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城市,不乏文化的分量,那麼我們就說,說它很幸運就足夠了。 泉州就是這樣一顆受人青睞的明珠。 泉州作為一座有著深厚海洋文化底蘊的城市,自古以來就形成了文化包容、經濟繁榮、自由開放的城市典範,它的光芒足以照耀千百年,至今從未減弱。 近日,由國家網際網絡資訊辦公室、國家文物局、人民學會、福建省委網信委聯合指導的“為什麼中國,向海泉州”網路主題活動在福建泉州舉行。 主題活動圍繞“犁海萬帆”“荊棘通萬國生意”“古宅屠新生活”“愛奮鬥求勝”四個篇章,向世界展示乙個多姿多彩的泉州。
泉州的名字帶有“泉”字,但它是一座為海而生的城市。 熟悉世界歷史的人都知道,近代眾多大國的崛起過程,往往與“大海”密不可分,與“大海”直接相關,其中也蘊含著時代發展的邏輯關係——誰能渡過大洋,誰就能站在潮流的頂端。 在“為什麼中國,香海泉州”網路主題活動中,泉州海外交通歷史博物館、“南海一號”保護發掘工程等博物館領導、考古學家和非遺傳承人,以“舟”和“橋”的形象,講述了泉州無盡耕耘、繁榮走向大海的故事。 我們也覺得泉州對“生於海”四個字的理解,是建立在“千年”的基礎上的。
泉州作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城市,擁有《福建海雲環荊棘樹》《秋與鵝同海》等自成一幕,而這只是泉州文化礦藏的一角——幾千年來,泉州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深遠的歷史驛站, 也是一種星光熠熠的文化。竹玉安心:本次活動從非遺遺物、非遺傳承人的角度出發,生動展現了普簪、南音、南曲等泉州非遺技藝和匠心之美,展現了新時代泉州人的進取進取精神。 歷史景象幾經改變,但泉州文化脈絡帶來的印記始終清晰。
哪裡有海水,哪裡就有福建人。 “海洋與文化的交織,就像東南沿海的海浪拍打一樣雄偉。 同時,這種“時局”也孕育了一種力量,推動著泉州兒女們斬浪揚帆起航。 有一首閩南民歌,家喻戶曉,其歌名《愛爭勝》更像是泉州人的性格。 在這片風吹草動的熱土上,在體育、服裝、造紙等領域湧現出一批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走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 歷史是人書寫的,時代是人創造的,當“大”與“小”在泉州交織在一起,我們也會在這座城市、這群人身上見證更多的驚喜和可能。
生於大海,歷經歲月,活力四射的“泉水”見現在輝煌的過去是一種財富,但泉州更執著地隨著時代洶湧澎湃的潮流創造新的傳奇——拼出“民營經濟特區”,孕育“晉江體驗”,大步邁向......“海上絲綢之路名城,智慧強市,品質泉州”。數一數泉州的“光環”,我們總能體會到泉州性格的延續:幾千年前,這裡各行各業興盛,儒家和商人同等重要,各宗教並存; 一千年後,它連線了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振興了現有資源,並展望了世界。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海上強國建設的深入推進,泉州也將擁抱更大的“藍海”,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皮波)。
*: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