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詞
好的投資往往不屬於最聰明的人
有意義就是活得好。
好好活著就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士兵突擊》是乙個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年輕投資人,對這個世界總是充滿好奇心。 他們中的一些人喜歡思考,總是試圖使用一套邏輯框架來指導他們的投資行為。 時間長了,你會發現:當你拿著放大鏡看已經模糊的東西時,結果只會讓你更加困惑。
就像當你在戶外的大背投螢幕上看到一幅生動的畫面時,你會感到震驚; 當你有機會走在它前面時,你會感到頭暈甚至噁心。
如果投資者過於關注一些連你都無法控制的細節,往往會偏離投資主線,犯放棄基本面的錯誤。 畢竟,在時間的迴圈中,影響乙個專案甚至乙個行業的因素太多了,其中很多是我們無法企及的。 當然,這並不是要忽視行業的專業研究。
事實上,風險投資人最重要的角色是:1.資訊傳輸麥克風2.概率篩選機投資機構的領導經常對投資經理說,你去弄清楚xx行業。 作為乙個單人投資人,無論行業研究再深入,與那些每天浸泡在行業中的從業者相比,深度都遠遠不夠。 在很多情況下,業內人士覺得自己已經習慣了不需要談論的事情,而對於投資研究者來說,這可能是乙個完全的知識盲點。 行業研究的最大作用是消除明顯的陷阱,讓投資者不會犯常識性錯誤。
乙個投資人,即使他之前已經進入這個行業,一旦他離開這個行業超過6個月,就會反映出資訊的滯後性。 雖然他們的一些前同事可能還在行業內,但由於行業的合規和保密性,仍然很難獲得高質量的資訊。 當乙個產業系統足夠大時,跨部門接入會帶來資訊質量的衰減。
因此,VC投資者在進行產業投資時,最應該做的就是在確保自己不犯常識性錯誤的基礎上,花時間分析競爭產品之間的競爭差異,然後根據概率進行投資和下注,這才算是專業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上面所說的實際上是乙個三步過程。
然而,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很多投資人覺得行業內的知識盲點叫專業,在匯報專案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談論技術,我並不是說技術的普及不重要。 在看了大量的專案後,我們發現,很多行業的前沿技術變化,即使是業內人士,每天在生產線上也很難判斷,投資者如何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因此,對於工業技術的投入,所謂早期小額投資,就是不要讓VC的錢盲目押注某條技術路線,這和押注沒什麼區別。 至於技術等級0-1的驗證,最好交給產業資本,或者用企業的研發費用攤銷。
我理解,風險投資早期和小額投資應該以商業化為基礎,而風險投資已經成為科技公司的早期商業助推器。 在當前複雜的經濟環境下,即使一家創業公司的新技術在行業內取得了共識突破,但在成長為行業主流玩家(更不用說龍頭)之前,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這不僅包括來自上下游產業鏈的挑戰, 但也來自行業本身競爭對手的對抗,以及對內部技術專利和核心人員的保護,甚至來自上層和外部環境的影響。
在風險投資中,始終如一地押注一對概率面板,以獲得經濟回報的正反饋,是最重要的事情。 否則,教條主義最終將成為一根雞毛。
漢漢是乙個好品質
在風險投資中賺錢變得越來越困難,表面上是缺乏敘事線索; 但在更深層次上,很多風險投資人不知道如何賺錢,也沒有弄清楚商業的本質。 當他們自己在這方面沒有足夠的嗅覺和感知力時,他們將無法把握初創企業成長的勢頭。
投資行業不是單純的精英主義,只有真正腳踏實地、腳踏實地、深入行業,才能把握投資主線。
經常看到一些投資人,靠著自己的投資幾年,或者已經在這個行業呆了好幾年,都是在創始人面前做斧頭,指點迷津。 在這個時間點上,敢於走出來的創業者一定不能盲目跟風,他們一定有獨到之處,值得投資者學習。 每個人都可以在平等的基礎上做高質量的產品,這將使投資者和企業家受益匪淺。
風險投資本身就是乙個行業,它不僅僅是紙上談兵。 作為風險投資的重要因素,資本和創始團隊的技術和管理屬於不同維度的生產要素,只有將這些要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企業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因此,在投資這件事上,創始團隊和VC投資人是平等的,這是乙個雙向的選擇過程。
許多投資者在與創始人會面時會傲慢自大,總是質疑。 我對這個行業的常識沒有清晰的了解,所以我開始談論它。 也有一些投資者與創始人見面,這是工具人的角色,它提出了乙個三段論:你的收入和利潤,你的障礙和你的團隊。 然後他講道,拍拍屁股就走了。 從一開始,這種型別的投資者就放錯了位置。
還有一種投資人,一見到研究型學者班的創始人,就開始不假思索地奉承,不做具體的商業分析,沉浸在自己想象的科技創新世界裡,卻忽略了最基本的商業邏輯。
所以,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我們看到創始團隊和投資團隊之間的關係也變得微妙尤其是在資本降溫的背景下,投資者和創業者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一些投資者不僅對創始人的態度和情緒有問題,而且對合夥人或FA的態度也很差。 我們投資行業的人經常在一起聊天,我們也談論我們的投資者朋友你會發現,一些普通的朋友情商並不高。很多投資人常年不回覆FA訊息,一想到什麼就突然問出來,這讓對方感覺很不好,長此以往,可能會失去乙個渠道的朋友。 他認為效率是重中之重,但實際上他交的朋友越來越少。 慢慢地,我的資訊變得越來越封閉。
大浪過後,一級市場是一群遊戲中最聰明的人,投資者一定不能想得太精明,他們可能就是魚肚子裡的魚。
VC投資是企業看賠率的,投資機構除了人員費用外,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最大的成本主要包括:1.錯過乙個好專案2.錯誤的專案(這是乙個常見的現象)。3.如果你找到乙個好的專案,你就不能投資它以上三項費用,錯過乙個好的專案是風險投資人最大的成本。
投資機構在決定乙個專案時,通常會遇到以下兩種情況:
1、如果專案資料還沒漲,會對創業者說:你先跑再說; 2、當專案在一年後再次擺在我們面前時,如果專案資料沒有出來,投委會的人會在心理上自我暗示:真的沒用; 如果資料上公升甚至超出預期,往往伴隨著乙個現象:專案的估值又是**。 這個時候,投資者會想:漲了這麼多,還會繼續漲嗎? 因此,一旦投資者錯過了乙個專案,它就很可能被錯過了。
當你用放大鏡看一家上市公司時,你看到的只是問題。
當你把乙個創業專案顛倒過來時,一切都與風險有關。
目前,VC投資已進入深水區。 雖然資本化和退出渠道正在收緊,但如果投資機構的決策仍然停留在只看資料、關注利潤上可能會錯過為數不多的下行機會之一。投資前好好討論,似乎沒有乙個專案是沒有風險的,一旦達到內部概率預期,就必須果斷下注,不能猶豫。
去除投資本身,風險投資還有乙個重要的成本:週期成本。
從長遠來看,乙個能為風險投資人賺錢的專案就是乙個好專案。
但無論專案有多好,都無法在迴圈中生存。
無論技術多麼強大,無論團隊迭代能力有多快,商業模式有多好,都會有暮光之日。 就像拼多多的市值在一定時期內會超過阿里一樣。
投資賺錢的底層邏輯是審美共識帶來的流量,而這個閉環只會存在於乙個特殊的迴圈中。
至於專案的估值,PE是10倍還是20倍本身並沒有科學標準,但重要的是階段性共識的觀點。 有時需要實現績效,有時需要形成增長的期望; VC的資本價值就是加速上述兩個要素的形成。
比如兩個AB專案的基本面可能差不多,員工人數也差不多,去年都賺了500萬,預計今年賺2000萬,但估值可能因為行業不同而完全不同。
專案估值可能有兩個主要因素:
1、公司未來的發展預期,決定了公司的上限2、當前效能的實現程度,決定了達到上限的概率此外,還要考慮投資的容錯性,這可以是多方面的。
例如,年輕創業者通常比年長的創業者有更高的容忍度,因為他們即使失敗了也能捲土重來,而年長的創業者在面對困難時往往沒有勇氣。
同樣,乙個技術專案可能不可能簡單地講述乙個高增長的故事,尤其是在這個時間點,因為大多數投資者都很謹慎,不相信這個故事。 這時,如果專案具備一些傳統的業務基礎,再與新的高增長業務相結合,容錯率將會顯著提高。
再比如,專案的創業軌跡足夠寬廣,公司目前的業務可能只是單點突破,但給投資者留下了足夠的空間,想象公司可以繼續拓展業務線。
此外,對於很多具有長期確定性的機會,雖然短期拐點難以確定,但仍會讓投資者向遊戲低頭。
VC的作用是在市場達成共識之前進入,用資金幫助企業達成階段性的審美共識。
但實際上,真正能賺錢的專案,並不是為接觸它的人,甚至是股東賺錢。 原因是,在較大的時間週期內,大家往往會失去基礎知識,並不真正了解專案。 許多人傾向於將其歸結為運氣。
VC機構中所有眾生的面孔
VC機構的投資者也是大雜燴,投資決策的質量取決於內部團隊的配合。
年輕的投資者就像永動機它們的優點是資訊處理速度快,獲取資訊的渠道範圍廣(但渠道水平不高,噪音大,有時不一定是優勢),但缺點是衝動。
年輕人容易血脈大增,畢竟沒見過什麼好東西,所以很容易被創始人和行業的外表所欺騙,有時候總覺得投資大哥太保守了,會有點高。 進入VC行業的年輕人一般都有**智商,一般不會太傻,但每個人的看法還是會不一樣的。
有時候太聰明的年輕人可能做得不好,容易看高看高低,這是投資的一大忌諱。 而那些頑強,甚至天真的人,更有可能抓住一些好的專案。 27-32歲年齡段的人依然是中國VC市場不可或缺的主力軍,而在美國,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中年人更像是壯年的狐狸他們的強項是對事件的解讀,不僅指乙個具體的專案,還指行業和新聞政策的大趨勢。 畢竟我年輕的時候,坑坑窪窪,也見過很多好東西,所以能夠對行業和企業進行多維度的比較。 他們對大局有更強的意識,往往能迅速弄清楚事情的根源。很多中年投資者最棒的一點是,即使短期內不能投資公司,也能和公司創始人保持良好的關係,甚至私下裡成為好朋友,第一時間掌握公司細節,實現成本最低的跟進。 當機會出現時,他們可以推銷它
但它們也有缺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年時搜尋和處理資訊的速度會降低。 更大的問題是,很多資深投資者見多識廣,對新事物的牴觸情緒大於新奇感。 這就像乙個男人,他見過很多美女,他也沒有少吃過,他累了,不愛。
中年投資者在中國風險投資市場更有價值,也更稀缺由於在一輪又一輪的週期PK中生存下來,同期很多投資者在過去幾年中被優化為成本單位。
每個投資機構都有乙個老頭。 這有點像電視劇集《花兒》裡大叔的角色。 他們往往經驗豐富,是最終資源的代言人甚至所有者,這些資源不僅指資金,還包括行業和資源。 他們是老錢的代表,代表著頂層的資源。 他們往往是一串數字中的前乙個1,如果沒有1,無論後面有多少個0,投局都救不了,老錢永遠站在金字塔的頂端。
老錢是乙個非常難以接觸的群體。 過去很多人都想籌資,他們試圖從二代老錢做起。 當然,有些二代自己很優秀,有創業心態一起合作也是好事。 但有些人想通過二代接觸身後老錢的資源,這條路是行不通的。 因為二代還沒有完全**,所以他們自己沒有太多的代言能力。 有時候二代和普通人的區別在於,信用卡額度更多,能調配的資源最終掌握在上一代人手中。
老錢在風險投資行業的作用是資源嫁接。 騎上馬並兜風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但很多老錢喜歡親自上戰場,尋求更多的參與甚至控制,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one more thing在中國的VC領域,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做了三年多的生意。
這三年,大家都經歷過疫情,但VC行業卻沒有景氣。 我們VC從業者每天都在研究最前沿的賽道,看最先進的專案,但很少有人認真分析中國行業的巨集觀邏輯。
在產業發展道路問題上,中美兩國有著完全不同的想法。
一般來說,美國風險投資對新興產業的態度是允許泡沫,允許失敗。
在每一次泡沫之後,他們總是相信劃時代的創新所帶來的好處遠遠超過以前的成本。
他們的產業發展圍繞著技術迭代不斷推進。 當一種新的理論從學術界誕生並逐漸成熟和商業化時,其實用性必須與現有技術相比得到顯著提高。 那麼這項新技術將催生出許多新的產業,它們基本上不會回頭。
我們國內對行業的態度是:不失敗,不冒泡,時間緊迫。
通常由高層發起命題性論文,如果企業家想把行業做好,做好,就必須對論文的主題做出正確的解釋。
在中國,不管貓是白貓還是黑貓,抓老鼠都是好貓。
既然命題文章在上面發表,大家就應該根據自己的解釋來寫文章。 至於你用什麼技術,用什麼新概念,以上都不涉及。 只要不是高汙染,就不要太過壓迫勞動人民,也不要逃稅。
如果一家公司能夠在時間視窗內以低成本完成一篇命題論文,那麼它可能會創造乙個新的行業。
很多時候,中國沒有新的產業,但是在完成命題論文的過程中,大家都在做生意,他們發現:媽的,原來是新產業做了,因為他們發現收入漲了。
整體在美國,該行業圍繞著技術展開
在中國,技術是服務行業的一種手段
如果你了解了這個行業的真實邏輯,你可能會避免很多彎路,尤其是對於人民幣的VC來說。
過去幾年,從表面上看,國有資本在VC市場的滲透率逐漸提高,民營**管理人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
雖然市場留給私營部門的蛋糕變小了,但從另乙個角度來看,吃蛋糕的私營部門變少了,蛋糕的相對質量也比較好。 中國VC市場真正進入了“剩菜為王”的時代。
未來幾年,VC領域將繼續洗牌。 每一次危機都是自然選擇。
10歲那年,你因為打架被老師懲罰,很尷尬;
16歲那年,你和初戀吵架後哭得很尷尬;
29歲那年,他因為熬夜被診斷出腎功能不全失眠,也是非常困難的;
38歲,因為公司回購,和創始人撕臉,很艱難; 52歲那年,你事業失敗,看透人生,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進足部按摩店,希望能和年輕的***交流哲學,卻發現再也沒有女孩願意接受你的沉澱,這也是很艱難的。
人生就是這樣,高峰和迴圈,兜兜轉轉。尷尬的背後,總有乙個更懷舊的理由讓你繼續堅持下去。 留在談判桌上,你會有新的機會。
2024年,我們還在路上......
作者:長雷資本 A 毛,首發於***長雷資本(ID:Conswall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