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迷路,電梯直接進入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區
貓頭鷹的平行世界
作者:周偉民
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部原主任周偉民**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時回顧了改革開放的程序。
首先,必須促進人類基本權利的解放和自由。
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根本意義,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根本經驗。
不管是農民有承包土地的權利,還是有遷入城市的權利,不管是糾正了一大批冤假錯案,還是填補了所謂出身因素人為拉出的社會空白,都帶來了人民的解放, 增進人民權利,擴大人民自由。
改革開放後,我很高興地說,中國已經真正活躍起來。
為什麼中國真的很活躍?
因為人的解放極大地激發了整個社會的活力。 這就是生產力空前解放的根本原因。
二是要確立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在思想理論上,要把事情擺正,找到問題的根源,重新認識和重新解釋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確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糾正兩者,嚴格規定黨禁止任何形式的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覺醒。 開闢了改革開放之路,創造了以一流理論為起點、象徵、基本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實質是擺脫僵化的蘇聯模式。 把思想、社會主義和生產力從蘇聯模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歸根結底就是解放人民,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髓。
第三,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任務。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即政治路線所確立的“乙個中心”,決定著中國發展的方向和全域性。
沒有這個中心,就談不上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談不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黨的執政地位基礎就會大大削弱。
因此,在當代中國,是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是最大、最根本的政治問題。
如果各級專家學者、各類專家學者不理解、甚至懷疑、否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僅不懂經濟,而且從根本上不懂政治,偏離了黨的基本路線。
堅定不移地堅持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任務,即要用這個中心來主導和推動大局,一切工作都要服從這個中心,服務於這個中心,決不能影響和取代這個中心。
不僅要糾正公開動搖這個中心的言行,而且要防止不知不覺的動搖。 認為在發展順利、成績突出的情況下,改變這個中心的條件已經到位,這是錯誤的。 在問題很多、矛盾突出的情況下,認為有必要改變這個中心,也是非常錯誤的。
四是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人民富豪的目標。
改革從農民冒著生命危險分地開始,是人民謀溫、脫貧的悲慘鬥爭,然後匯聚成十多億中國人奮起脫貧的歷史潮流。 改革之初,提出的乙個重要思想是富民思想,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富民政策,小康觀念完全圍繞人民生活重新定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首要目標,這些都表明中國的改革是以富民為目標的改革, 中國的現代化是以富民為先、民生為先,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以根本宗旨為最高目標的現代化。
富民的目標賦予了改革巨大的道德號召力和強大的動力。
在改革過程中,我們看到,當認真貫徹落實富民的目標時,改革就會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就會順利推進,一旦一些具體的措施和做法脫離了富民的目標,比如只注重財力,與民爭利益,或者把包袱推給社會, 改革不會一帆風順,這些做法會適得其反,引起公眾的不滿。
同樣,只有把人民富強放在第一位,把民生放在第一位的現代化,才是值得我們奮鬥的現代化,才有可能真正成功的現代化。
我一直說,人民富裕後國家富裕,社會強大後國家強大,這是現代化建設中的規律,是根本秩序,不可違背。
五是要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改革開放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民營經濟的增長和發展。
所謂民營經濟,就是人民自主創造財富的活動,所謂民營企業,就是人民作為獨立的利益主體和不同要素的所有者,通過契約獨立建立和參與的經濟組織。
這是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根本性質。
因此,民營經濟是整個國民經濟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最深層次的源泉和基礎,民營企業是最常見、最普遍的企業形式。
因此,要為民營經濟的充分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這包括兩個重要任務。
一方面,要從基礎理論的角度,而不是僅僅從功利目的的角度來解釋民營經濟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切實清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思想觀念障礙。
另一方面,要為民營經濟發展建立完備的法律和制度條件,提供以充分保護產權為核心的完善法律保障。
六是堅持市場經濟邏輯,推進市場化改革。
在改革過程中,一些具體的措施和做法偏離了人民富足的目標,任何偏離人民富足目標的,也必然背離了市場經濟的邏輯,實際上成為反市場行為,客觀上干擾和阻礙了市場化改革的程序。 因此,始終堅持以致富為目標,始終堅持市場邏輯,同樣重要。
實際上,有三個問題需要處理。
首先,市場化改革的重點領域是要素市場。 如果市場機制在要素市場中不夠有效,主導市場的權力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領導部門和行政權力,那麼必然會造成整個市場活動的扭曲和大量的資源錯配。
其次,既然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那麼它也是衡量和評價市場作用的重要標準,也就是說,在資源配置問題上,只有市場在決定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才是好的作用, 符合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不利於市場資源配置的,不好的,應該糾正。
第三,要進一步澄清和消除對市場經濟作用的誤解,包括認為市場競爭必然導致壟斷,認為腐敗加劇是市場經濟帶來的,認為市場經濟必然導致兩極分化,認為某些領域的混亂是過度市場化造成的。
七是要充分吸收世界現代文明成果。
由封閉向開放轉變的本質,在於積極參與和融入世界現代文明主流,充分吸收現代文明成果。
改革開放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鬥爭終究還走過一半,我們決不能狂妄自大,不能盲目膨脹,不能以為沒有必要繼續向發達國家學習,也不能狹隘地、錯誤地把強調中國特色看作是可以拒絕或拒絕繼續學習的東西, 學習和吸收世界現代文明的成果。
否則,用古人的話來說,就叫小而易勝,這不是大國的形象,其實恰恰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特徵。
要知道,中華文化或中華文明的一大特點和優勢,就在於它能夠充分體現、吸收、融合外來外來的文化元素和文明成果,從而造就中華文化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甚至是頑強持久的生命力。
在當代中國,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狂妄自大,改革和現代化必然會毀掉,以至於他們半途而廢,他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將付諸東流。
第八,與此直接相關的是,在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序中,要創造並始終保持和平友好合作的中外關係和國際環境,特別是要妥善處理與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關係,以免成為美國的敵人,也不會成為中國的敵人。
為什麼這很重要?
因為這是我國改革現代化建設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
在這個問題上,要糾正對桃光養晦政策的錯誤認識。
國內外許多人把這一政策解讀為一種在實力不足時暫時冬眠、暗中積斂實力的伎倆,以中國實力強大而無法掩飾為由,認為已經過時。
這種認識是膚淺和錯誤的,對大局是十分有害的。
需要注意的是,桃光不是權宜之計,而是處理對外關係的重大政策,具有國策的意義。
其真諦,恰恰是中華文化所珍視的優良傳統品質,即沉穩沉重,謙遜內斂,不輕率,不張揚,不四面作敵,處處進攻,而是全心全意地努力工作,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當代中國,建立新制度,實現現代化是最重要的事情。
因此,在國際大局中,最重要的是為此提供乙個長期、穩定、良好的國際環境。
第九,記住“中國應該警惕右派,但主要是提防左派”。
這是對子孫後代關於中國大局和長遠發展的警示。
正如歷史上一樣,右派當然會帶來傷害,但左派一直是,並且仍然是共產黨及其事業面臨的最大威脅和危險。
警惕右派,但主要是防範左派,實際上是指導黨的建設和黨的發展的重要規律,是執政條件下的共產黨治黨的重要規律。
為什麼? 因為,一般來說,右翼政黨容易超過右翼,左翼政黨容易超過左翼,所以右翼政黨應該以防禦右翼為主,左翼政黨必須以防禦左翼為主。
共產黨是左翼政黨,容易發生、發生後不易糾正的問題就是太左了,所以警惕右派,但主要是防左,既是深刻的歷史經驗,也是共產黨發展執政的規律。
十、漸進式改革的關鍵在於進步,不進退就要退。
漸進式改革是我國改革的正確方式和方式,所謂漸進式改革的關鍵不是漸進式改革,而是漸進式改革,不是走得慢,而是堅持及時推進。
重要的改革不能以逐步取得進展或時機和條件尚不成熟為由而擱置或推遲。 必須明白,改革越拖延,就越會失去改革的有利條件和機會。
古代和現代的歷史,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都為此提供了重要的教訓。
更重要的是,由於漸進式的特點,改革的拖延和停滯必然導致改革的倒退,甚至大而大的倒退。
這是因為新制度在逐步推進過程中逐步、零散地引入和成長的因素,與舊制度的整體邏輯不符,與舊制度尚未從根本上突破的基礎和核心部分相矛盾; 改革停滯不前,意味著這種矛盾所引發的摩擦和衝突必然會積累和加劇,新制度的因素也會在舊制度的約束和侵蝕下扭曲變形。
結果,會出現一些突出的甚至嚴重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把問題歸咎於新制度的那些因素,這些因素在主觀上還不熟悉,客觀上還不完整,最常見的是脫離實際,與國情不相容,甚至政治不正確。
這時,處理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最簡單、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否定和否定新制度的要素,回到非常熟悉的舊制度。
因此,改革要循序漸進,要迅速推進,要在新制度要素不斷壯大的過程中,盡快突破舊制度的基礎和核心部分,不能放慢腳步,更不能停滯不前。 漸進式改革,如果不推進,就會後退,這是漸進式改革的規律。
至於中國改革的歷史經驗,當然也可以從其他很多方面來研究,這裡我想提出以上10點。 這十篇文章不是孤立和分散的,而是在邏輯上作為乙個整體聯絡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