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6日,中山推出2024年目錄第一期。 在本期目錄中,在“詩與詩人”欄目中,我們看到了張志浩和顧鶴。 這並不奇怪,畢竟他們都是“著名詩人”! 不過,我們也看到了小海的名字。
估計有人會問,小海也是“著名詩人”? 看到他的名字有什麼奇怪的? 真正。 不過,小海還是不一樣的。 小海在2022年《十月》第4期上發表的一首詩《佩德羅·巴拉莫》被曝出是朱敬東譯本中一段話的直接分支。 除了分支之外,幾乎沒有變化。
在被指控***後,小海回應道。 “關於抄襲與否的問題。 我沒有義務也沒有耐心去一一普及屬於當代藝術知識範疇的知識點。 “我的回答是:荒謬,如果太簡單,那就再加兩個字:荒謬。 至於緊接著獲得第30屆柔鋼詩詞獎的蕭海,蕭海認為,“這是專業人士在做專業的事情。 ”
顯然,不僅是蕭海,不僅是《十月》的編輯,不僅是柔鋼詩歌獎的評委,就連《鍾山》的編輯,都還認為蕭海是“屬於當代藝術常識範疇的知識點”。 這是“常識”和“知識點”,讓人不好意思細問。 你不知道“常識”和“知識點”,你還問什麼?
但是,我還是不明白,問,這屬於“當代藝術”到底是什麼樣的常識呢? 什麼知識點? 這是“二次創作”還是“創意寫作”? 只是分成分支,是“二次創作”,還是“創意”? 因此,我覺得小海還是有必要用點“耐心”,盡職盡責地普及這個“常識”或者說“知識點”。
如果小海還是那麼不耐煩的話,那麼估計以後人們看到“小海”這個名字的時候,腦海中就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佩德羅·巴拉莫”這首歌。 這不是一件好事。 **口硬的詩人很多,但大多是低調內斂的,比如陸某廢、劉某東、某女。 就連吳某軒一開始也嘴硬,說什麼是“創意寫作”,但後來心軟了。
因此,小海還不如普及“屬於當代藝術常識範疇的知識點”。 三人組肯定有我的老師,就算是“常識”,也有普及的需要,不是嗎? 這好像是我第三次寫關於詩人小海的文章了,也算是一種“無恥的質疑”氣勢吧?
如果小海真的“不耐煩”,那麼《鍾山》,或者《十月》,或者柔鋼詩獎的評委們,也會出來推廣嗎? 畢竟你以為小海的創作確實是一種“常識”,否則,你不會再送他的作品,給他頒獎了。 而且,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有利於詩歌的推廣和普及,甚至提高讀者的詩歌欣賞水平!
如果你不明白,最好問,而不是假裝不明白。 問,回答,解決。 如果你不明白,你就不問,甚至假裝明白,遲早會有另乙個問題。 於是,我又寫了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似乎有點“多餘”和“業餘”,他甚至懶得發小海的《佩德羅·巴拉莫》。 畢竟已經貼了很多次了,“耐心”也快用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