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白大褂,開啟“鼠房”的燈,用游標卡尺測量老鼠,觀察記錄......測試功效1日清晨,安徽省合肥市科學島的乙個實驗室裡,中科院合肥物理科學研究所健康與醫療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齊子平緊張地忙碌著。
據團隊負責人**Song介紹,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針對淋巴瘤的靶向藥物,處於早期階段,並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很少有人知道,這種正在開發的藥物受益於一種稱為穩態強磁場的大型科學裝置。
這個高達6公尺多的大型科學裝置,是目前世界上效能最高的穩態強磁場,可以支援科學研究。
穩態強磁場是材料科學研究所需的極端實驗條件,在強磁場實驗環境中,物質的性質會受到調節,有利於科學家發現新的現象和研究新的物質規律,為物理、化學、 材料與生物學。
科學島上的穩態強磁場大型科學裝置在兩年前創造了45的場強220,000高斯的新世界紀錄超越了國外保持了23年的450,000高斯穩態強磁場的世界紀錄。
強磁場下的核磁共振是生物、醫學和腦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 “核磁共振技術在分析藥物結構和篩選藥物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團隊依託大型科學裝置的衍生成果,在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等疾病新藥的研發方面取得了多項進展。
大型科學設施通常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其最終科學目標。 但在“達頂”的過程中,階段性科研成果的產生,可以不斷催生新的應用技術,孵化創新產品,這被生動地稱為“趁機”產“蛋”。
近年來,在科學島上,科研人員依託超導磁體、電源、低溫等技術衍生而來的穩態強磁場大型科學裝置和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大型科學裝置,實現了材料、等離子體、生物醫學等多個領域的成果轉化:緊湊型超導質子系統等大量應用產品, 太赫茲安全探測器和創新藥物已經......
質子**作為一種新型的放射治療技術,是一種處於世界前沿的新型腫瘤方法。 2021年,在島上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大型科學裝置的幫助下,研究人員利用其建造過程中衍生的超導磁體技術和低溫技術,成功研製出具有自主智財權的國產質子**裝置。
我們不僅把大型科學設施看作是科研平台,更是新生產力的重要源泉。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建國介紹,科學島累計授權發明專利2000餘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累計11億餘元,孵化企業300余家。
科技之花“結出”工業果實”。 這個以科學為名的小島,是擁抱產業浪潮的“潮流引領者”,也是中國各地科技成果積極落實轉化的縮影。
2023年,全市梳理高校科技成果3190件,推動新成立企業416家進行科技成果轉化。
目前,安徽省共有1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9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超過2家70,000,24家上市公司進入科創板。
在科學島上,記者觸控到了科技成果加速走向人們生活的熱浪,感受到了中國科技向前奔騰的浪潮。
原標題:“邂逅”科學島:抓住“機會”產下“蛋”的新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