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公司在網上看到高河汽車將停工的傳聞,但當時高河汽車闢謠。 高河汽車聲稱正在優化渠道,目前公司經營處於正常調整狀態。
的確,前段時間我也刷了不少網博博為高和汽車發聲,甚至說,“我剛在澳門開了一家店,怎麼會破產。
不過,我也走訪和諮詢了不少一線城市的高河展廳,目前,北京高河汽車在藍港只有一家門店還在營業,廣州的展廳也在撤消。 這種在海外開店而關店的現象,確實有些不正常,但也反映出高河汽車的銷售確實不容樂觀。
龍年復工第一天,網上有訊息稱,高河汽車召開內部會議,宣布即日起停產6個月,2月18日前工資照常發放,3月15日前留在高河汽車的員工只發放基本工資。 我們可以從威馬汽車倒閉前的節奏中吸取教訓,那也是從員工工資的折扣開始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一次高合汽車實在是難以忍受。
為了驗證這次訊息是否屬實,我還特意諮詢了不少同行業朋友。 就在我們去記者發稿前,我看到一位同行**去了上海閔行區高和汽車人視野總部大樓,公司周圍有很多貨在清理物品,看來真的要撤走了。
據園區保安和物業管理部門介紹,公司部分高管仍在辦公室,員工已經開始收拾個人物品。
另外,每天有**商人到公司門口討債,而就在幾年前,還有很多**商人來公司樓下拉橫幅討債,看來這樣的拖欠也讓高和汽車難以繼續維持下去。
事實上,高河汽車危機的早期跡象就已經顯現出來,高河汽車的一位**商爆料稱,他去年為高河做了10項活動,但一直沒有收到貨款。 被高河汽車欠款的一流商家不在少數,甚至像博世、延鋒這樣的大企業,很多一流商家切斷了高河的貨源,要求貨款後才能交貨。 高和的一些員工對**說,高和甚至2019年的部分付款尚未支付。因此,如果供應商不供應配件,高合汽車就無法正常生產經營,這是目前停產的直接原因。
此前被譽為“豪華純電動天花板”的高和汽車,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其實主要原因是產品價格太高,導致沒人買單,目前有三款車型在售:Hiphi X、Hiphi Z和Hiphi Y。 公開資料顯示,高河汽車2021年累計銷量為4237輛,2022年累計銷量為4349輛。 平均而言,這三款車型加起來每月只能賣出300多台,對於品牌,尤其是新動力品牌來說,要想繼續生存,實在是太難了。
的確,隨著新能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對於車企來說,銷量是其成功生存的重要基石。 甚至像看似實力雄厚的恆大汽車,最終也陷入了無人買單的現狀。 當然,恆大汽車的很大一部分也是由集團問題造成的。 很多消費者擔心公司在收購恆大汽車時會面臨破產的命運,與市場上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相比,恆大汽車產品的競爭力非常有限。 還時至今日,恆大汽車仍未宣布停產,只是宣布停產。 因此,停產≠不會倒閉。
還有威馬汽車,也有同樣的經驗,和恆大汽車相比,威馬確實賣了不少車。 自成立以來,威馬汽車已售出近 100,000 輛汽車。 然而,這幾十萬輛汽車的利潤遠不及百億萬威馬的投入,尤其是去年初銷量下滑,以及更多實力更強的新能源汽車的出現,讓本來沒有太大優勢的威馬汽車瞬間崩盤。
所以,今天的高河汽車,和恆大汽車、威馬汽車的結局很相似,雖然還沒有宣布正式破產,但從銷量來看,高河汽車真的玩不了這個遊戲。 的確,在新的一年裡,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更多實力一般的車企將被淘汰。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高河汽車一直在不斷闢謠,也只能挽回最後一張面子,最終也無法挽回銷量不佳的危機狀態。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河汽車成為下乙個WM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對於高河汽車的許多車主來說,他們用數十萬美元購買的汽車最終可能會無人看管。 我們也希望高河汽車作為曾經的高階品牌,能夠為高河汽車的車主處理好未來的售後問題,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以免讓人去喝茶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