞記者葛永志和白春霞。
編輯:田勇。 二審楊聰.
朱燮的三次試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