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對“北疆文化”的詮釋。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2-03

文:張寶成。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著力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推進文化強區建設、全面展現內蒙古良好形象的重要路徑。 阿拉善盟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的“西大門”和北開的重要橋頭堡,圍繞完成“五大任務”和全面建設“模範自治區”兩大事件,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和“三北精神”,以雄偉的“壯麗”地域特色為“北疆文化”阿拉善注號打上烙印, 家國不斷的“和美”,醇厚的“善美”信念和開放“美”的心。

定源營古城。

“壯麗”阿拉善

美在於無限的風景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阿拉善的“壯麗”——美麗在於廣闊的國土和無限的風景,更美的是這裡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的融合,彰顯了阿拉善“北疆文化”獨特的地域特色和資源稟賦。 阿拉善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地處草原文明與沙漠文明的交匯處,特殊的地理環境為阿拉善文化的多樣性奠定了基礎。

尋本,融合發展。 阿拉善盟位於祖國北部,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北臨蒙古高原,南臨河西走廊,西臨天山,東臨賀蘭,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6人90,000人,是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城市中最大和最少的人口。 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寧夏平原、關中平原等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影響,促進了阿拉善草原文化的繁榮發展。 “沙漠伊甸園”通向湖水草原,四周沙丘、沙峰,起伏不定,無邊無際,每年盛夏,遊客都在穿梭; 阿拉善歌手德德瑪用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描繪了千里如畫的春天。 這裡賀蘭君怡、楊樹掛綠、沙海鍍金、居嚴成碧。雄偉的賀蘭山,中國南北三大山脈之一,矗立在阿拉善之東,自古以來就被譽為“朔方的保證,沙漠的咽喉”; 世界三大楊林之一的江濟納楊林,有著“三千年長生不老”的美譽,在十月的金秋,眼眸金光燦燦,宛如仙境,被譽為“中國最美秋色”; 這裡有世界上唯一的沙漠地質公園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以及世界三大沙漠之一的巴丹賈蘭沙漠,以高、陡、險、陡著稱,被譽為“上帝畫的曲線”; 世界三大載人航天中心之一的東風航天城,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乙個又乙個“第一”,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夢; 融合了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奧倫布拉格大峽谷,堪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 “色如沃丹,鮮豔如璀璨的光芒”,海森楚魯奇石林形態多樣,栩栩如生; “沙漠中的長江以南”的月湖,猶如一幅中國地圖,鑲嵌在茫茫的沙海中; 像烏蘭湖跳動的心臟,絢麗火辣的; 天下難得一見的沙漠天池,猶如天宮留給世間的一塊美麗玉石,吸引著無數海內外遊客“走心行善”。 在黑河跨省調水工程23年的成功實踐下,生態環境大幅改善,水域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呈現出“落霞與孤鳥一起飛翔,秋水與天同色”的靚麗風光。

阿拉善是自古以來長城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長城文明在這裡繼承和發展,明、漢、西夏時期有800多處長城遺址,是阿拉善盟的重要文化遺產資源。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惠濟納旗都有長城廢墟。 2020年,國家文物局發布了首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包括阿拉善盟明長城三關段、北叉段、居彥遺址、漢長城、烏蘭布拉格屏障遺址等。 同時,阿拉善農耕文明不斷傳承發展,與黃河文化一起,構成了文化傳承的血脈。

在“北疆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中,阿拉善以其獨特的山、楊、沙漠、航空航天、峽谷、農業為基礎,建立了統一和諧的自然體系。 它真正體現了既注重取長、不拘一格,又能把握個性鮮明、發揮自身優勢的特點,體現了北疆文化“多元融合”的特點。

文化脈絡傳承,歷史悠久。 阿拉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璀璨如星辰,擁有史前遺跡、長城關、賀蘭城、古縣城、平城文獻等珍貴歷史遺跡和遺跡,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傳承著中華文化的自信和自強。 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留下了人類活動的足跡,6000多年前曼德拉山的岩畫生動地反映了阿拉善地區古代祖先的生產和生活。 居顏漢劍的發現被稱為“20世紀中國檔案四大發現之一”。 舉世聞名的黑城遺址,曾是漢、唐、西夏、元朝的軍事城鎮,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口。 舉世聞名的張騫西域之行、蘇武牧羊人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定遠大營和達王府見證了阿拉善、朔特部和鄂津納圖爾胡特部追逐夢想、爭取民族解放的歷史程序。 這裡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地方,草原絲綢之路是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交融發展的重要通道,航空航天文化、長城文化、沙漠文化、駱駝文化、觀賞石文化熠熠生輝,成為中華文明多元融合的重要見證。

青山綠水、沙漠、楊樹、草原、戈壁,“五彩畫筆”描繪了阿拉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五彩畫卷”。 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共同構成了獨具阿拉善特色的“北疆文化”的鮮明特色和文化內涵,奠定和融合了阿拉善人熱情淳樸、忠誠寬廣、自信豁達的精神品質。

巴音湖的水像藍天。

“和諧”阿拉善

美在於民族和睦與兄弟情誼

阿拉善的“和美”——美在於民族和睦、兄弟情誼,更美在於堅持鑄就中華民族共同體主線的各族幹部群眾的責任,體現了阿拉善“北疆文化”一貫的紅色傳承和精神追求。 紅血,傳承與發展。 阿拉善之地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38個民族,各民族團結進步的優良傳統歷來存在。 300多年前,不甘心被沙皇剝削壓迫的蒙古土魯古特部落,在“東遷先鋒”阿拉布珠爾的帶領下,歷經磨難,回到祖國,定居在江濟納河流域,與當地各族人民一起努力耕種,在家放牧,抵抗外界強敵, 譜寫了一部忠愛愛的傳奇史詩,展現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依靠人煙稀少的阿拉善沙漠戈壁上古老的商隊駱駝路,開闢了一條從解放區通往共產國際活動中心的秘密紅色通道,從而在阿拉善之地留下了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鮮為人知的輝煌事蹟。 **路過阿拉善時,曾說過定遠營地是個好地方。 老一輩革命者在阿拉善開闢的紅色通道,在歷史上被稱為共產國際(阿拉善支部)的秘密通道。 在阿拉善地區和平解放之際,達利扎亞親王順勢而為,懂義,結束了阿拉善旗250多年的封建統治歷史,從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充分享有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 沐浴在黨的暖陽下,阿拉善各族幹部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在一起,廣泛交流,團結一致,繼續奮鬥。 20世紀初,來自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3000多名孤兒被帶到內蒙古草原,被稱為“國子”,其中30餘人被阿拉善家庭收養,成為民族團結互助的好故事。

顧全大局,家家合一。 阿拉善盟各族幹部群眾牢固樹立了同甘共苦、共傷共苦、同生共傷、命運共擔的共同體理念,深化“攜手共建中華夢、共築駱駝鄉英雄精神”品牌建設,落實“一區一區”行動。 “一帶三一”,紮實開展雙支撐、共建,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在光榮的江濟納大地上,“三義旗府——航天最佳牧場”的故事,成為阿拉善人奉義獻國的生動體現。 為了支援國家航天事業,江濟納當地幹部群眾多次搬家,數百名幹部職工、4000多名牧民、10萬餘頭牲畜搬離了江濟納旗所在的寶日烏拉,貢獻了數萬多平方公里的上好草原。 2023年1月,阿拉善盟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聯盟”榮譽稱號。

石榴籽心心相印,中華民族是一家人。 今天的阿拉善正秉承鍛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深入挖掘阿拉善各族交流融合的歷史淵源和鮮明的紅色基因,依託紅色教育資源,打造堅實的教育實踐主線,為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示範聯盟而大步向前邁進。譜寫了各族人民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創造美好生活的和諧美好篇章。

風景如畫的楊樹林。

“善良”阿拉善

美在於守護土地的邊界,穩定邊界

阿拉善的“善與美”——美植根於奉獻、為國而戰,更是美於阿拉善人保衛土地、守邊疆、穩定邊疆、促進邊疆安定安寧的共同努力,彰顯了阿拉善“北疆文化”深遠醇厚的信念和人文精神。 強鋒強鋒,立志擔當。 阿拉善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北與蒙古接壤,邊境線近735公里,多年來,阿拉善堅持“國有邊防,邊防必須設防”,堅持加強邊防、安全邊防、穩固邊疆、富潤邊疆、和諧融合邊疆前進,扎根於阿拉善人的邊疆, 守護祖國壯麗的山川。在“北疆模範”恩格裡烏蘇嘎查,尼瑪老人和兒子哈達布堅守國界50餘年,累計巡邏18萬多公里,被譽為邊疆“活界碑”; 2023年,尼瑪老人的孫子將當上邊防派出所的警察,接過奶奶和父親的接力棒,繼續在祖國邊疆譜寫守國守邊的好故事。 邊防各條戰線上湧現出一批模範集體和個人,如邊防民兵“駱駝排”舒京子邊防派出所、沙漠邊防“第一哨哨所謝寶民、邊防夫妻公安所徐乃超、李文娜等。 在阿拉善沙漠戈壁上,探索實施草原110、邊防派出所、邊防蒙古包哨所、紅色堡壘戶等措施,夯實聯防聯控、雙支撐共建基礎。

依託“興邊富民”行動,通過實施邊疆破舊房屋改造工程,加大特色產業發展扶持力度,不斷改善守土守邊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讓農牧民不僅“安居樂業,守護邊疆”, 但也要“快樂地工作,振興邊境”。

生態邊界,不辜負青山。 阿拉善盟圍繞在祖國北方築起安全穩定屏障的戰略目標,先後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草地)、“三北”和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專案。 統籌山、河、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在騰格里沙漠東部、東南邊緣形成了長350公里、寬3-20公里的大規模“邊緣”防護林草帶,有效推廣了荒漠化治理的“阿拉善模式”。整個聯盟中湧現出一批時代典範,如“時代典範”江富麗、張奎碧、劉洪毅、蘇禾、“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圖布巴圖等。 目前,形成了圍欄、空中播種造林、人工造林的“三位一體”生態治理格局,全聯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恢復。 阿拉善人深踐“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的發展理念,全面啟動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圍繞賀蘭山生態保護和建設目標,突出資源管理、生態修復、科研監測,最大限度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 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如今的賀蘭山,林面積從過去的36畝增加到了36畝80,000英畝增加到58英畝20,000英畝,森林覆蓋率提高316% 至 573%;野生動物岩羊 by 160,000增加到50,000以上。

在廣袤的阿拉善大地上,各族幹部群眾堅持保衛土地、履行職責,凝聚力量肩負起守護祖國邊疆的重任,將堅韌不拔、執著的時代特徵融入“北疆文化”整體格局,共同譜寫守邊強邊的動人事蹟, 共同描繪了邊境安寧、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新時代沙漠新圖景。

太空的夢想在這裡得以實現。

“昌美”阿拉善

美是在服務的整體位置和整體情況下

阿拉善的“昌美”——美在於勇於開拓、善於做好,更在於堅持大局、服務全域性,推進“五個基地”建設和“七大工程”落實步伐,彰顯了阿拉善“北疆文化”發展的勇氣和責任。 行業進步,創新發展。 阿拉善依託地處“湖堡銀域經濟帶”、“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陸海新通道”的重要位置,主動服務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依託蒙古采克港、五里吉港兩港,全面深化經濟領域合作, 與蒙古國進行貿易、文化、能源,構建現代化一流產業體系,打造連線內外、輻射周邊、集聚資源的全球開放平台,推動開放型經濟生機勃勃、大眾化。2023年,策克港擴容改造、智慧通關將踏實步伐,煤炭年進口量突破1900萬噸,創轉投以來歷史新高。 利用國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和光伏基地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年有效風速時數4000-6500小時,年日照時數3100-3600小時,風能和太陽能可用資源約13億千瓦, 遠景資源超過30億千瓦,僅2023年,就實施21個新能源專案,160萬千瓦風電專案併網發電,騰格爾基地試點專案順利啟動。新能源裝機容量已達568萬千瓦,阿拉善正在建設我國重要的1億千瓦新能源基地,推進輸電通道建設,建設替代輸電示範區。

產業的迅速崛起,正在推動阿拉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為阿拉善“北疆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引入內部和外部連線,以彌補短板。 全國首個通勤機場於2013年在阿拉善左旗正式通車,2023年獲國家有關部委批復支援支線機場公升級改造,2024年將推進公升級改造。 寶銀高鐵銀巴支線加快建設,巴音湖都格至巴彥浩特高速公路主體建設完成,嘉策鐵路、艾哈哈鐵路等幹線鐵路建成投產,巴彥彥爾-額濟納-哈密客運專線獲批核准,路網結構日趨合理。 沿線巴彥浩特、蘇木鎮飲用水安全工程已經完成,吉林八田新水源地引水工程已經完成,逐步解決了“用水難難”的瓶頸。 依託全方位開放建設,阿拉善盟現已成為自治區第二大化工聯盟城市,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自治區最大的精細化工園區、自治區第二大經濟園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了“零”的突破。 對外文化交流日趨密切,“額濟納中蒙國際小商品交易會”和“中蒙**聯合採訪群主題訪談之旅”活動定期舉辦,重點深入傳播“北疆文化”,積極向外輸出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推出“如天阿拉善”對外宣傳品牌。

阿拉善緊盯中蒙俄經濟新通道、歐亞陸橋與內陸腹地高效聯動、互補、協同,著力打造華北荒漠化防治示範基地、國家重要新能源基地、國家重要現代鹽鹼化工基地、國家現代駱駝產業示範基地、國家近代砂產業示範基地。開放合作工程、節約與集約利用水資源工程、人才科技突破工程等七大工程,為自治區兩大大事件和實現開闢新道路、進入中游目標貢獻了力量。

用古人的規則,開啟自己的生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阿拉善將繼續用“七彩之筆”寫出多元融合文化的文章,以獨特的“壯麗”、“和諧”、“美好”和“美”的音符和形象,賦能文化,弘揚文化與文魂,延續北疆土地的歷史脈絡, 參與千年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繼續高唱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努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此版本**由阿拉善盟委宣傳部提供)。

*:草原媒體。

相關問題答案

    鄉村和諧美,美

    今年,遵義市個村入選第三批全國農村治理示範村鎮。早在年第一批全國農村治理示範村鎮公布時,遵義市有個鄉鎮上榜,佔全省上榜村鎮的三分之一以上。年,遵義一鎮三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在黨的建設指引下,這些鄉鎮完善了自治 依法治國 以德治國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探索了務實有效的鄉村治理方式,不斷提...

    生而死,行善“從前在水邊”。

    如果不是緬北電纜,我會傻到認為緬甸是乙個相當和平的佛教國家,因為這個東南亞小國太不起眼了。緬甸雖然是我們的鄰居,但心中從未有過存在感。直到我了解到令人瞠目結舌的緬甸北部電匯欺詐案,我才意識到這個國家遠非我想象的那樣。而沈星星的 水邊往事 直接炸開了我的三觀。從前 的故事發生在年,當時歲的沈星星被迫進...

    像火炬一樣閃爍,為善而行 2023東方宇虹砂粉科技集團公益回顧

    三年來,東方宇虹砂粉科技集團始終信守承諾,初心不變,在不斷強化軟硬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多方履行社會責任,將真 完美 美的企業文化傳遞給千家萬戶,並逐漸在公益領域大放異彩。從援建涿州等地災後重建,到積極參與甘肅抗震救災,我們可以看到,宇虹砂粉不僅是品牌的知名度,更是品牌養活社會的背後溫度。團結一心...

    奏響“美”的鄉村美育交響樂。

    在廣東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寨港鎮中心小學開設的葫蘆絲興趣班上,學生趙晨昊不僅從優美的音樂中感受到了葫蘆絲的美,而且通過習練習葫蘆絲收穫了耐心和毅力。這背後,是廣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師生團隊前往寨港鎮中心小學開展現場示範教學,助力學校開設 天聲 民樂葫蘆絲 美育課程。廣州鐵道職業學院作為廣東省 美育...

    柬埔寨小公主現身《美女與美人》 展示柬埔寨非遺仙女舞

    世界各國文化相互學習 相互進步,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徵,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文物修復師在柬埔寨上演 我在吳哥修復文物 四國茶文化交流,為大家開啟 一片葉子的史詩 泉州五里街 馬六甲雞場街,延續了年前 海上絲綢之路 的友誼,成為 親密的朋友 文化學者和專家在多年前就探索了敦煌莫高窟的奧秘.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