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袁業 馮沛然.
元宵節前後,大街小巷、景區都能看到色彩斑斕的精緻燈籠,五顏六色的燈籠總能給人們帶來歡樂和笑容。 每盞燈籠的背後,都是工匠們對傳統技藝和民間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今年50歲的王元石,已經做了24年的燈籠,他堅持手工製作燈籠,把做燈籠當成畢生的事業。 王遠石覺得最開心的,莫過於看到遊客願意在他製作的燈籠前拍照。
含有龍元素的燈籠非常受歡迎。
王元石的燈籠廠位於章丘市向高村,那裡一直有製作燈籠的傳統,2000年成為燈籠廠廠長。 王元石每年都要提前半年準備來年的春節和元宵節。 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全國各地的客戶都要求在年初之前安裝燈籠,比往年提前一周。 “現在燈籠已經展出很久了,今年我們一共下了45個訂單。 “前段時間,工人們幾乎每天都要加班,以確保訂單按時完成。
因為是龍年,含有龍元素的燈籠最受歡迎,其中最璀璨的就是賣給萊蕪的“六龍打珠”。 “這套燈籠高約9公尺,寬約15公尺,中間是一盞大宮燈,宮燈上掛著牡丹花,花上還有一顆寶石在旋轉,宮燈周圍環繞著六條龍。 這套燈的意思是“六六順”和“龍年好運”。
製作一套巨型燈籠大約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每組燈籠設計完成後,根據尺寸比例放大設計圖紙,用粉筆在混凝土地板上繪製模板。 以“六龍玩珠”為例,工人們用鋼筋按照模板製作龍的各種結構,然後將所有結構焊接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得到一條立體的龍。
然後電工會在龍內執行線路,安裝燈並開始配色,當燈亮起時,就可以進入覆膜車間了。 在龍的框架上貼上各種顏色的布料,並貼上黃金和繪製金線也是必不可少的。 藝術家完成噴漆和繪畫後,最後一次調整燈,如果一切正常,就可以發貨了。 如果距離很近,王元石會過來幫忙安裝,並在遠處指導安裝。
燈籠前的笑臉,是工匠堅持的意義。
王元石今年的春節過得很充實,他大年初二從章丘出發,去了濰坊、煙台、威海等地,展出了他製作的燈籠。 “我只是想把自己和其他燈籠比較一下,看看我的燈籠是中等還是高。 走了一圈,王媛就踏實了,他們廠生產的燈籠,在各地的元宵節上都沒有落下。
王元石有乙個願望,他希望製作燈籠的傳統工藝能夠傳承下去。 他很高興他的女兒也喜歡燈籠。 “她正在學習設計,她可以為我提供年輕人的想法,將傳統與創新相結合,做出可以被更多人喜愛的產品。 王元石佩服女兒的好主意,女兒佩服父親,願意堅持。
製作燈籠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乙個都必須手工製作,機器無法取代它。 要想做好燈籠,就要有想法,願意吃苦,不怕寂寞,在屢次失敗中尋找經驗,在實踐中一次又一次地找到訣竅。 “別人可能覺得做燈籠很無聊,很乏味,但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王元石認為,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遊客站在他製作的燈籠前,合影留念,“他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堅持不懈的意義。 ”
新聞線索報道渠道:應用市場**“齊魯一分”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一分”,全省800名記者等你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