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公司不相信“去風險”的說教?

Mondo 財經 更新 2024-02-24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記者王磊)為什麼德國企業不相信“去風險”的說教?

新華社記者 張源.

德國梅赫西迪-賓士集團(Mercedes-Benz Group AG)董事長康林松日前在發布季度業績時表示,歐盟對中國採取的任何保護主義措施都將對歐洲等經濟體產生毀滅性影響。

Kang Linsson的宣告代表了德國和歐洲商界的廣泛觀點。 從德國**、智庫、商會近期發布的一系列報告和資料來看,中德投資合作並未受到外界噪音的影響。 在美國和西方政客大聲疾呼要給中國“去風險”的時候,德國企業繼續加大對華投資,繼續在中國市場布局。 中國市場有哪些獨特的吸引力? 為什麼不能吃“去風險”的喧囂?

德國企業正在加大對華投資。

德國經濟研究所近日根據德國央行資料發布報告指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19億歐元,同比增長43%。根據該報告,從2015年到2020年,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大致相當於在中國的投資。 此外,2023年德國對華投資佔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10%3%,為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德國聯邦統計局本月中旬公布的資料也顯示,2023年德國和中國的金額將達到2531億歐元,中國將連續第八年成為德國最大的合作夥伴。

德國經濟研究所報告的作者約爾根·馬蒂斯(Jörgen Mattis)認為,資料顯示,德國大型企業仍將中國視為乙個巨大的增長市場,並計畫在中國開展更多業務,以對沖全球緊張局勢加劇的風險。

今年1月,中國德國商會發布了2023年24日德國商業信心調查,566家會員企業做出了回應。 報告顯示,超過十分之九的受訪企業計畫繼續扎根中國市場,超過一半的企業計畫在未來兩年內增加在中國的投資。 報告稱,中國“對德國經濟的意義仍然獨一無二”。 憑藉其龐大的消費市場、先進的連鎖基礎設施和不斷增強的創新能力,中國仍然是德國公司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中國市場的獨特吸引力是什麼?

分析人士指出,中德經貿交流和企業合作的增加是基於行業經驗的理性選擇。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和綠色能源領域的創新領導力正在逐步提公升,而德國在汽車、化工等傳統產業仍有優勢,雙方的合作有利於共同提公升產業能力。

大眾汽車和小鵬汽車共同開發了最好的電動汽車,寶馬的第六代動力電池專案在瀋陽啟動,西門子投資了......成都智慧型製造基地這些都是德國企業對中國未來競爭力持樂觀態度的生動例子。

2023年,大眾汽車集團將把最大的研發中心設在合肥德國總部外。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布拉特表示,大眾汽車正在全面融入中國的產業生態圈。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快速發展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教授吳慧萍認為,中國市場在德國企業眼中具有在其他市場難以找到的吸引力。 她指出,烏克蘭危機公升級後,德國企業的運營成本大幅上公升,面臨能源波動、勞動力市場技術工人短缺等諸多問題,削弱了在德投資的吸引力。 相比之下,中國生產要素齊全、產業鏈齊全、勞動力豐富、有產業經驗,受到許多德國企業的青睞。

為什麼不能吃“去風險”的喧囂?

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做生意,就一定會面臨和承擔風險,即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 “去風險”的概念本質上是反市場經濟的。 許多資料和例子表明,德國企業正在積極擁抱中國市場,“用腳投票”證明“去風險”和“脫鉤斷鏈”不受歡迎。

根據德國工商會發布的《德國工商聯盟全球商業預期報告》,“去風險化”將給德國海外企業帶來巨大負擔,近半數企業將難以找到合適的商業夥伴或商業夥伴。

德意志聯邦銀行(Deutsche Bundesbank)的多位專家最近寫道,從長遠來看,離開中國將給德國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和經濟成本。 德國公司將錯失中國這個“主要銷售市場”的機會,許多最好的連鎖店只能以犧牲效率為代價進行重組。

德國聯邦經濟發展與外交事務協會主席麥可·舒曼表示,目前,許多西方人熱衷於誇大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對抗,並警告投資風險。 他建議企業去中國調查一下自己的感受,多和當地人談談,會得出不同的感受和結論。

分析人士指出,所謂“去風險”,實質上是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不僅影響多邊體系的權威效力,而且違反經濟規律,最終將阻礙世界經濟復甦的程序。 試圖通過**壁壘來降低政治風險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完)。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中國市場“形影不離”和“捨不得”?

    新華社北京月日電 記者王磊 為什麼中國市場 不可分割 和 勉強 新華社記者。年末年初,多家跨國公司陸續發布財報,公布其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肯定了中國市場在其全球商業版圖中的重要地位。與此同時,一些西方機構和 頻頻歌頌中國經濟的衰落,甚至鼓勵跨國公司 帶著利潤離開 這與跨國企業在中國的商業活動和實際感受...

    經濟熱點問答丨為什麼西方經濟模式行不通?

    新華社北京月日電 記者王磊 西方經濟模式為何行不通?新華社記者 葉淑紅.最近,世界上有很多關於西方經濟學家及其模型的質疑。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 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 批評一些經濟學家是 自給自足的部落,對其他科學學科缺乏開放性 法新社評論說,經濟學家需要 走出電子產品 和僵化...

    為什麼中國公司不在名單上? Mercom公布2024年全球太陽能開發商排名

    周一 月日 清潔能源研究機構Mercom公布了年全球十大領先的太陽能開發商。在此列表中,六個位於歐洲,三個位於北美,乙個位於南亞。其中,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能源 TotalEnergies 以GW位居第一。為什麼中國企業沒有上榜?這是因為該名單包括全球開發商 可以說是跨國公司 這在Mercom的統計資...

    德國公司將研發轉移到國外,並大舉轉移到中國,發誓要贏回中國消費者

    不僅工業生產正在遠離德國,而且現在德國公司的研發也正在轉移到國外根據德國工商會進行的一項調查,目前有 的德國企業計畫在海外設立和加強研發機構,超過 的在華德國企業甚至超過 這一數字高於計畫將部分生產轉移到國外的企業比例。據 世界報 報道,中國是德國企業擴大研發能力的主要市場。月初,大眾汽車將在中國合...

    慷慨分享中國技術德國公司確認!專家:“科技遊戲”不容忽視!

    近日,中國一家知名電池製造商宣布,他們已與一家德國公司達成合作,接收近名德國員工學習電池技術。這一訊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許多德國工程師曾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正是因為他們在電池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這種做法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和質疑。有表示不滿,甚至有業內專家警告稱,在當前技術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