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了,大家陸續回來了。 流浪者的集體回歸,不僅是人們的大遷徙,更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風味特產的大遷徙。
每當你離開家時,行李箱裡難免裝滿各種家鄉美食,雖然滿滿當當,但家人總希望能多放幾樣東西,讓家鄉的味道陪伴即將出遊更久的人。
我相信記憶是有味道的”。
人物:郭女士。
家鄉:遼寧瀋陽。
回程時,我會帶上特產:牛肉餅乾、不勞林糖、黃桃罐頭、金星奶粉。
2月17日是郭女士從瀋陽回京的日子,今年她帶來了一些充滿瀋陽人童年記憶的特色產品,比如牛餅乾、不勞森林糖果、黃桃罐頭、金星奶粉等,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變化。 “也許是因為我年紀大了,但當我看到小時候吃的零食時,我非常懷念它,我相信記憶是有味道的。 ”
郭女士帶回來的瀋陽特產。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郭女士2010年獨自一人去北京找實習,然後定居北京結婚生子,十幾年來,她經常往返於北京和瀋陽之間,睡了10個小時的苦眠,坐了5個小時的火車,如今隨著高山高鐵的開通, 回家的車程已縮短至3小時。行程變短了,父母也老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事業和家庭責任也越來越重,郭女士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每離開家一段時間,瀋陽的肌腱糕、雞架、燒烤就縈繞在她心頭。
記得在北圈的頭幾年,每次我離開瀋陽,媽媽都會給我包一鍋餃子,裡面有三個新鮮的餡料,然後塞幾個雞蛋和水果在路上吃。 另外,媽媽還會裝一瓶自炒牛肉醬,讓我帶回北京,放進冰箱,隨時拿出來和公尺飯或麵條一起吃。 郭女士說,她媽媽的三鮮釀餃子裡有韭菜、牛蝦,很好吃,只是香味太大,在火車上吃不了,帶回京後味道變差了。 今年離家後,郭女士吃完三個新鮮的餃子就回到了北京,行李箱裡裝滿了童年的回憶。
行李箱裡裝滿了“河南製造”。
人物:王珂。
家鄉:河南開封。
回程時,我會帶上特產:桶雞、胡椒雞、杏仁茶、“人造肉”、十三香料、胡辣湯等。
春節假期結束,王克拖著滿滿一箱特產,不情願地坐上了從河南北上的小火車。 回到家鄉時,我的行李箱裡只有幾件換洗的衣服,現在我的行李箱都被家鄉的味道“佔據”了。
這是王珂參加工作後的第乙個春節,在回老家之前,她約定了合租房子的兩位同學,帶著家鄉的特產一起回京分享。 媽媽一大早就起床去買王珂最愛吃的,“桶雞、胡椒雞、杏仁茶、'人造肉'(一種豆製品),這些都是開封的土特產,很多只能在商店或攤位上買到。 ”
河南製造”。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離開家鄉的時候,家裡最關心的是他吃得不好,千里之外的母親的口感,讓王珂最想念他。 “我最喜歡的是媽媽的蒸扣碗,豬肉、魚肉和雞肉被炸至金黃色酥脆,然後在鍋裡蒸兩個小時。 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非常精緻。 我也試過做扣碗,但味道總是不對,我媽媽只喜歡。 王珂說,為了把媽媽的口味帶到北京和同學們分享,今年春節她從媽媽那裡認真學習了這道菜的配方,“我還從河南帶了一包十三香,是蒸扣碗的必備品。 ”
在王珂的印象中,每次出門,媽媽都要把行李箱裡塞滿食物,除了開封特產,還有漯河的雙匯火腿香腸和西華縣的胡辣湯。 看著那盒美味佳餚,她忍不住感嘆道:“這真是名副其實的'河南製造'的行李箱。 ”
我忘不了家裡的味道。
人物:尹梅。
家鄉:山東濰坊。
回程特產:烤肉、香腸、魚乾、麻辣絲、手工包子等。
春節假期結束,來自山東濰坊的尹梅帶著半箱新年貨回到了北京。 殷梅自嘲說,一年中最寂寢的時候,就是吃著北京租房帶回來的新年貨,感受家的溫暖。
這次回京,殷梅最想帶的,是媽媽這幾天從地里挖出來的野牧羊白菜。 這個時候,牧羊人的捲心菜葉子很少,但根很長,據媽媽說,這種牧羊人的捲心菜是最美味的。 牧羊人的白菜已經被母親的兒子仔細清洗過,非常明亮。 殷梅回到北京後,她打算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冷敷,倒上新鮮炸好的辣椒油,這才叫香。 另一種是做牧羊人白菜餃子,將牧羊人碎的白菜與五花肉混合,蔬菜和肉類的風味融合可以達到頂峰。
回到北京,離不開家鄉的味道。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和往年一樣,殷梅像往常一樣帶回了媽媽包的香腸、麻辣絲和蘿蔔豆腐粉絲包,這些都是家鄉過年必備的特色。
這一年,殷梅還帶來了一種新食,是表哥家的小魚幹。 表妹常年在煙台,家裡有一艘漁船,殷梅不止一次想去煙台體驗漁夫的生活,但她工作太忙,沒時間去。 表哥的魚幹是自己抓的曬乾的,可以油炸,也可以做成湯,可是難得一見的美味。
帶上兩個行李箱,乙個裝食物。
人物:丁亮。
家鄉:甘肅蘭州。
回程特產:牛肉麵、烤雞、炸黃魚、炸牛里脊肉、甜公尺飯、豬肉夾心等。
在北京工作的丁亮今年提前請了假,回到了甘肅省蘭州市的家鄉,結婚後第一年想和家人多住幾天,回蘭州後還列了乙份美食清單。
在家鄉度過了乙個溫暖的春節後,丁亮即將回京上班,他要帶兩個行李箱,乙個裝衣服,乙個裝食物,想著小夥伴們也能嚐到家鄉的美味。
春節前夕,蘭州特產首次“亮相”央視春晚舞台,讓丁亮眼前一亮。 蘭州為春晚提供了預包裝的蘭州牛肉麵和蘭州百合特色禮品包,將蘭州的禮物送給了全國人民。 在丁亮回京的包裹裡,還有百合和牛肉麵,還有他家做的烤雞和炸黃魚。
蘭州特色美食。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丁亮還帶來了一道別具一格的甜公尺和沙豬肉。 作為“蘭州八大碗”之一,八寶公尺被當地人習慣稱為“甜公尺”。 甜公尺飯是媽媽做的,用糯公尺、蜂蜜、紅棗、蓮子、蜜餞蒸熟,再輔以糖和乾果。 家沙肉也是“八碗”之一,我媽做了改良,用牛肉、豆沙糖、蛋清、玫瑰糖、澱粉等經過幾道工序烹製,口感酥脆內嫩。
當你離開家時,你必須吃到家的味道。
人物:閆曉靜。
家鄉:陝西延安。
回程帶上特色產品:黃公尺棗糕、土豆丸、黃公尺包、脆皮肉、煎餅等。
春節假期結束,閆曉靜坐上了回京的火車,行李箱裡裝滿了土豆丸、黃公尺包、脆皮肉、煎餅等家鄉特產。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她帶來了陝北特有的黃公尺大棗糕,乙個給自己品嚐,乙個給她在北京工作的同事。
黃公尺棗糕。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陝北的黃公尺棗糕以“條”為計量單位,乙個可以切成許多小塊,吃法多種多樣,可以蒸吃,也可以放在油鍋裡煎。 黃公尺棗糕也是陝北的年糕,與其他地區的年糕不同,陝北黃公尺棗糕是用當地特有的黃糯公尺,包裹在棗醬中,口感甜美可口,濃郁誘人。
在閆小景的記憶中,黃公尺棗糕是陝北各大節日的標配,每當有過年、婚喪嫁娶等重要節日時,黃公尺棗糕就會出現在餐桌上。 不僅如此,黃公尺棗糕也會作為特別的禮物,很多人都會買禮盒送給親朋好友。 閆小菁覺得,就算離開家鄉,也要吃家鄉的味道,黃公尺大棗糕有家鄉的味道。
記憶中最美味的味道。
人物:田雨雨。
家鄉:陝西習。
回程帶上的特色菜:羊肉饅頭、真空包裝的擀麵、盒裝褲面、牛肉乾等。
對於新年的味道,同樣來自陝西的田玉玉忘不了家鄉那碗羊肉饅頭的味道。 這次回京的路上,她特意帶了幾包真空包裝的羊肉饅頭。
田玉玉是土生土長的習人,愛吃羊肉饅頭,每次回習都要到大街小巷去找熱氣騰騰的羊肉饅頭攤。 “吃一口羊肉饅頭,羊肉的美味和包子的柔軟融為一體,令人上癮。 ”
羊肉饅頭。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羊肉饅頭是正宗的陝西傳統美食,用羊肉、饅頭等食材製成,雖然配料簡單,但製作起來卻費時費力,需要廚師和食客的共同努力。 食客需要提前將饅頭掰開放入碗中,廚師將羊肉煮熟,加入香料和調味料燉煮,將煮熟的羊肉湯與碎饅頭一起倒入碗中,撒上香菜和蔥碎,這時一碗香噴噴的羊肉饅頭就做好了。
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街邊攤上享用,羊肉饅頭都是習安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陝西飲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我記憶中最美味的家鄉味道。 田玉玉說。
這一次,田玉玉還帶來了真空包裝的擀麵、盒裝褲帶面、牛肉乾等家鄉美食。 她覺得在北京的這段時間,她總能吃到家鄉的味道。
成為家鄉文化的傳播者。
人物:張女士。
家鄉:黑龍江哈爾濱。
回程特色菜:紅香腸、俄羅斯巧克力、大利巴等。
假期結束後回到北京時,張女士在黑龍江的行李箱裡已經裝滿了玉公尺、糯豆包、俄羅斯巧克力、大熱巴麵包和五常公尺飯,這些都是她媽媽單獨打包的。
張女士還把很多紅香腸裝進行李箱裡,“主要是帶給北京的朋友品嚐”,張女士說,紅香腸是黑龍江的特產名片。 在哈爾濱著名的步行街**街上,每隔幾步就能看到一家專賣店,收銀台旁邊的玻璃櫃裡擺滿了紅香腸。 而在景區的小吃攤上,烤紅腸也不缺席。
紅香腸。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要說紅腸和哈爾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 當時,哈爾濱因東部鐵路的建設而逐漸繁榮起來,大批外商也前來尋找機會。 據說第一根哈爾濱紅香腸是通過引進俄羅斯技師艾金斯賓斯的紅香腸加工技術製成的。
哈爾濱紅腸講究肉質緊實、肥厚、薄薄,走近一看,煙燻味濃郁,淡淡的果香,紅褐色的腸衣也格外醒目。 “紅腸是哈爾濱人餐桌上最常見的副食。 如果你想吃得不一樣,你也可以用辣椒炒。 張女士回憶說,小時候,每個孩子書包裡的零食組合可能不一樣,但一定有媽媽打包的麵包和紅香腸。
哈爾濱不僅是國內遊客與南北交流的城市,也是中俄文化的橋梁。 張女士說,家鄉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哈爾濱、黑龍江,東北不僅是“土”,更是“洋”。這一次,當我把紅腸送給朋友時,我也準備談談它背後的故事,做乙個家鄉文化的傳播者。
南方的糕點在北方也一定會受到喜愛。
人物:吳女士。
家鄉:江蘇。
回程時,帶上特色產品:雲朵糕、粽子糖、碧落春等。
春節過後,來自江蘇的吳女士帶回了不少家鄉風味的天津,有粽子糖、肉鬆、碧羅春、鹹鴨等。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臨走前,她特意買了幾盒雲糕,“這是很南方風格的糕點”,吳女士說,不像北方牛舌糕、爐果等乾脆糕點,雲糕口細膩軟軟,造型也像名字一樣, 潔白如雲,薄如書頁。它看起來白皙無味,但實際上卻是甜而不膩的,入口即化,還沒來得及品嚐,胃裡就會有一塊,神奇的味道勢不可擋。
雲片蛋糕。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吳女士回憶說,一家人過年的時候,總是要去市場買一些雲糕,老少皆宜優雅精緻,另一方面也有一步步上漲的好意味。 雲餅通常是乙個大的矩形塊,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可以看到它有幾公釐厚,有許多薄片粘在一起。
對於小時候的吳女士來說,像撕日曆一樣,一塊一塊地撕下雲朵蛋糕,品嚐它是一件有趣而美味的事情。 以前雲餅多由白箱師傅手工切割,但現在隨著食品技術的發展,很多雲餅都是用機器切割的,有的可以更薄更均勻。 因此,堅果和芝麻等其他成分中新增了新的口味。
隨著去年影視劇《寧安如夢》的熱播,男主在劇中多次為女主做雲糕的劇情,將這種小吃介紹給了更多的觀眾。 “當時辦公室的同事們午休時都在討論雲糕的味道,我說老家有,回家後帶一些給大家品嚐。 我相信這種略帶甜味、不粘膩的糕點也會在北方受到喜愛。 ”
讓朋友們真正體驗家鄉的美食。
人物:劉沖。
家鄉:山東德州樂陵。
回程帶上特色菜:醉棗,德克薩斯烤雞。
春節假期結束,來自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的劉沖帶著濃郁的家鄉風情回到了北京。 劉沖首先推薦了一道特別的“醉棗”美食。
醉棗來源於樂玲特製的金絲棗,含糖量高,晾乾後會抽出,讓劉沖印象深刻。 劉沖說,以前家家戶戶都會種棗樹,除了選擇直接吃或曬乾外,還可以做成醉棗。 製作醉棗的步驟並不複雜,從樹上切下新鮮的棗,洗淨晾乾,浸入白酒中放入瓶中密封儲存,一周左右即可取出食用。 “口感因封口時間不同而不同,持續時間越長,越柔和,酒的香氣越濃。 ”
劉沖帶回了醉棗和德州烤雞。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麼簡單的點心,才是劉沖記憶中最具代表性的家鄉風味。 由於使用白酒作為輔料,醉酒的紅棗曾經被認為是一種“奢侈小吃”,只有在特殊的日子裡才能品嚐。 劉沖對醉棗的味道記憶猶新,只記得那是一種略帶刺激卻難以形容的味道,但他非常肯定,自己和家人都把醉棗當成了當地獨有的味道。 雖然醉棗的工業化生產已經開始,家人也不再自己做醉棗,但當一盤醉棗擺在你面前時,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彷彿置身於家鄉的小院子裡,和家人聊著醉棗的快樂。
劉沖行李箱裡的另一種家鄉風味是德州烤雞,在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劉沖笑著說,小時候第一次知道烤雞,只記得是親戚帶來的好東西,連沒牙的老人都能嚐到軟肉。 現在生活好了,買到德州烤雞已經不難了,但它仍然在人們的記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沖這次回到北京,帶了德州烤雞作為禮物送給小夥伴們,讓小夥伴們真正體驗到德州的美食。
家的味道就是媽媽的味道。
人物:張偉。
家鄉:貴州六盤水。
回程特色菜:辣雞、自製火腿香腸、培根。
在張偉眼裡,家鄉的味道就是母親的味道,只有在春節期間,張偉才能回家品嚐母親的手藝。 在張偉回京的行李箱裡,所有的美味佳餚都是他媽媽做的,其中張偉最喜歡的是辣雞、自製火腿腸和培根。
張偉帶著一些家鄉的味道。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離家前一天晚上,張偉媽媽開始給他煎辣雞。 貴州的辣雞採用自製的糯辣椒,這也是其獨特風味的關鍵。 張偉說,當嫩雞和鮮紅的辣椒在鐵鍋裡碰撞時,香味讓他知道這裡是家。 辣雞炸好後,冷卻後,媽媽還貼心地把辣雞裝進真空包裝裡,對張偉說:“別乙個人吃,記得給朋友嚐嚐。 ”
不僅是辣雞,還有他媽媽讓他分享的自製火腿香腸和培根。 自製火腿腸使用大量瘦肉,沒有普通火腿腸脂肪過多引起的油膩感。 在鍋裡用文火輕輕煎炸後,腸子變成金黃色,飄出一股焦香,配上貴州特色的五香辣椒麵,張偉可以吃一整條。 培根是用優質的五花肉做成的,是媽媽在春節前用果木和松木燻製的,肉切得略帶煙燻味。
在準備這些美味佳餚時,媽媽特意把最好的部分留給他,儘管他一再說他吃不了那麼多,但媽媽還是堅持把它們裝在行李箱裡。 在母親看來,孩子孤身一人,年紀越來越大,很難引導他的生活。 唯一能做的,就是準備孩子愛吃的家鄉風味,讓孩子知道,即使相隔千里,家人也永遠在他身邊。
每一頓飯都承載著家人的體貼。
人物:李卓。
家鄉:河北。
回程特產:千層酥糕點、蜜餞棗、澳洲堅果等。
又到了春節歸來的日子,這次李卓準備了千層酥酥、糖棗、芝麻丸、澳洲堅果、土豆、杏仁糖漿。 這些食物有的是給即將重返工作崗位的姐姐吃的,有些是給即將開始上學的自己吃的。
李卓和妹妹都喜歡輕裝上陣,每次回來都盡量少帶東西。 雖然我沒有帶太多,但我和家人一起準備了。 李卓準備了兩份千酥酥和糖棗,“我和姐姐都愛吃千酥酥和糖棗,姐姐也喜歡吃芝麻丸,就偷偷在她的糖棗包裡放了乙個小芝麻球,也沒告訴她,等她回去才發現這個小驚喜。 ”
璐璐:“姐妹倆從小就喝杏仁汁。 每年節假日探親時,牛奶和“露露”可謂是探親訪友的必備飲品。 冬天的“璐璐”有點冷,每次喝,家人都會提前加熱。 這次要帶走的“璐璐”中,還有乙個已經加熱好的罐子,方便姐姐在路上喝。 聽著家人吩咐兩姐妹喝酒前要熱身的話,李卓心裡暖暖的。
千層酥糕點、蜜餞棗、澳洲堅果等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土豆是姐姐點名帶走的,老家的人都喜歡燉菜,尤其是燉菜裡的土豆,質地濃密,入口即化。 姐姐常說,外面買的土豆沒有在家吃的習慣,所以這次家裡準備了土豆,讓姐姐帶回去燉。
新京報記者 郭鐵、秦勝楠、王子陽、劉歡、王思陽、薛晨、張明軒。
編輯:李彥。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