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個小目標,先賺1億! ”
眾所周知,每年都有一批以常春藤盟校為首的美國大學收到校友和名人的數百億美元捐款,而王健林的這句凡爾賽語錄,對於美國大學來說,是很正常的現象。
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大學,尤其是頂尖的私立大學,主要依靠這些私人資金來建立捐贈協會來辦學。 頒發獎學金、建造建築物和從事科學研究。 深邃的豪宅大院,大家看到的海量人才,離不開捐款的支援。
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地主家餘糧普遍縮水。 例如,約翰王子大學(JHU)在22財年淨縮減了11所5%,蒸發了近1億美元。
不過,從去年的資料來看,疫情之外,絕大多數美國高校都扭虧為盈,前年虧損最嚴重的JHU去年直接展開了扭虧為盈的攻堅戰,捐款規模增加了278%,成為資本規模排名前20的高校中增速最快的。
美國大學“贏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這背後有什麼故事?
錢從哪裡來,去**?
我想知道美國大學的金庫是如何管理的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他們的錢從哪裡來。
一般來說,除了我們學生貢獻的學費、助學金和研究經費外,美國大學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捐贈”。 特別是對於私立大學來說,捐款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以哈佛大學發布的2023年財報為例,其45%的財務收入來自慈善事業,即捐贈,17%來自科研**和私人資助。 由學費和住宿費組成的常規“教育收入”,扣除獎學金後,實際上只佔22%。
有人說,美國大學招收學生是為了做出一種投資,從捐贈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合理的。
招收的有潛力的學生越多,他們就越有可能成為優秀的校友,為今天的母校感到驕傲,在未來為母校的明天感到驕傲。 學校的資金越好,就越容易籌集到高額捐款。 這是乙個良性迴圈,這就是為什麼招生不僅看學術,而且重視學生的領導力和創造力等素質的原因。
而知名的企業家和機構也願意在這些頂尖大學投資一是與學校建立良好關係,培養後備人才,二是在合理避稅的同時宣傳自己- 通常接受大筆捐款的學校會要求捐贈者為他們捐贈的大學或專案命名:
2015年,錢德里卡·坦登(也是紐約大學的受託人)和她的丈夫向紐約理工學院(理工大學,其中一部分前身為工程學院,早年因經濟困難從紐約大學剝離)捐贈了1億美元,工程學院此後更名為坦登工程學院。
2017 年,麥迪遜創始人拉里·吉斯 (Larry Gies) 和他的妻子捐贈了 15億美元,儘管我低調,UIUC還是把商學院改名為GIES商學院;
捐贈是美國教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許多學生在畢業多年後響應學校的號召回饋母校。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捐了上億,但金額相當可觀。
據有資料顯示,美國精英大學校友的捐贈率高達30%-40%。
2023年,哈佛的捐贈**規模更近了500億美元德克薩斯州也接近450億美元,我們熟悉的頂尖大學,如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也穩定在200.4萬億美元大關。
這樣的規模可以充分獲得很多小國的年度GDP,而這種與其他國家的財富相媲美的財富,也讓美國大學聘請職業經理人和團隊做好年度基金管理和投資操作,因此每所學校的年度財務報告也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那麼問題來了,在收集了這麼多錢之後,這些錢最終花在哪裡了?
或者以哈佛大學2023年財報為例,該校這一年總共花了錢59億美元,比去年增加9%,佔捐款總額的11%**。 其中,由工資和各種報酬構成的人力成本仍佔一半(52%),校舍、實驗室、後勤、各種費用加起來佔另一半,畢竟教育還是以人為本的。
根據統計報告,在2023財年,美國高校從捐贈基金**池中支出了資金284億美元,比 2022 財年的 258 億美元高出 26 億美元。
其中大部分(48%)用於學生資助,其他包括學術研究(18%)、教職員工捐贈(11%)、校園設施的運營和維護(7%)以及其他目的(16%)。
值得一提的是,這筆錢的實際支付率,即佔捐贈基金總規模的比例,僅為47%。如果按型別劃分,私立大學的支出率為 50%,而公立大學為4%1%。公立大學的支出率**為42%。
由此可見,雖然捐贈規模很大,但每所學校每年實際拿出的經費不到5%,而且大部分還在繼續“隱藏”。
扭虧為盈,資產增長
按照慣例,NACUBO*在本月中旬發布了美國大學捐贈基金**(2023年)的資料,來自:688元2022 年 7 月 1 日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期間的美國大學及其附屬協會是本財政年度的概念。
參與調查的688所大學共管理了8,391億美元捐贈資產達6萬億元,與2022年中國教育投資總額持平。 與 2022 財年的 8,173 億美元相比,2023 財年的捐贈**略微增長了 3%。
這是最大規模的捐贈top 20(需要澄清的是,下圖中數字的比例不是投資回報率,而是總捐贈規模的變化率)。
如您所見,除了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西北大學和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外,其他學校的經費規模都略有收縮與去年基本持平,甚至有所上公升。
尤其是JHU去年萎縮了10%以上,跌至TOP20的最後一名,但今年卻實現了逆襲,資金規模有所擴大,總共上公升了五位,成為增長最快的學校。
另乙個有趣的點是,如果將每所大學的捐款平均分配給每個學生,那麼人少錢多的普林斯頓大學每個學生的價值超過400萬美元,而一所人數眾多的公立大學只值6萬美元。
當然,這個數字意義不大畢竟,學校有多少錢和願意在你身上花多少錢是兩回事。
從結構上看,由於歷史、募捐規模、管理能力等各種原因,美國大學捐贈基金**的數量也存在不平衡,大學捐贈基金**的中位數規模為21億美元,近三分之一的大學提供1億美元或更少。
就基金規模而言,大學繼續執行“二十八法則”。- 有138所學校的市值超過10億美元,佔學校總數的20%,但他們手中的財富更多5000億美元,佔比近85%。
資產配置和投資回報
投資回報率是機構投資者的硬性指標之一,2023財年,美國高校及其**的投資回報率將,如2022財年報告回報率急劇逆轉。
事實上由於每所學校的資金規模不同,投資策略和投資組合模式也不同,回報率也會有很大差異。
按照常理,資產較高的人可以聘請更專業的投資人員,投資更專業,回報率應該更高,前幾年基本都是這樣。
然而,2023財年的情況恰恰相反。 捐贈基金超過50億美元的大學平均回報率最低,捐贈基金低於5000萬美元的最低級別大學平均回報率較高
從原因來看,比如 Nacubo 的負責人 Kara D.根據弗里曼的說法,較高的回報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市場上頂級科技股的實力。 他指出從歷史上看,捐贈基金較多的學校**往往表現更好,部分原因是他們在私募市場(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初創企業、中間市場公司)投入了更多資金,但去年,這些領域都沒有像公開市場那樣產生收益。
相比之下,規模較小的學校對公開交易**的分配要大得多,尤其是在美國**,美國在 2023 財年的回報率最高。
但從長遠來看,資產規模越大,在私募市場配置的越多,中長期回報就越高這也符合我們對利潤和“富人越來越富”的基本理解。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美國大學捐贈的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通常被認為是影響投資回報的主要因素,這在大學捐贈領域很明顯**。 總體而言,美國大學的資產配置相當均衡,私募股權僅佔總數的17%左右。
然而,正如我們剛才從投資結果中看到的那樣,不同規模的捐贈**的資產配置策略差異很大。
或者哈佛大學例如,2023年財報的資產配置與全國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
在七種資產規模型別中,:11%用於公共股權,39%用於私募股權,31%用於對沖**房地產佔5%,債券佔6%,其他實物資產佔2%,現金等佔5%,近年來飽受爭議的自然資源(油氣開採)在本**中被削減至1%。
因此,從理性的角度來看,美國高校投資回報率和資產規模的變化不僅與巨集觀經濟形勢有關,而且與不同資產配置的表現高度相關。
我們看到的這些頂尖學校的盈虧,其實只是他們財富的冰山一角,他們的表現往往並不能代表學校運營的實際質量。
真正在衣食上苦苦掙扎的,還是那些默默無聞、沒錢做任何資產配置的學校。
關於大學捐贈的價值,美國教育委員會主席泰德·公尺切爾(Ted Mitchell)表示,它可以為大學提供額外的財務應急措施,當其他事情進展不順利時,例如入學率下降或自然災害,可用於支援營地。 但實際上並不難發現,捐贈的所謂“防火牆”**,似乎逐漸發展成乙個熟悉的“資本怪物”。 由於大學是非營利性組織或實體,因此這些組織或實體通常會帶來數十億美元的稅收減免。 擁有如此龐大的財富,很多大學都選擇聘請專人“賺錢賺錢”,想讓學校“無憂”。既然成了資本,就難免要當傭兵了。 大學已經開始涉足套期保值、房地產、債券和債券,並且經常在投資方面存在爭議,例如哈佛大學對私人監獄和石油開採的投資,而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多年來一直在投資土地,但沒有在教學設施上花很多錢。 偏部分行為,這無疑與美國大學強調全球公民和未來領導者發展的價值觀相矛盾。 這也是近年來我們看到學生組織以及美國社會對巨型大學普遍持負面態度的部分原因。 與每個學生更密切相關的是,雖然捐款越來越大,但每所學校的學費每年仍在飛漲為什麼我們不能用更多的捐款**來降低學費,給大家更多的獎學金? 面對這個問題,大學總是一副窮哭慘賣的樣子,雙手給出官僚主義的答案:“它正在完成,它正在完成,這對我們來說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