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全**記者田甜。
她做過銷售、高管、工廠等工作,在事業輝煌、成就不大的時候,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開始務農。 對於47歲的董敏芳來說,今年的生活無疑是多姿多彩的。
她花了11年時間,從別人眼中光鮮亮麗的高管,成長為扎根於農村的“新農”。 不僅自學成才,自學農學學士學位,還在家鄉成立了兩個合作社,為糧農提供從耕地到銷售的“一站式”服務,社會化服務面積每年10萬畝,真正盈利1萬餘名農民。
2月22日,湖南嶽陽寒潮襲來,董敏芳忙碌的身影出現在苗棚裡。
從一家公司的女高管到“新農民”。
突然降溫,怕下雪,溫室就會被壓垮,要做好預警工作。 在溫室裡,董敏芳仔仔細檢查了每乙個地方,生怕細節上有誤差,對幼苗造成傷害。
眼前這個衣著考究,侃侃而談農業知識的女人,在決定回老家做“種地”時,還是大家口中的“門外漢”。 2013年,經過多年的徘徊,她了解了中國新農業的發展空白和前景,一直敢於思考,敢於做。
小時候住在鄉下,但家裡人很寵我,很少去田裡幹農活,所以一開始這方面真的沒什麼經驗。 正如董敏芳所說,一開始她並不相信白領的形象,她知道,自己要想在家鄉做好新農業,光說就沒用,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自己成為農業專家和專家。
邊做邊學,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向農業專家尋求建議和......如果你不明白2020年,董敏芳自學成才,自考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專業人才。
“一站式”服務惠及萬戶
剛回來的時候,村里還有很多老人用純手工耕作,不僅累,而且效率低下。 看著每天面對黃土的村民們,董敏芳決定改變這種原始的生產方式,她用機械耕作種植了400多畝農田,很快就迎來了豐收,令人欣慰的是。
2014年,也就是她回老家的第二年,她不僅擴大了種植面積,還成立了岳陽縣潤盛水稻專業合作社。 一年後,她成立岳陽縣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實現水稻種植全過程的機械化種植,為糧農提供從耕地到銷售的“一條龍”服務,社會化服務面積達10萬畝/年,真正為1萬戶農民帶來利潤。
傳統上,許多人對農民的看法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現在不一樣了,新農民不僅使用最新的農具和技術,而且年輕的新鮮血液也在不斷加入。 董方敏說,未來,她將繼續扎根於這片自己出生和長大的土地,讓這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