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指南。 教育公平理念由來已久,很多人都在為之努力,友城**協會副理事長唐敏在第十屆中國教育30人論壇年會上做了主旨演講,他說,現在對落後學生的專項幫助,對貧困地區的學校的幫助, 大家都認為這是教育公平,非常支援。但有些人認為,給那些尖子生一些特殊的幫助是不公平的。 事實上,一流的創新者往往處於教育公平的另一端。
本文來自微信***中國教育30論壇。
唐敏參事室參贊,友聯會副會長,中國教育30人論壇成員。
我一直在做農村公益教育。 長期以來,我們通過“青椒工程”與北京師範大學等關心鄉村教育的機構合作,培訓了近20萬名鄉村教師。 在關心農村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一種趨勢掩蓋了另一種趨勢,即對頂尖創新人才的重視和培養不足。 這是乙個小眾話題,但它很重要,而且非常有爭議。
為什麼這個話題如此有爭議? 首先,什麼是頂尖的創新人才,這個並不容易界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這就會引起爭議。 其次,人們常問,創新人才是不是培養出來的,是否應該給予特別的照顧和培養? 三是特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否違背了教育公平? 這些都是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 教育30論壇的宗旨是鼓勵百家爭鬥,各種思想和想法可以交流,我想在這篇文章中討論這些問題。
我們都非常關注教育公平,但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它。 現代教育是按班級和年級劃分的課堂教育。 一般來說,乙個老師要教50個以上的學生,而且只能教乙個中等水平的學生。 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跟不上,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飯。 從根本上說,遵循孔子的方法,根據學生的才能來教他們,才是真正的公平。 在孔子和亞里斯多德的時代,學校基本上是私立學校,一般來說,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教學。 然而,工業化後,需要大規模的教育,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教育被削弱了。 目前,對落後學生的專項幫助和對貧困地區學校的幫助都被認為是教育公平,他們非常支援。 但有些人認為,給那些尖子生一些特殊的幫助是不公平的。 事實上,一流的創新者往往處於教育公平的另一端。
需要注意的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對當前我國具有特殊意義。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經濟形態是追趕型,從0到1的創新並不那麼重要。 對更高階的開發形式進行基準測試,對先進技術進行基準測試,並複製它們以進行微觀改進。 但是當中國經濟、中國科技在許多方面逐漸進入無人區時,從零到一的創新就變得非常重要。 當今和未來的中國社會、企業和科技界都非常需要一批拔尖的創新人才來推動。 毋庸諱言,我們也面臨著與一些國家正在推動的科學技術脫鉤的危險。 這就要求我們自主創新,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
事實上,我國長期以來一直非常重視選拔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改革開放初期,有中國科技大學初級班、習交通大學初級班、東南大學初級班。 在中小學,還有北京市第八中學、人民大學中學、東北玉才學校、習安高新學校等特殊方式培養異常兒童。 90年代,教育部先後分五批建立了106個“國家級科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基礎學科領域的高層次人才。
近年來,又有教育部等推動的著名的“基礎學科尖子培養試點專案”(“尖尖專案”); 中國科協、教育部聯合實施的《人才計畫》,教育部在部分高校開展的“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計畫”(“強基礎計畫”),以及清華大學錢學森班等多所高校自主開展的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武漢大學數學自強班、復旦大學電腦科學拔尖人才實驗班、數學人才實驗班,清華大學實施的丘城通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畫。以及北京大學實施的物理卓越人才培養計畫。這些專案正在探索如何選擇和培養最優秀的創新人才。
那麼,下一步中國頂尖創新人才培養還缺少什麼呢?
首先,我國在選拔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還缺乏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頂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基本處於自發實驗、專案支援分散的狀態,這很容易被社會質疑教育的公平性。
事實上,由於教育公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多種因素,早期各地異常兒童專項培訓專案的招生規模一直在縮小,很多專案也因各種原因不得不暫停。 從國外教育實踐來看,制定符合國家巨集觀戰略的政策法規,為培養拔尖學生提供依據,是回應公平問題的主要途徑。 例如,荷蘭的《適當教育法》、美國的《天才兒童教育法》、俄羅斯的《國家青年人才識別和發展計畫》、英國的《追求卓越的學校教育法》和南韓的《資優教育促進法》都明確指出,應為在特定領域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教育機會。
其次,在我國現行以總分制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教育體系中,存在著過度關注學術性過高的人才的傾向,對某一科目成績特別突出、其他科目成績不好的學生關注不夠。
什麼是尖子生? 也就是說,在所有功課上都表現出色的人才。 各地確實有這樣一批學生,他們的道德、智力、體力、審美、勞動表現都非常突出。 他們都是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211大學的候選人。 其實按照現在的高考制度,要想考北大和清華大學,任何乙個科目的分數都差,就達不到總分的高分,進不去。 這種根據高考和高考總分選拔人才的模式,各有利弊。 可能存在的問題是大量高分和低能力學生的出現。 以這種方式訓練的同學,可能會非常謹慎,什麼都按照標準答案來回答,生怕丟了幾分,考不上北大和清華大學。 這樣的環境可能不利於一些創新人才的成長。 特別是,在我們目前的制度下,一些神童和極客可能會過早地被淘汰。
人類歷史證明,世界上許多重大創新和社會進步,往往是由一些天才、偏袒的人才和怪人推動的。 這裡有幾個例子。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小時候經常逃課,他甚至沒有通過數學和物理。 小時候,牛頓經常成績不及格。 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小學時成績不好,曾被留級。 我們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中國,通過補考通過了數學一年級。 錢偉昌,乙個偉大的科學家,當時高考只考了225分。 在他後來在學業上取得成功的領域,例如化學和數學,這兩門學科加起來只有20分。 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天賦在小學就被淘汰了,我們的社會會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嗎? 值得擔心的是,在我們目前的考試制度下,這樣的人才會很早就被淘汰。 錢學森的提問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第三,在通過各種考試和科學競賽選拔人才時,高度重視數學、漢語、物理、化學等傳統學科。 現實世界更多的是關於跨界創新和邊緣科學的突破。 對交叉學科領域表現突出的人才重視不夠,社會科學領域的創新人才沒有表現的機會。 社會科學領域的人才對人類進步的貢獻不容忽視。 還有地理問題。 我們目前選拔的拔尖人才,基本上都是從大城市的優秀學校中選的。 農村學校、縣級學校、中小城市學校也有特殊人才,但可能根本沒有競爭的機會。
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可以考慮在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殊教育法》時增加乙個關於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條款。 如今,當我們談論特殊教育時,我們談論的是幫助殘疾兒童等等。 那些偏袒科學的天才、極客、頂尖的創新人才,也是特殊人才,也需要特殊教育。 在普通學生中接受普通教育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這些人是極少數。 要把他們當成特殊人才加以保護,給他們一些特殊的幫助,讓他們成長得更好。 基於國際成功經驗,可以利用法律法規來規範此類學生的識別、選拔、培訓、師資、資助等,既能為特定領域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機會,又能回應社會對教育公平性的質疑。
二是拓展完善“人才計畫”和“一流計畫二”。0“、”強基礎計畫“等有效專案。 適當擴大五大科普競賽範圍,加大人工智慧、工程、環保等交叉學科內容的競賽力度,加大社會創新競賽力度,讓這些競賽中的頂尖人才得到更好的培養,“偏才”和“天才”將有更多機會湧現。 鑑於社會各學科競賽過多,影響正常教學秩序,近年來,有關部門對學科競賽進行了規範化。 但也要注意不要被食物噎住。 對於一些比較有偏見的學生來說,他們或許能夠在這些比賽中表現出色,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機會。
三是擴大選拔和培養頂尖創新人才的地域範圍。 對於農村學校、縣城和中小城市的學生來說,由於缺乏地方高水平的創新課程、科學實驗和資源,很難對這些頂尖創新人才進行專項培訓。 我們可以探索以數位化手段為支撐,線上線下相結合,加大頂尖創新人才培養規模。 隨著AR眼鏡技術的不斷完善,可以遠端參與一些科學實驗,甚至實驗**,需要充分利用這些新技術,更廣泛地培養頂尖的創新人才。 在嚴格選拔的基礎上,擴大選拔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範圍,包括農村學校、縣級學校和中小城市學校的中小學生。 在高等教育方面,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也可以延伸到非重點大學和職業院校的學生。
四是支援探索平台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方式也要創新。 目前,一些平台化、跨區域、跨學科、跨學術的頂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專案正在進行中。
最近,我們去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全水教授在深圳開辦的01學院。 本學院以清華大學鄭全水教授主持的錢學森班近10年培養拔尖人才的經驗為基礎,從全國數百所優秀中等學校、高校中選拔創新能力特別強的學生,辦辦一所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學校。 在正常情況下,學生像往常一樣在自己的學校上學。 每年有一段時間,你可以來深圳,接受各個學術和專業領域的教授級導師的授課,進入各個學科的實驗室做一些創新研究。
國內一些知名的大企業也參與了這個專案,把企業遇到的一些問題帶到了這裡,尋找解決方案。 學生也可以去公司參與研究。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充分激發和挖掘學生的才能和潛力,為這些學生未來成為國內外某個領域的創新者奠定基礎。 我們希望中國能有更多這樣的創新培訓平台,讓更多的年輕人受益。
最後,要防止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名義形成新的內捲。 選拔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一件好事,但要做好。 我們說的頂尖創新人才,面對的是少數人,就是特殊教育。
在巨集觀層面,我們仍然需要保持正常的教育生態和教育公平。 要把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主要價值取向。 特別是要防止出現把選拔拔尖創新人才等同於找好考試成績和競賽成績的學生等同起來的現象,防止一些地方或學校打著選拔拔尖人才的名義“捏拔拔頭”,把一些拔尖的學生放在一起, 爭取考入北大、清華大學和重點大學,從而進一步強化當前應試教育的現象。這將破壞教育公平和良好的教育生態,並導致新的教育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