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8日,農曆新年伊始。
9、今年放假後復工當日,定位為高階豪華智慧型電動品牌的高河汽車正式宣布停工6個月,員工只發基本工資。 同樣在昨天,何小鵬在給員工的一封內部信中表示:2024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如果不努力成為掌門人,將面臨淘汰。 無形中,高河關門的訊息,成為嘉辰龍年伊始以來,國內新勢力瘋狂內捲的第一聲發展“警鐘”。
傳奇老將重新發明輪子
人類地平線是一家移動技術公司,由丁磊於2017年創立,是人類地平線旗下的電動汽車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高河丁磊和網易丁磊恰好同名。 高鶴丁磊可謂“汽車老手”,歷任上海通用汽車總經理、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海張江(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上海浦東新區副市長、樂視汽車聯合創始人、樂視汽車全球副董事長。
作為高和汽車發展的核心,丁磊也是高和汽車的實際控制人,直接和間接持股比例接近40%。 畢業後加入上汽集團,擔任集團副總裁,在擔任浦東新區副市長期間,丁磊參與了中國第乙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的整體建設,並主導了未來備受矚目的特斯拉專案的引進, 後來被邀請加入樂視網,成為聯合創始人。
或許正是因為深度參與特斯拉中國專案和樂視汽車,這位汽車老手在嚐過成功與失敗之後,毅然決然地選擇重新進入市場,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大力發展中。
開高低,餘金乃“閉”?
2020年9月,高合皮汽車發布了首款量產豪華電動車高合HiPhi X,憑藉其獨特的設計語言和57萬-80萬元的超高價格,在當時引起了業界的熱議。 當時,國內新造車勢力,重點布局理想、蔚來高階車型,產品主要在40萬元到50萬元之間,高河的價格也只是比這兩家車企高出一截。 後來發布的Hiphi Z的價格也在50萬-60萬元之間。
定位為豪華高階,高河汽車頗有底氣。 2018年5月,中國鋰電池產業創始人陳慶泉院士受聘為“人文國際科技委員會”主任,為Hi-Hop汽車動力總成代言。 同年6月,人類視野與同濟大學成立“新能源動力聯合實驗室”,加快海合汽車動力系統的研發。 2019年1月,華人視野與世界500強企業、全球知名材料創新公司陶氏化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探索高強度、輕量化、環保新型材料在高合纖X機型中的應用。 同年10月,寶馬前首席高階設計師、泛亞設計總監、寶沃設計副總裁Nicolas Huet被正式任命為高合實設計總經理。
只不過瞿高難免低。 2021年高河汽車累計銷量為4237輛,2022年累計銷量為4349輛......這樣的年銷量資料,只是當時“衛小麗”的月銷量中位數,還被定位為豪車,高河汽車被蔚來和理想甩在身後,看也成了奢侈品。
更可笑的是,2021年9月,有訊息稱Hiphi X在豪華純電動車銷量榜上位居50多萬元、“50萬多輛”和“純電動”榜首,當時,市面上可能只有一家車企符合這一要求。
然而,排名只是一種營銷工具,最重要的是看產品質量、市場定位和消費者購買意願之間的“化學反應”。 Hiphi X和HiPhi Z的低迷銷售讓Hiphi Motors迫切需要找到一款能夠開啟局面的強勢產品,2023年4月,Hiphiy首次公開亮相,售價為3390,000-449萬輛豪華車型被高河寄託在了高河上。 高合相Y繼承了高合HiPhi X的豪華設計體系,並融合了高合HiPhi Z的極致效能,**也實現了相對較大的降級,這似乎是高合相拼搏的拼命之戰。
但僅僅做你自己是不夠的。 33.90,000-449萬元的價格區間已經降到了理想與未來之間的“舒適區”,與理想中的L7、蔚來EC6等車型相比,海飛並沒有明顯的產品優勢,但在售後口碑和使用者心態上卻拉開了明顯的差距,銷量慘淡。 正如業內預測的那樣,在當下的血腥內捲中,缺乏核心競爭力的車企,只會在“成功”下成為“疲憊乾骨”。
2023年,高河汽車僅公布8-10月交付資料,分別為1021輛、1556輛、1606輛,共計4184輛; 據其他訊息透露,高和汽車2023年累計銷量僅為8681輛。 剛剛過去的1月,高河三款車型累計銷量僅為232輛,對於一支成立6年多的造車新勢力來說,已經走到了懸崖邊。
路是藍色的,前途是不確定的
雷軍在年初的小公尺汽車發布會上表示,小公尺集團擁有超過1000億的現金流資金,這1000億將是小公尺汽車發展的後盾。 如果公司的現金流充裕,那麼高河汽車可以繼續燒錢輸血。 不過,回顧高河汽車成立以來的融資資訊,只能說留給高河汽車逆風扭虧為盈的時間和財力已經不多了。
公開資料顯示,高河汽車僅在2021年11月公開披露了交通銀行上海分行50億元的意向授信額度。 2023年6月,華人視野與沙特投資部簽署了價值56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協議。 不過,截至目前,融資細節仍在敲定中,雙方尚未做出最終決定,這意味著這筆鉅額融資是否會落實尚不得而知。
2023年11月,高和汽車與上海科技大學、聯合投資、上海聯合動力世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聯合投資是其中國有科技投資平台。
丁磊和高河汽車的出發點非常好:個人創業光環耀眼,資源整合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但創業總是伴隨著太多不可預測的意外,重資產長的汽車行業也不例外。 同樣是汽車老手,沈輝和威馬汽車已經進入破產重整階段,丁磊和高和汽車正在經歷“七年之癢”,緊隨其後的是雷軍和小公尺汽車的雄心壯志和強勢進入,在“只聽新人笑,聽不到老人哭”的新能源汽車創業浪潮中,夾在中間的高和, 真正體會到什麼叫人像人喝水冷暖的自知之明。其中,感受最深的無疑是每乙個被時代脅迫的高和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