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馬建昌向來自四川、廣東等地的中小學生講授哈尼文化。 攝影:王斌。
我們的祖先跨越了許多山川......這個有山有水的地方近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哈尼哈代表傳承人馬建昌唱哈尼哈,講述了哈尼族的古老歷史。 深沉悠長的歌聲繞過哈尼人的蘑菇屋,徘徊在雄偉的哈尼梯田上。 在他看來,每多乙個人來聽,就能增加傳承的力量。
學習古歌,體驗能力
在哈尼語中,“哈尼哈巴”意為哈尼族古歌,是一種莊嚴雅緻的演唱風格,涵蓋了哈尼族生產勞動、人文風俗、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被譽為哈尼族文化的“活化石”和“百科全書”。 可以說,哪裡有哈尼族聚落,哪裡就有哈尼族; 每當您看到哈尼梯田時,您都可以聽到哈尼哈的聲音。
馬建昌出生於雲南省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元陽縣,乙個掌握哈尼文化的薩滿家庭,從小就對哈尼哈巴有著濃厚的興趣。 每當長老們念誦哈尼哈時,他都會靜靜地聽著,一一記住。
1974年,時年19歲的馬建昌跟隨父親馬莫依系統學習哈尼哈酒吧文化,同時拜拜哈尼拖的李彥斯坦為師,學習哈尼哈酒吧唱功。 “剛開始的時候,你要整天學習,你要用哈尼哈填滿你的心和耳朵,然後慢慢消化和理解。 回顧學習Haniha Bar的過程,馬建昌深深感到,堅持下去並不容易。
因為不容易,所以我格外珍惜。 每到祭祀、祭祀、婚喪嫁娶、蓋房子等重要場合,馬建昌都積極爭取到現場與父親、師傅一起唱歌,通過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了,馬建昌通過自己的努力,背誦了越來越多的大型長篇敘事,也掌握了即興短曲的技巧。 漸漸地,他從伴唱、伴唱的角色變成了主唱,並得到了其他歌手和村民的認可。
弘揚傳統,傳承智慧
哈尼族人沒有文字,因此,《哈族巴》既是一首古歌,又是一部古書,口口相傳,代代相傳,記錄了哈尼族世代從事梯田耕作、生產和生活的傳統,是哈尼文化的記憶載體和傳承手段。 Haniha Bar不僅僅是表達願望,更重要的功能是傳達生命的真相,講述生命的智慧。
乙個好的哈尼哈酒吧歌手首先應該是乙個理智和富有表現力的人。 隨著歌唱水平的成熟,馬建昌越來越意識到,要唱好哈尼語,就必須學習哈尼族傳統,學習哈尼族文化。 為此,他更加關注生活的變化和發展,在不斷學習的同時,不斷將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更新到歌詞中,先後掌握了西賤、包、扎比等哈尼族傳統樂器的演奏技巧,在參加各級展覽和演出中豐富了哈尼哈巴的演唱形式。
每年,馬建昌參加大大小小的演出數十場,經常主持村里的安馬圖、扎扎節等重要活動。 2023年12月起,馬建昌將在元陽縣阿哲科村演出,各方邀請持續不間斷。
有時候,在外面唱了好幾天歌的馬長回到家裡還會繼續唱歌。 在餐桌上和火爐旁徘徊的舒緩聲音已成為他獨特的記憶方式。
努力傳承文化
2008年,哈尼哈酒吧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自國家和各級的關注增強了哈尼哈酒吧歌手的信心。 除了高興,當時50多歲的馬建昌覺得最大的事情就是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馬建昌比任何人都清楚哈尼哈酒吧的重要性,他也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保護遺產的難度——哈尼哈酒吧包含的內容很廣泛,傳統譜系很複雜,演唱形式多樣,唱歌的難度比較大,再加上有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 他們沒有時間學習,也不願意學習,導致繼承者少,年紀大了。
無論如何都要繼續前進。 “馬建昌已經行動了很多年。 他廣招徒弟,精心培養了四位傳承人:馬同亞、馬嘉和、馬正佳、呂正昌。 馬建昌的長子馬福忠也專心致志地學習哈尼哈。 “不僅要掌握歌唱方法,還要持之以恆,傳承哈尼文化。 馬建昌對徒弟問道。
2017年,當馬建昌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時,他帶來的十幾名徒弟已經能夠自己負責。 2018年起,馬建昌開始從製作、演出、創作、核心技能提公升等方面傳承哈尼哈酒吧,積極參與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入校園、社群、鄉村的活動,並與雲南藝術大學、紅河大學、遠陽縣國立職業高中等高校的學生互動,講解哈尼哈巴酒吧的深厚文化內涵和哈尼梯田農耕文化之間的深刻聯絡。此外,他還配合當地**部門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並開展相關**和口述歷史的錄音,並幫助翻譯哈尼族古歌。
馬建昌認為,與哈尼哈酒吧有關的生活不講自我; 多年傳承文化的經歷,將他磨成了一本關於哈尼哈的“大書”。
2024年1月30日 中國文化報
第4版發表了乙份特別報告。
馬建昌:哈尼哈,讓我們讓更多的人唱歌
主編: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