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為中華民族樹立牢固的共同體意識,就必須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立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 ”
理論是意識形態的基石。 總書記在《秋實》雜誌最近發表的重要文章《鍛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中深刻指出:“中華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分析中華民族的歷史, 我們不能套用西方的民族理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始終把大統統一視為“天地共經、古今共義”,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在歷史上從未停止過。 事實充分證明,中華民族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中華民族的認同,而不是種族、血統、地域、宗教等因素。 中華民族的多元團結,是先輩留給我們的豐富遺產,也是中國發展的巨大優勢。 鍛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共總書記提出的重大原創性論點,是“兩個結合”特別是“二結合”的具體體現,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鞏固和拓展了解決中國特色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並指明了黨的民族工作方向。
理論研究越深入,對意識形態的支援就越強大、越有力。 為中華民族樹立強烈的共同體意識,必須立足於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的建設。 總書記在重要文章《鍛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中,對“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總書記從總體要求出發,指出:“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必須立足於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遵循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 科學地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真理、理論和哲學。 ”
總書記從理論指導的角度強調:“要始終堅持走解決中國特色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用黨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導和指導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建設。 ”
總書記從具體要求的角度提出了三點要求。 一是優化學科設定,加強學科建設,確定研究方向,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問題研究,著力解決我國民族學研究中受西方民族理論思想和話語體系影響的問題,加快形成我國獨立史料體系; 中華民族共同體話語體系與理論體系.二是繼續推進中華民族通史和中華民族交流交流融合史的編纂工作,編纂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等教材,做好挖掘工作, 文物古籍的分類利用。三是著力激發廣大專家學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對青年專家學者的培養,為他們樹立良好方向,搭建平台創造機會,鼓勵他們投身研究,扎扎實實,以中國歷史為基礎,推出原創性理論成果, 對中國實踐的解釋,並回答中國的問題。
編輯:Die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