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一系列龍卡,分享數百萬現金
近日,Trip.com 集團聯合創始人梁建章在接受採訪時指出,目前我國五六十歲的人普遍到了退休年齡,領取的養老金待遇相對豐厚,但他認為這種現狀很難長期維持。 由於預計未來年輕人的數量將大幅減少,與老年人相比可能會減半,因此有必要減少養老金或將退休期限延長到七十或八十歲。
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8億人,佔總人口的19%8%,其中約2人年齡在65歲及以上1億人,佔149%,表明中國的老齡化趨勢正在逐漸加劇。
BBVA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在《洞察》專欄中強調,隨著中國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勞動力市場中年輕生產者的數量將萎縮,消費群體將相對增加,這無疑將對養老金體系造成巨大壓力。 鑑於勞動人口的減少和受撫養人數的增加,現有的養恤金制度可能難以運作,這反過來又會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
關於我國的養老金問題,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要負責人鄭秉文主任提出了改革方向。 他指出,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正在從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轉變,以應對老齡化的挑戰,並認為這是目前最有效的模式之一,其核心是利用資本紅利來填補人口變化造成的人口紅利缺口。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勇也就退休和養老金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目前的養老金現收現付制度只能保證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大家退休後都能過上滿意的生活,延遲退休政策是必要的,但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畢竟不可能無限期地將退休年齡延長到80歲以上。 因此,董克勇建議,應適當將退休和領取養老金的權利下放給職工個人,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精力水平和意願,在一定範圍內自主選擇退休時間,如鼓勵願意工作到70歲的人給予獎勵,逐年增加福利待遇; 同時,對於想要提前退休照顧孫輩的家庭成員,也可以在承認自己犧牲部分養老收入的基礎上,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援和理解。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養老金問題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日益凸顯。 筆者認為,梁建章的觀點指出了當前養老金制度面臨的挑戰,即由於未來年輕人和老年人數量的不平衡,現行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可能需要通過將養老金減半或大幅推遲退休年齡來應對。
夏樂進一步闡述了人口負增長背景下的困境,年輕生產者少,消費者多,養老金體系承受巨大壓力,現有體系可能難以維持。 這一觀點揭示了國家財政在應對老齡化挑戰方面面臨的深層次矛盾。
鄭秉文借鑑發達國家經驗,提出了從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過渡的改革方向。 該模式利用資本紅利來彌補人口紅利的消失,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以緩解未來養老金的壓力。
董克勇強調,僅僅依靠延遲退休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他認為,養老金現收現付制度只能保障基本生活,更應該關注個體差異的需求。 他主張建立更加靈活和個性化的退休制度,允許勞動者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家庭情況和個人意願,決定何時退休,並在一定範圍內領取全額養老金。
基於上述專家觀點,筆者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養老金制度改革迫在眉睫,需要考慮借鑑國際先進經驗,推動從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轉變,以應對人口變化帶來的壓力; 同時,也要注重制度設計的人性化和靈活性,尊重勞動者的個體差異,給予他們更大的退休決策自主權。 此外,決策需要結合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形成應對老齡化的綜合社會治理戰略,確保每個公民都能過上體面有尊嚴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