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來自電影《完美的他者》。
作者: Koala is a deer |編輯:葛薇薇。
“降價搶搶庫存,人工智慧搶增量。 ”近日,傑富瑞集團發布報告稱,2023年蘋果在中國的手機銷量將小幅下降3%,2024年第一周銷量將比2023年同期**30%。 該報告還預測,面對華為和小公尺等中國品牌的多方面殺戮,蘋果2024年在中國的手機銷量可能會出現兩位數的下滑。
自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蘋果一直被視為高階手機的代表。 在智慧型手機時代,諾基亞這個“時代的眼淚”已經被淘汰; 有很多翻蓋國產手機的名字我不記得了,似乎只有蘋果“永不倒下”。 然而,30年後的今天,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轉折。
在愛國主義潮流的推動下,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國產手機領域:華為、vivo、小公尺等品牌逐漸佔據了人們的腦海。
另一方面,三星也開始了反擊。 1月18日凌晨,三星正式推出首款旗艦手機——Galaxy S24系列。 據 JD.com**顯示,Galaxy S24售價為5999元; Galaxy S24+售價7499元; Galaxy S24 Ultra 售價為 10199 元。
蘋果的手機真的不能在中國銷售嗎? 其他品牌靠什麼樣的品牌策略來攻打蘋果腹地? 蘋果將採取什麼策略來應對當前的銷售困境?
每一次蘋果推出新品,除了萬千果迷的熱切之外,整個市場也都充滿期待。
但不知道這場“超級碗”式的新聞發布會,從什麼時候開始,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 甚至有人說“Android在進步,iPhone在倒退”。
當時,第一代iPhone的問世震驚了世界,這是人們第一次接觸到觸控螢幕智慧型手機。 這種跨時代的技術騰飛,讓手機行業的競爭躍公升到了另乙個維度,也直接引爆了曾經的領頭羊諾基亞。
在很多用過iPhone的人心中,賈伯斯生前打造的蘋果4S,是蘋果之前最經典的一款手機。
如今,大家對蘋果手機的評價依然是“好用”、“耐用”、“好看”,但這些都是蘋果手機的先天優勢,從4S到如今的15 Pro,蘋果的手機螢幕越來越大; 取消按鈕並將其更改為全觸控螢幕; 解像度變高了; 相機更先進......但要說高科技有沒有真正的突破,恐怕也說不清為什麼。
不少水果迷紛紛表示,庫克一直在吃賈伯斯的舊書,推出的新品都是“再縫補一年”。 自 iPhone 14 以來,蘋果將發布的 iPhone 分為兩個系統,高階 Pro 版本使用新處理器,低端版本繼續使用舊處理器,這促使消費者購買售價近 9,000 元的 Pro 版本。
過去,蘋果最大的讚美是其高質量的系統效能。 觸控螢幕或開啟應用程式快速、斷斷續續且流暢。 系統傻瓜式的操作,讓老人和小孩操作輕鬆,不用擔心“不用”。
然而,這樣的優勢已經慢慢被Android系統的更新迭代所追趕,消費者在Android的教育中也逐漸適應了它的系統。
換言之,今天的iPhone不再遙遙領先於Android。
對於蘋果的另乙個主要競爭對手華為來說,近年來在黑科技領域的步伐一直在跨越式發展。
在經歷了海外制裁導致的低迷期後,華為的強勢回歸帶來了流量和需求的激增。 自Mate 60推出以來,華為手機一直受到市場的追捧,消費者甚至毫不猶豫地以更高的價格購買。 其中,Mate 60 Pro還首次推出了衛星**功能,也可以在沒有地面網路訊號的情況下製作和接收衛星**,這使得這款手機成為全球首款支援衛星通話的大眾智慧型手機。
資料來源:華為官網。
但華為的問題是產能不足,華為Mate 60 Pro採用的是麒麟9000S晶元,這種晶元的缺點是成本太高,產能跟不上。
幸運的是,這個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不久前,華為nova 12系列率先應用了**麒麟5G晶元。 天風國際**此前曾表示,從2024年開始,華為的新機型將全面採用自己設計的新麒麟處理器,屆時高通將完全失去華為的訂單。
華為的黑科技讓蘋果如中刺,國產機器對蘋果的圍剿遠不止於此。
事實上,說蘋果正在“倒退”是有失偏頗的。
事實上,就202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而言,蘋果首次以微弱優勢超越三星登頂,排名第二至第五的品牌分別是三星、小公尺、OPPO和傳音。
而“賣不出去”的手機並不侷限於蘋果。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IDC的資料,202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同比下降3%2% 至 117億台。
一方面,自2020年以來,全球智慧型手機技術一直在“改湯不改藥”; 另一方面,疫情以來,國內消費者信心並未完全恢復,北美和歐洲智慧型手機銷量逐漸趨於平穩,而中國消費者信心依舊低迷。 2023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約為271億台,同比下降5%,為近10年來最低出貨量。
與此同時,國內消費者更關注低端市場更多元化的品牌,比如vivo和honor。
2023年,國產手機將開始瘋狂的體積配置和體積,只有在同檔中實現極致的價效比,才能衝出包圍圈。 如此一來,原本只有高階手機才有的各種標準配置,包括外觀設計、大儲存配置、影像系統等,都降到了3000元甚至極低單價的手機型號。
隨著2023年記憶體元件**的急劇下滑,手機廠商在儲存方面繼續加大力度,1TB儲存規格的新手機產品開始變得司空見慣,如Realme GT Neo5 SE和努比亞Z50 S Pro。
以Redmi為例,2023年下半年發售的Note 12 Turbo的16G+1TB版本降價後僅1999元,是目前最便宜的1TB手機型號之一。
資料來源:小公尺官網。
中國市場消費降級和國產機器的攻勢,無疑讓蘋果感受到了壓力。 曾經無敵的行業霸主,選擇低下高貴的頭顱,加入降價的行列。
從 1 月 18 日開始,Apple 將在中國推出限時優惠**。 **期間,蘋果的膝上型電腦、平板電腦、手錶等產品降價高達800元,就連上市不到半年的旗艦iPhone 15,也有數百元的折扣。 不過,蘋果官號渠道的折扣還是不如第三方渠道,其實早在今年的雙11大促銷,iPhone 15系列就有最高上千元的折扣。
除了降價,蘋果近年來在低端線的努力也一目了然。 自 2016 年以來,蘋果推出了 iPhone SE 的“廉價版”。 SE系列在前期曾被吐槽為蘋果清倉的例子,“幾歲了還在用非全面屏的iPhone 8庫存模具”,但無論如何,iPhone低端機的推出確實解決了部分消費者想買蘋果手機,在口袋裡都害羞的問題。
關於下一代 iPhone SE,有人猜測將更換模具,安裝 OLED 螢幕,再現 iPhone 14 的外觀設計,並將配備 Face ID。 既然蘋果選擇了開始克制的下沉策略,就不會輕易放棄。
雖然去年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整體低迷,但高階手機市場呈現逆增長態勢。 IDC資料顯示,600美元以上的高階市場份額達到274%,同比增長37%。對高階手機的需求有增無減,但消費者“有目的地”花錢很重要。
無論是蘋果還是其他品牌,都需要乙個爆發式的增長點來帶動品牌銷量和附加值的增長。
而人工智慧是這個臨界點的唯一選擇。
對於現階段的智慧型手機,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目前手機市場銷量下滑,長期大家的競爭高度同質化,衝擊級產品不足。 人工智慧模式出現後,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這是乙個可能引爆市場的新賣點,因此有資源和能力的公司開始布局。 ”
而三星此次發布的新手機,無疑將迫使蘋果加速創新。
相較於上一代主圖旗艦三星 Galaxy S23,S24 系列最大的亮點是帶來了大量端端 AI 的新體驗,展現了 AI 手機的主要形態,包括通過選擇頁面即可實現的圓圈搜尋、實時雙向平移、 筆記助手、**助手等功能。
資料來源:三星官網。
這款手機的問世標誌著邁向真正的AI手機又邁進了一步。 相較於純自研大模型,三星與擁有大模型基礎能力的谷歌合作,使用Gemini Nano處理端到端任務,Gemini Pro在雲端處理任務,讓混合AI更好地融入手機,甚至改變手機使用習慣。 三星作為先行者,再次給蘋果施加了壓力。
根據 Counterpoint** 的資料,三星將在 2024 年擁有約一半的生成式 AI 智慧型手機市場,其次是華為和 Vivo 等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 近日,華為、小公尺、vivo陸續發布了自主研發大機型的最新產品,但需要警惕的是,中國手機廠商在AI大機型領域一直受到政法制約,包括核心晶元、硬體技術等高度依賴海外元器件的環節。
根據中航工業**的乙份研究報告,預計生成式人工智慧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將在 2024 年和 5 年達到 1 億部22億台,2023年和202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83%,屆時AI手機的滲透率將達到40%。 換言之,未來手機賽道上的巨頭們將把重點放在AI上。
你還記得嗎,當Siri第一次安裝在iPhone上時,很多人都被其機械人的問答形式所迷惑。 但遺憾的是,從那以後,iPhone就沒有利用Siri的細分去追趕它,並開啟了與Android的差距。 久而久之,人們甚至已經忘記了Siri的存在,成為iPhone中可有可無的小程式,自然也就不談AI的發展了。
據彭博社報道,蘋果未來的目標是將Siri與AI深度融合,形成類似智慧型助手的角色,讓使用者能夠有效處理複雜問題,自主完成句子。
去年 7 月,彭博社報道稱,蘋果在內部開發了自己的人工智慧框架 Ajax 和聊天機械人 Apple GPT。 AJAX 建立在 Google Jax 之上,而 Apple GPT 類似於 Chat GPT。 去年10月,彭博社報道稱,蘋果公司“著急”,並啟動了一項龐大的追趕計畫,“每年投資10億美元用於大型機型的研發”。
如果說iPhone已經引領了整個手機的智慧型手機時代,那麼在下乙個AI時代,蘋果與同行的競爭將回到同一條起跑線上。
目前,手機品牌已經進入AI新一輪“軍備競賽”。
可想而知,AI之旅將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誰都難說勝利,誰也難輕易出局。 對於蘋果來說,降價是對股市的競爭,而人工智慧是增量市場的搶占。 高階和低端,蘋果都不想放棄其中任何乙個。
但是,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在手機領域,缺乏科技進步,意味著逆流而上,注定要被淘汰。 對於所有手機品牌來說,科技不僅是永恆的第一生產力,更是唯一的生命線。
今日話題:你覺得當下哪款手機最好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