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歲的張女士,每年秋冬季節心情都比較差,但明年春天就會好轉。 今年,由於工作壓力,我開始抗拒社交,出現消極思想、做事興趣不大、睡眠障礙等表現,於是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治療。 醫生最初診斷她患有季節性抑鬱症。
季節性抑鬱症在秋季和冬季更常見,與光照減少有關。
在秋天,白晝變短,陽光強度降低。 研究證明,在光線變化的影響下,與大腦情緒密切相關的褪黑激素也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晝夜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進而出現情緒和精神狀態異常。
季節性抑鬱症是一種輕度至中度抑鬱症,往往發生在深秋和初冬,並在春季逐漸消退。 除了情緒低落、悲傷和易怒外,症狀還可能包括食慾增加、不願社交、精力不足等。
一些患者每年都會在相似的時間經歷這些變化。 可能是因為思維能力、記憶力、職業能力等沒有明顯變化,來年能自癒,所以不會主動尋求心理或藥物干預的醫療**。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侯正華告訴記者,當患者症狀較嚴重時,往往伴有明顯的睡眠障礙,自殺風險較高。 上述患者張女士的抑鬱程度對她的工作、生活和社交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需要找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和症狀**。
女性更容易被“打”,但可以有效預防。
就抑鬱症而言,女性抑鬱症的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季節性抑鬱症也是抑鬱症的一種,抑鬱症的發病也與人格基礎有關,女性相對更敏感,仍是“高危人群”。 侯正華介紹,對於正常的情緒低落,一般不需要太擔心,季節性抑鬱是可以有效預防的。 尤其是女性,更需要積極認識季節變化對人們情緒可能產生的影響,科學安排工作和生活,適當增加社交活動,增進人際溝通和情感交流,盡可能減少或避免各種生活壓力事件的影響,增加日曬時間和戶外運動對預防冬季抑鬱症有一定的作用, 同時,也要有規律地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然而,季節性抑鬱症本身很難診斷,所以最好去看醫生進行徹底的檢查。 侯正華表示,對於需要服用抗抑鬱藥的患者,可使用氟西汀、帕羅西汀、度洛西汀或艾司西酞普蘭等抗抑鬱藥,有焦慮症狀的患者短期內可聯合地西泮藥物,改善睡眠和焦慮症狀。 “一般來說,抗抑鬱藥在給藥後三周左右就能起效,大部分患者的病情會在2-3個月內明顯好轉或恢復,之後可以再維持8-12個月預防**。
*:長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