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山東省寧津縣石濟鎮果高村是乙個五六百人的中型村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共有52人入伍。
1)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有12人,解放後有40人,村里幾乎每年都派兵,每年都有人爭先恐後地報兵,還有一人參軍,全家的榮耀氣氛相當濃厚。
解放前,他參加了解放祖國的軍隊,抗日帝國主義的侵略,抗美援朝,保衛祖國保衛國家,出國參戰。
解放軍隊,也是為了保衛祖國,為了祖國的和平,為了人民安居樂業,為了保衛人民的勝利成果,為了保衛祖國的領土、領空和海洋,為了參加社會主義祖國的偉大建設。
解放前參軍的十二人是:
郭德山、郭慶來、郭連順、郭樹森、郭慶青、郭淑珍、郭連文、王森和、郭福明、郭德海、郭連新、郭尚棠。
郭德山在抗日戰爭中戰死在戰場上,他的母親李金珍是村里老烈士,受到大家的敬仰和照顧,郭連順在祖國解放戰爭中犧牲,他們都成為革命烈士,他們的名字被記錄在寧津縣的烈士名單上。
12名士兵中,郭樹森留在新疆烏魯木齊,郭連新、郭尚堂、郭德海留在吉林長春,王森和留在古都習,郭連文留在黑龍江保慶縣。
解放後,報名參軍的有40人,他們是:
郭連志, 郭金剛, 郭向傑, 郭振明, 郭志玲, 郭連福, 郭福通, 郭金東, 郭淑華, 郭慶懷, 郭志和, 李秀英, 王有進, 郭雲松, 郭書成, 郭樹生, 郭利民, 郭振玲, 郭彥之, 郭炳華, 郭炳生, 郭寶江, 郭雲亮, 郭慶春, 郭志忠, 郭志永, 郭樹東, 郭麗海, 郭立強、郭德清、郭雲功、郭紅林、郭萬鵬、郭雲來、郭懷志、郭國勇、郭國國、郭懷寧、郭俊樂。
抗日戰爭期間,郭慶來、郭德山、郭連新、郭德海參軍,郭慶來是郭高村第乙個參軍的人,抗日戰爭中負傷後,被日軍俘虜,去當了三年煤窯的勞工, 直到抗日戰爭結束才回國,交換俘虜。
解放戰爭時期參軍的有:郭樹森、郭青青、郭連文、郭樹鎮、王森和、郭福明、郭連順、郭山堂。
出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三名戰士是郭淑珍、郭連文、王森和,他們在朝鮮獲得了許多獎章、獎章和證書,其中郭淑珍和郭連文獲得的證書和獎章都收藏在德州市檔案館, 而王森和獲得的證書和獎章,則存放在古都習。
2)52名士兵中,年齡最小的是王森和,1948年隨父參軍時只有14歲,個子還不如槍,在軍隊裡被稱為童兵。
參軍退伍後,老大是郭祥傑,1939年出生,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參軍,退伍後被安排在某地區建築公司工作,並擔任工地班長,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工人, 乙個工作模範,乙個模範黨員,退休後回到家鄉國高村生活。
入伍後,晉公升至最高職務的郭樹森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院檢察長,時為廳級;1961年,家鄉發生大水災時,千方百計幫助將甜菜和甜菜絲運到家鄉, 感動了家鄉寧津縣的領導和縣內受災群眾,縣委派縣長陳星河專程前往新疆送錦旗表示感謝。
聲望高人心,成為作家的郭高,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參加濟南戰役,後轉入當地工作,一生熱愛文學創作,寫過多篇短篇小說和詩歌,他的名著創作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抗日戰爭題材《大刀》被拍成影視連續劇, 村西有郭青青紀念館,成為當地紅色教育基地之一。
郭連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村里第乙個外出的義務兵,復員後在村里打工,老實肯幹,勤勤勞農,口碑好,是退伍軍人辛勤耕耘、務農的好榜樣。
郭雲松是留在新疆的郭淑珍的兒子,1952年出生,1961年隨父母來到新疆。
郭慶淮、郭志和、王有進是建黨100周年50周年獎章獲得者,郭清淮回到家鄉種地,當過生產隊長,修河耕地送公糧,到處走在最前面, 不求名利,為人正直,有責任心,養牛致富,受到村民的稱讚。
郭炳華是參加對越南的自衛反擊,在奪取陣地時破境腳傷的人,回鄉後積極參加農業勞動,孝敬母親,還當過村幹部。
郭志和郭書成在應徵入伍者中晉公升,郭志和在部隊服役幾十年,在執行任務中養傷,享受傷殘士兵待遇,軍裝陪伴近30年,還找了軍人妻子李秀英為伴,村民羨慕不已, 李秀英是郭高村唯一的女兵,是軍人的妻子,也是一名正規軍人,是軍中最有激情的模範人物,為家鄉人民爭光。
郭樹成是新疆沙漠823部隊的一名營幹部,換工作後在人民銀行工作,享受傷殘軍人待遇。
郭言之曾從兵服役,多次獲獎表彰,集體調到北京城建集團,參與第一紀念館的建設,獲得施工證書,在首都、家鄉的心臟地帶,他本著高尚的心境,得到了史華君夫人的堅決支援,為改造村里和印刷了《郭高村譜圖》, 曾兩次捐出1萬元資金,他還帶領兄弟倆和家族後代為村子建設捐款更多,是家族最大的一筆捐款,受到村民和社會的廣泛讚譽和讚譽。
3)在村里216大建設中,老兵起到了非常大的帶頭作用,在捐出5000多元的6人中,老兵佔了4個,分別是郭書成、郭言之、郭志和、王有進。
退伍軍人郭振玲和當了20年村婦主任的妻子楊金貴,慫恿在北京辛勤耕耘的兒子郭豔輝捐出1萬元,支援村里的建設。
退伍軍人郭志勇在村里當了20多年的村支部書記,千方百計帶領村民致富,努力解決村里道路、橋梁、水、電、照明難等難問題,支援村民個人致富,支援和配合上級任命的首書記的工作, 努力化解各種矛盾和糾紛,弘揚郭青青精神,幫助建成郭青青紀念館,改變村莊面貌,使郭高村成為紅色教育基地之一,榮獲全省最美村,爭取上級的大力支援和投入。是市、縣、鄉鎮多次獲獎的村落。
國高村的51名軍人,有的在參軍後在國外打工,有的回鄉務農,他們積極參與祖國建設,勤勤勞,艱苦奮鬥,為家鄉人民爭光。
那些回到家鄉的退伍軍人積極參加生產勞動,發揚軍隊優良傳統,保持軍人光榮本性,成為村里生產生活中最勤勞、最勤奮、最踏實的隊伍,受到村民的稱讚。
那些參加過國外工作的退伍軍人,成為社會主義祖國建設的中堅力量,獻身於各項工作崗位,在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世界各地、城鄉上下、上下、廣為流、在外、在內、在外、在城裡 遠離內陸和邊境。
附上34位退伍軍人及其家屬提供的**,是史料的集合和記憶。 這篇文章和所有**都被選入了過去的叢書《過去的回憶》第七卷。
作者簡介:王有進,德州銀行系統退休幹部,1969年參軍,原籍山東省寧津縣石集鎮郭高村,《大刀傳奇》作者郭青青同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