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中國的經濟發展。
1、堅持新發展理念。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方針,就是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標和歸宿。 要確保發展為民,發展靠民,發展成果共享。
為人民發展,就是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謀求和促進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進人民的全面發展。
意義:體現了堅持人民主導地位的內在要求,突出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立了新發展觀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
2、堅持新發展理念。
內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必要性: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解決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能,培育發展優勢; 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1)創新發展的重點是解決發展動能問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要把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
2)協調發展的重點是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平衡發展與不平衡發展的統一。 著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並行發展,不斷增強發展誠信。
3)綠色發展著眼於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
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4)開放式發展注重解決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
開放是乙個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堅持開放發展,必須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5)共享發展的重點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把改革發展成果分享給廣大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重要體現。
堅持共同發展,必須作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有更大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2.構建現代經濟體制。
1.為什麼要建立現代經濟體制?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動力是當務之急。
2)為其他領域的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奠定堅實有力的物質基礎。
3)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構建現代經濟體制。
二、現代經濟制度的主要內容:
1)工業體系;(2)市場體系; (3)收入分配制度; (4)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5)綠色發展體系;(6)完全開放的系統; (7)經濟制度。
3. 如何構建現代經濟體制?
1)構建創新主導、產業體系協調發展,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調發展;
如何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網際網絡、大資料、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吃苦幹、產業豐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
(二)構建優勢突出、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和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民經濟和民生的根本問題,要把解決“三個農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三)構建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開放向優化結構、拓深增效方向轉變。
四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