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研究中的“冷器”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2-01

黃卓插畫。

古代文人、文人筆下的冬日情境,十分美,有梅花、松竹、飛雪、爐子、茶酒、詩......但是在寒冷的日子裡,古人在吟誦詩歌、寫作、繪畫、讀書的時候,是如何禦寒取暖的呢? 在這裡,我們挑選出傳統研究中的幾件重要的“冷文物”,細細品味它們背後的歷史文化內涵。

火盆

《銀貞星樂圖集-爐邊觀賞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火盆是古人書房中常備的一種取暖裝置。 據說火盆自三國時期就開始使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火盆最初是用泥做的,傳熱速度較慢,但保暖性很好,後來逐漸變成了鐵和銅做的火盆。 火盆以圓形為主,形狀大小各異,大部分直徑在五六十厘公尺左右,有的盆子上還刻有裝飾圖案。

在古代,首先是分發金錢,不僅是大公尺,還有木炭錢,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取暖費”。 唐代詩人宋志文在宮城縣秘書省值班時寫過一首詩《冬夜居志林閣》:“直事三省覆,七門關。 寬闊的院子是憐憫的,深邃的房子是溫暖的。 “王子和貴族過去常常在冬天使用銅製火盆來燃燒木炭取暖。 白居易的詩《賣木炭的人》描寫了剪工剪炭的複雜過程和艱苦勞動,折射出了老賣木炭的艱辛和苦澀經歷。

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一幅畫《銀貞星樂圖集——圍著壁爐看書》,描繪了雍王銀貞身著漢族文人服裝,坐在火盆旁專心讀書的場景。 他右手拿著一本書,蹺著二郎的腿,左腳踩在火盆的邊緣。 火盆裡的炭火旺盛,還有一根用來拔柴的銅筷子,也叫火筷子。 此外,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收藏了許多掐絲琺琅火盆,造型非常精美。

手持爐

青雍正黑漆描繪金山水亭台手爐(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古代文人寫字時手裡涼,就把手爐拿在手裡或套在袖子裡,所以手爐也叫“袖子爐”。

手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隋陽帝沿運河南下巡遊,在寒冬來到江都(今揚州城),江都郡令討好皇帝,民間銅匠設計並製作了乙個內建木炭的小銅爐,連夜送給隋陽帝取暖, 隋洋帝忽然覺得暖和,於是給它取名為“手爐”。到了中唐時期,手爐就成了官宦官常用的取暖用品; 到了北宋,手爐在民間廣泛使用。

明清時期,手工窯爐生產工藝豐富多彩,用料還增加了漆器、琺琅等品種,大多做工精湛,風格典雅。 當時湧現出一大批名匠,將著名藝術家製作的手工爐融入雕刻、雕刻、雕刻、鑲嵌、研磨等工藝之一,集詩、書、畫、印刷於一體,既可以作為取暖器皿,也可以作為演奏的手工藝品。 比如明末嘉興著名工匠張明琦製作的手爐,就叫“張爐”,在江南北都很有名。 這一時期的文獻中也有許多關於手爐的描述。 比如《金瓶梅》第六十八集,艾月兒“一手拿著銅絲火籠,在裡面燒著神素香糕,袖口纏繞在身上取暖”,這裡的“銅絲火籠”就是手爐。 在《紅樓夢》第六章中,寫到劉奶奶走進大觀園,一經千秋,才見到王熙鳳,卻看到王熙鳳“粉紅光澤,端正坐在那裡,手裡拿著小銅火在爐子裡撿灰”。 《紅樓夢》第八章也寫道:“正好黛玉的小丫雁來了......和黛玉送來乙個小手爐。黛玉接過來,抱在懷裡。 ”

春心侵入門檻外的梅花,靠在蠟燭上,一起徘徊。 微寒不進深院,女伴可帶爐子。 乾隆皇帝的銘文詩中提到的“爐子”就是手爐。 清代學者張韶也寫過一首詩,叫《手爐》:“松灰籠暖先知袖子,銀葉香飄飄一串。 頂部伴隨著梅花平整地從網中伸出,竹節躺在樹枝上。 不用擔心冰凍玉棋難扭,西苑霜筆好握。 即使詩人冷到骨子裡,陽春的手腕底已經誕生了。 ”

溫硯

清康熙松花石奎龍紋暖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硯台是古代重要的“士大夫四寶”之一,但當時由於缺乏取暖設施,石硯中的墨水在寒冷的冬天容易結冰,這讓文人水墨滿懷懵逼。唐代詩人岑深在漠北軍帳中起草戰題時,硯台中的墨水凝固:“馬鬃用雪汗蒸,五花五錢成冰,帷幔中的草硯凝結。李白也遇到了這種尷尬,無奈地嘆了口氣:“凍筆新詩懶得寫,酒暖時冷爐暖。 其實在唐代就已經有了溫馨的硯台,可能是因為兩位詩人當時沒有條件使用這件“神器”,所以才表達了這樣的感受。

古人發明溫硯,是為了用硯台加熱墨水,防止筆墨凍結,使墨水揮舞順暢。 溫硯的早期記載包括唐代張碩在《張言公記》中的“暖硯碑文”:“筆凍,墨池夜打結,香炭潛燃,推寒發熱。 白居易在《綠氈帳二十韻》中也有一首詩:“硯融化了冰凍的墨水,瓶子溫成了春天的春天。 唐明帝有一顆很精緻的溫硯,據《開元天寶》記載:“內藏有七寶硯爐,歌聲一樣巧妙。 每年冬天冷硯,放在爐子上,硯冰自消,火不勞而獲。 它通常被冬月皇帝使用。 此後,宋元明清三代傳承下來,溫熱的硯台逐漸演變成一種實用、裝飾性的文人文雅家具。 宋代王的《張文記永學兩首歌》中有一首詩:“三杯濃郁肥沃的腸酒,一轉聊溫硯鹽。 明代人涂龍在《紙、墨、筆、硯、冬月硯》中記載了明代使用暖硯的場景:“嚴寒嚴寒不能用,青州鍛鐵硯可以凍,硯需用四腳來掙, 而火硯在火上,稍微用力一下,也可以用硯爐。 “現存最早的溫硯是1982年在甘肅省靈台縣百里鎮,北宋晚期土窖的陶器溫硯,硯是空心的,放置炭火,雙面硯可以同時加熱。

暖硯形有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鼓形等,從功能上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水管式”,即在墨館下方鑿出乙個空腔,通過注入熱水來提高硯台表面的溫度; 第二種是“火加熱式”,即在硯台下做乙個空腔,引入木炭燒烤或油燈加熱。 溫熱的硯台要經受住炭火的長期烘烤,而端石、紅絲石、道石等光滑濕潤的硯台容易燒焦開裂,所以硬度較高、質地緻密的硯台只能用來製作硯台或松花江綠石。 由於溫硯的製造工藝複雜,成本高昂,是書房中的奢侈品,普通感冒的人很難使用。 到了清中後期,紫沙暖硯的出現為低收入文人提供了使用暖硯的機會。 紫砂泥具有塑性強、透氣性好、耐高溫等特點,可生產各種紫砂暖硯,深受文人和水墨作家的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內廷製作的御暖硯一般以銅、鐵、錫、銀為硯,並鍍金或空心鑿雕裝飾,工藝精湛。

暖酒器

慶永正“陽河堂製”青白釉紅八仙溫酒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在古代,文人往往不把詩和酒分開,所以暖酒器也成了學習的必備品。 據記載,暖酒器最早出現在商周時期,漢代有暖酒器,宋代,瓷器工業發展空前繁榮,出現了造型巧妙、工藝精湛、功能成熟的陶瓷暖酒器,包括輸液、暖碗、蓋子。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了清永正的“陽河堂製”青白釉紅八仙溫酒壺,整體造型為葫蘆形,由兩部分組成,上部盛酒,下部倒入熱水和溫酒,用於長時間飲用。 兩個部分結合在一起,就像乙個整體,設計新穎巧妙,風格獨特。 酒壺上釉白釉,外表以青白釉和內紅裝飾,以釉中的紅河水為背景,上面畫著青白八仙。

有了暖酒器,古人可以約好詩人、作家在下雪天暖酒。 經過暖酒器的“加持”,酒的口感更加醇厚,並具有暖胃的效果,也讓飲用心情飽滿。 唐代詩人徐渾有詩句“暖酒降雪,讀書山要明”; 明代詩人潘習曾也留下了“捧火溫酒,敲冰自己泡茶”的吟唱。

2024年1月30日 中國文化報

第8版發表了乙份特別報告。

古人研究中的“冷器”

主編:陳晨.

相關問題答案

    活在古人的智慧中

    在這個世界上,貧窮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但如果你因為貧窮而放棄自尊,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請記住,你不應該因為困難而輕易向親戚朋友求助。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你不能確定他們是否能幫助你。而且,你越尋求幫助,你的臉就會一文不值。中國有句古話 患難勿尋親 深刻揭示了人性的...

    寒冬降溫,透過古畫可以看到古人在冬天的生活

    古人是如何度過冬季生活的?讓我們來看看古代繪畫一起來看看吧!雪畫 是五代巨然創作的一幅中國畫水墨畫可以看到乙個鄉村小屋,屋頂上有雪,樹枝上有雪。在寒冷的冬天,古人用自己的筆觸來表達自己的權利自然界對冬天之美的敬畏和讚美之聲。這幅畫的細節描繪得非常細膩,給人一種冷酷而又色彩的色彩寧靜感情。我們可以想象...

    神仙穿越時空迷霧,追尋古人之路

    在古代文化中,神仙是一種神秘而令人嚮往的存在。在 世人皆知神仙善,唯有名利忘不了 這首詩中,體現了人們對神仙 金銀 美妻 兒孫的不捨和追求。這種迷神仙的觀念貫穿四部經典,揭示了古人對神仙的深信不疑。眾神的歷史記錄。在 三國演義 西遊記 水滸傳 紅樓夢 等經典名著中,都有對神仙的詳細記載。關羽被封為 ...

    曾經活躍在世界末日的KK神預言

    年月,當天涯論壇還是乙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網路社群時,一位名叫kkndm的發文,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形勢 未來趨勢以及人們應該如何根據國情做出決策進行了判斷和預測。他只在世界末日活躍了一年,就消失了。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但回頭看了他的帖子後,我震驚地發現,這篇文章居然準確地 了未來年的房地產走勢,...

    神話傳說中那些仙山的盤點,都是不朽的道場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每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獨特的神話傳說,彷彿神靈在默默守護著這片古老的土地。靈山是釋迦牟尼修行的地方,也是釋迦牟尼領悟人生真諦的地方。泰山是碧霞元君的領地,她以母性的光輝照耀著眾生。衡山是火神的居所,火在這裡燃燒,賦予萬物生命。黃山,軒轅黃帝曾經在這裡煉丹,留下了神秘的傳說。華山,玉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