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維報道稱,當美國建廠延期、延期的訊息不斷傳出時,台積電在日本建廠的速度正在進入“加速”。
除了台積電在2021年官宣熊本縣工廠將於今年投產外,台積電日本子公司JASM的“二廠”藍圖也已正式發布,計畫2024年底開工建設,工藝為6nm。 此外,台積電也在考慮建設能夠生產3nm晶元的“熊本三號工廠”。
在工廠連續三次起跑,並採用西洋雙陸棋工藝,台積電在下什麼樣的棋? 台積電的日本敘事將如何發展?
“二三廠”相繼
台積電在日本的第一家工廠的順利進行,可以說是開了個好頭。 該工廠於2021年11月宣布建設,2022年4月開工建設,兩年內竣工,2024年2月開業,年底量產。 其中,台積電持股70%,索尼持股約20%,豐田集團電裝持股約10%。 計畫產能為5臺50,000 片 12 英吋晶圓,採用 22 個 28 奈米至 12 個 16 奈米工藝。
如果這一舉動可以算是“循序漸進”的話,那麼接下來的二三工廠就頗有意義了。
據台積電稱,新工廠的建設將於今年年底開始,並於2027年開始生產。 隨著熊本晶圓廠2號的投產,整個JASM熊本工廠的產能將達到每月10萬片12英吋晶圓,此外還有6個7nm工藝技術。
不僅如此,台積電已經在考慮將3nm工藝的生產擴充套件到日本。 據訊息稱,台積電已通知**連鎖合作夥伴,正在考慮建設乙個可以生產3nm晶元的“熊本三號工廠”。
對於這一訊息,一位業內人士陳宇(化名)直言不諱地說過去台積電在其他地方設廠時,一般只轉二代以下的節點,比如台積電目前最先進的3nm,所以最高轉入日本只能是16nm,但現在直接宣布3nm工藝將轉入日本,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它基本上是放棄了核心技術訣竅。
但從時間線來看,可能還沒有那麼“咄咄逼人”。 吉威諮詢指出台積電繼續在日本建廠,節點需要有進展。 現在第一座工廠已經完工,然後第二座工廠將在年底建成,第三座工廠估計在第二座工廠建成開工後,可能在3年左右開工,加上建設時間或6年後,哪怕是3nm工藝, 它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最初,根據兩年內乙個節點的計算,該工藝在3nm節點上應該已經推進了兩到三代。
雖然台積電的全球擴張正在進行中,但亞利桑那州的第一家工廠計畫於2025年開始生產,位於德國東部德勒斯登的工廠計畫於2027年開始生產。 不過,在日本三家工廠連續生成的背後,工藝是從28nm到6nm再到3nm,乙個覆蓋成熟工藝、先進工藝的“板塊”已經悄然成型,確實值得研究。
業內人士表示 Jiwei.com台積電的海外擴張和全球擴張符合美國的利益,台積電在日本的大張旗鼓和構建不包括中國的代工連鎖店似乎正在逐漸形成,這再次表明美國無法改變。 而且,台積電在美國建廠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時,日本的基本條件要好於美國,在日本擴張符合各方利益。
誠然,台積電在日本建廠時仍面臨產能和盈利能力方面的挑戰,但日本先進技術的不斷“公升級”正在慢慢展開。
第二家工廠瞄準汽車晶元?
不管3nm是不是台積電的“煙幕彈”,二廠已經釘上了釘子,台積電發布公告不超過52個JASSM增資62億美元。
此外,豐田汽車還作為新投資者入股了JASM,並與索尼和電裝一起成為少數股東。 台積電將持有 86 屆 JASM5%的股份,豐田、索尼和電裝將分別持有%和5%5%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工廠的工藝著眼於6nm。 按照計畫,通過這兩座晶圓廠,JASM熊本晶圓廠的月總產能預計將超過100,000片12英吋晶圓, 用於汽車, 工業, 高效能計算等該應用程式提供 22 28nmnm和 6 7nm工藝技術。
上述專家指出熊本第一工廠主要與索尼合作索尼ISP的OEM服務; 熊本2工廠工藝公升級至6nm,然後可以與豐田密切合作進行研究開發自動態駕駛和智慧型駕駛艙晶元。
對於台積電來說,這可能是乙個雙重好處。
據極威諮詢分析,目前汽車晶元代工的最高工藝是5nm,這並不像追求手機晶元和GPU等最先進的技術那麼極端,因為汽車晶元對安全性和穩定性有更高的要求,同時難以對車輛規格進行認證。
近年來,台積電也一直在研究整車規格晶元,畢竟這條賽道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2020年,台積電推出基於7nm的汽車設計支撐平台,涵蓋汽車晶元設計、製造、應用、生態等全流程。 2022年第三季度,台積電推出5nm汽車晶元平台“N5A”。 該平台面向汽車座艙和自動駕駛,符合三大汽車工藝標準。
隨著“台積電+高通”的推出,在汽車晶元領域掀起了一股潮流。 台積電製造的全球首款7nm汽車座艙晶元高通8155一舉成名,其他廠商迅速效仿,迅速將汽車座艙晶元迭代到7nm; 去年,高通的座艙晶元驍龍8295採用了5nm工藝,再次推動了車載晶元的迭代公升級。
因此,在日本第二工廠的6nm布局中,極威諮詢認為一方面,台積電可以成功進入日本汽車產業的第一鏈條,豐田可能會提供定製晶元來支援產能; 另一方面,汽車晶元向先進工藝的推廣,也將持續完善台積電的“利潤池”,並在隨後的汽車晶元代工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日系整車廠“後發先得”。
台積電之所以繼續在日本“加倉”,不得不說日本“強”。
近年來,在地緣政治博弈中,加強半導體製造業回歸,實現第一鏈的自主安全,成為半導體大國的當務之急。 日本也啟動了“半導體戰略”,以全國的力量推動晶圓代工行業的發展,發揮自己的強勢話語權。
可以說,日本的誠意是滿滿的,鉅額的補貼和撥款也確實聽得見。 台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佳10月表示,日本工廠預計將於2024年底開始量產,日本**已決定向第一家工廠提供高達4760億日元的補貼。 據一些分析師稱,補貼高達投資的42%。
台積電還透露,此次增資將使JASM的總投資額達到200億美元。 熊本第2工廠的資本支出估計為2萬億日元(約合130億美元)。其中,日本**正在考慮提供9000億日元的補貼。
相比之下,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陷入補貼和勞工問題,將推遲一年至2025年; 德國德勒斯登工廠目前仍處於選址、勞動力規劃等前期運營階段。 台積電在日本的第一家工廠的成功開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敲門”。
而且,除了台積電,美光、三星電子、普積電等巨頭也將成為日本的“客人”。 此外,日本**還支援了當地的“晶元國家隊”Rapidus,專注於2nm工藝的量產。
在一系列組合拳的帶動下,日本在先進技術上逐漸呈現出“追趕”的趨勢。 眾所周知,在台積電投資日本之前,該國能生產的最先進的工藝只有40nm。 現在在台積電的幫助下,日本不僅將“彌補22 28nm到6nm工藝的短板”,還將進一步加強日本在合同製造領域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陳宇進一步分析,日本在半導體裝置和材料領域佔據核心優勢,汽車晶元、感測器和MCU的產能需求也在不斷上公升,在彌補了先進技術的重要“難題”後,預計日本在先進技術市場的份額將從2022年的無顯著份額提公升至2027年的3%, 日本的半導體工藝或將突飛猛進,對大陸產業來說更是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