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個時代,很難想象新中國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 我們總是開玩笑說“任何在中國掌握的技術都會變得落後”,但我們似乎逐漸忘記了祖先為這些“落後技術”付出的辛勤勞動。
比如我們以前因為生產技術受國外限制,花了很多外匯進口維生素C,但現在國內的維生素C在藥店裡只要幾塊錢一瓶,國際維生素C市場幾乎被中國製藥公司壟斷了。
那麼,值得努力獲取維生素C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維生素C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營養素。 有些人甚至認為維生素C是“靈丹妙藥”,無論是感冒、口腔潰瘍還是嘴唇乾裂,都會選擇服用維生素C來緩解症狀。
然而,雖然維生素C沒有那麼神奇,能夠治療所有疾病,但它確實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大多數哺乳動物可以依靠肝臟合成維生素C,但人類和其他一些靈長類動物不能自己合成維生素C,必須通過食物、藥物或補充劑來獲得。
關於維生素 C 最著名的故事可能是人類在 16 世紀發現了它。
壞血病曾經對人類健康構成巨大威脅,是一種由維生素C缺乏引起的疾病,其症狀包括面板和粘膜下出血、牙齦出血、牙齒鬆動甚至脫落、全身疲勞、精神抑鬱等。
在13世紀,人們發現了維生素C的作用。 如今,我們可以通過科學飲食和補充維生素C來預防和保護我們的健康。
雖然人類對壞血病的理解由來已久,但直到1912年才提出維生素理論。 這一理論的提出,極大地促進了人類對維生素的研究和應用,進一步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
1928年,匈牙利化學家弗朗西斯·奧爾多(Francis Aldo)在對維生素的研究中成功提取了維生素C,為人類壞血病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這些歷史事件揭示了維生素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們,科學的進步離不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直到 1933 年,人類才找到了生產維生素 C 的方法。 當時,瑞士化學家Tadeusch通過發酵、生酮、氧化、轉化、精製五個步驟,在實驗室成功生產出低成本穩定的維生素C,非常適合大規模生產。
從那時起,人類終於找到了一種高效、經濟、隨時隨地攝入維生素C的方法,無論是在浩瀚的海洋中還是在頻繁的戰鬥中,都不用擔心缺乏新鮮水果會導致維生素C缺乏和壞血病。
隨著維生素C的大規模生產和普及,引發了全球的廣泛關注和使用熱潮。 現在,很多人認為維生素C是“靈丹妙藥”,同樣,維生素C的“熱潮”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製藥企業加入,尋求利潤。
經過激烈的競爭和競爭,維生素C行業的三大龍頭企業逐漸湧現。
該聯盟通過向發展中國家出售維生素C,加劇了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的壓力。
資料顯示,乙個美國家庭只需幾美元就可以買到足夠幾年的維生素C,而乙個剛果工人需要花費一整年的收入才能買得起同樣數量的維生素C。
不幸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它也是需要進口維生素C的“窮國”之一。 當時,我國需要花費大量外匯購買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對於維持我國人民的健康至關重要。
但是,進口維生素C必須接受國際維生素C聯合會的最高漲價,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錢。 在這種困境中,我國決定開始嘗試自己生產維生素C。
雖然我們前期面臨“一貧二白”的局面,但我們仍然決心不再受人控制,為了我們人民的健康,我們決心開發和生產自己的維生素C。
面對技術封鎖,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我們一定要行動起來,生產自己的技術,掌握核心技術,不要被國外“卡住”。 就像1958年一樣,中國要想生產維生素C,就必須掌握自己的技術,不要被國外“卡住”。
在1968年,我們也必須有這種精神,要自力更生,要開發更好的技術。
當時,由於國外的技術封鎖,我國只掌握了維生素C的生產方法,相關技術、工藝和裝置的研究需要從零開始。
在這種情況下,中科院院士尹廣林提出了乙個全新的概念:與其追隨外國人的腳步去研究他們已經發明的東西,不如從頭開始發明一種全新的維生素C生產方法。
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尹廣林院士的研究團隊成功發明了“兩步發酵法”,該法生產維生素C的成本低、質量高、汙染小,遠超賴氏生產方法。
通過我們的資料分析,北京製藥廠在改用新技術後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讓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外國人的技術封鎖並沒有阻止我們前進,反而促使我們找到更好的生產方式,遠遠落後於國外競爭對手。
我們自主研發的兩步發酵方法引起了國際維生素C聯合會的重視,他們已與中科院接洽,購買我們的專利技術。
現在人們回首這段歷史,可能會疑惑,這種能夠改變國際維生素C產業格局的專利,怎麼會如此輕易地轉讓。
然而,當時中國正處於非常困難的經濟時期,甚至國家的關鍵軍事專案也可能因資金問題而停滯不前。 因此,我國當時做出這樣的決定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羅氏只以55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兩步發酵工藝的海外生產權,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繼續在中國使用兩步發酵法生產維生素C。
事實上,從現在開始,這可能是羅氏今年最大的錯誤之一。 也許羅氏之所以降低警惕,是因為它懷疑中國依靠兩步發酵法與國際維和聯盟競爭的能力。
在收購了兩步發酵法後,國際維生素C聯合會並沒有改變其生產方法,而是擱置了該技術,繼續採用Laiss生產方法生產維生素C。
當時,羅氏可能以為這樣就“沒事”了,然而,中國維生素C行業迎來了大爆發。 由於兩步發酵法的引入,1986年至1990年的四年間,我國維生素C生產企業數量翻了一番,達到年產量6050噸,其中出口2 3噸。
到1992年,我國維生素C生產企業數量已達26家,年產量高達2家60,000噸,其中近90%用於出口。
這說明我國維生素C產業已成為世界主導力量。
面對國際維和聯盟的第一戰,中國企業難以抵擋。 多年來,他們毫不猶豫地賠錢,一心想徹底打敗中國公司。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26家維生素C生產企業中有22家倒閉,只有東北藥業、石藥、華北藥業和江山藥業四家國有企業仍在苦苦掙扎。
在短短 3 年內,國際維生素 C** 已從 18 美元降至 4 美元。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這是乙個非常困難的時期,但它也教會了中國企業如何在最好的戰爭中生存和取勝。
打倒反壟斷! 1999年,美國對國際維和聯盟發動反壟斷戰爭,羅氏因涉嫌壟斷被罰款5億美元,公司高管被監禁。
其他維生素C生產企業被罰款99億美元。 此案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反壟斷調查之一。 戰爭的結果是,國際維和聯盟迅速崩潰,羅氏被荷蘭帝斯曼收購,巴斯夫和武田停止生產。
中國四大維生素C生產企業熬過了寒冬,迎來了春天。
在國際維和聯盟解體後的第二年,美國對我們的製藥公司做出了更快的反應。 他們以參與傾銷為由,要求我們的製藥公司設定最低限度**,聲稱這是為了保護美國公司。
當時,中國的製藥企業缺乏相關經驗,被迫接受美國的要求,制定最低水平。 然而,這已成為美國設下的圈套。 2005年,美國以市場壟斷為由對中國四大維生素C生產企業提起訴訟,要求賠償157億元人民幣,這是美國對中國提起的第一起反壟斷訴訟。
面對“涉案企業必須先暫停相關專案運營,待案件判決完畢後方可開工”的規定,中國企業表現出了頑強的鬥志。
東北藥業、石藥集團、江山藥業選擇繳納罰款,與美國達成和解,暫時“撤退”,以保護中國在國際維生素C市場的份額和“革命之火”。
而華北藥業則堅決停產,與美國聯邦法院決一死戰。
這場戰鬥對中國製藥企業來說是一場至關重要的考驗。 一旦失敗,不僅會失去國際維生素C市場的重要份額,還會錯失未來中國藥企“走出去發展”的大好機會。
早在戰鬥之前,每個人都認為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它持續了 16 年。
經過16年的奮鬥,華北藥業終於打贏了官司! 憑藉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判決,它將為中國企業在美國的反壟斷訴訟中獲勝開啟大門。 雖然華北藥業被判處1賠償62億美元,但他們立即上訴,並在2016年迎來了逆轉。
美國第二巡迴上訴法院認為,根據國際禮讓原則,該判決被推翻,華北藥業勝訴。 但美方對此不滿意,要求重審。
終於,經過16年的訴訟,華北藥業迎來了2018年的最終勝利! 這是乙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因為美國是乙個判例法國家,這意味著中國公司在美國反壟斷訴訟中獲勝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此次行動進一步增強了中國企業處理國際訴訟的能力,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依法維護權益注入了更多信心。 更重要的是,儘管進行了“反壟斷”鬥爭,我們仍然佔據了國際維生素C市場90%的份額。
在這場鬥爭中,我們幾乎沒有遭受任何痛苦。 從過去依賴進口維生素C,被國外控制,到現在稱霸國際市場,中國付出了幾十年的辛勤勞動。
現在回想起來,這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就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說,在藥店花幾塊錢買一瓶維生素C,而不必付出一年的辛苦,這是值得的。
因為它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絕不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