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粉絲獎勵計畫
2024年2月尚未結束,中國航天事業已經喜訊不斷。
有網友列舉了中國航天上半年的工作計畫,看完後覺得頭皮發麻。
1月5日,快舟一號A運載火箭成功發射4星火箭;
1月9日,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愛因斯坦探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1月11日,東方航天自主研發的Gravity-1“海蘭家園”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枚火箭和三顆衛星;
1月17日,“天空快車”天舟七号貨運飛船向航天員送上新年禮物;
2月22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長征八號遙三號運載火箭已抵達文昌航天發射場,將適時發射。
值得一提的是,這顆接力星意義重大,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單獨介紹。
今年4月,神舟十八號飛船很可能執行飛行任務,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運輸”。
今年5月,嫦娥六號探測器有望發射公升空,它將飛到月球背面,收集約2000克樣本並返回地球。
6個月,7次發射任務,乙個比乙個重要,如果放在其他國家,估計需要幾十年才能完成。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的步伐太快了,才引起了美國等一些國家的注意。
兩天前,美國終於時隔52年再次將飛船送上月球,這確實給了月球一次“近距離接觸”。
雖然NASA為這次硬著陸提供了主要的硬體裝置,但它也暴露了NASA的乙個大問題:資金不足。
美國作為第乙個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現在再次登上月球面臨困難,川普前任在2017年簽署的阿爾忒彌斯計畫時隔六年仍停滯不前。
該計畫的目標是在2024年之前將太空人安全送上月球並返回,並建立定期居住機制。
現在看來,這個計畫變成了乙個笑話。
我們不禁要問,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太空步伐太快,還是因為其他國家太慢? 或者更確切地說,還有哪些尚未解決的技術挑戰?
美國的登月計畫是在冷戰的背景下進行的,成功是僥倖,而且由於美國的政治制度,當年的登月資料可能已經丟失。
現在來看,似乎印證了這個事實,美國展示的登月水平實在是有些讓人無法接受,雖然世界上只有兩三個國家有能力登月,但美國真的沒有當年的“風采”。
而登月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中國穩紮穩打,現在有資格登陸月球,而美國似乎就沒那麼有趣了。
可靠的火箭技術、導航和軌道設計對於真正登陸月球至關重要,以確保太空飛行器能夠準確進入月球軌道、著陸和返回地球。
在月球表面安全軟著陸也是一項關鍵技術。 著陸器需要能夠準確降落在月球表面,避開地形障礙物和其他潛在危險。
二是通訊技術,中國自主研發的中繼衛星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的。
在月球上建立穩定高效的通訊系統,包括與地球的通訊、太空飛行器之間的通訊以及與未來月球基地的通訊等。
最後乙個問題是關於使用月球資源,如水冰和其他材料來支援人類活動,包括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作為氧氣和火箭燃料,以及其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畢竟,人類要想登陸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利用月球能源就是乙個永遠無法繞過的障礙。
只有真正能夠掌控月球的能量,才有資格說我們已經征服了月球,否則短暫停留只是技術上的突破,但深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然而,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比美國快了一步,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大肆炒作“中國航空威脅論”。
就連美國宇航局局長比爾·尼爾森(Bill Nelson)在接受採訪時也公開表示,他不希望中國成為第乙個載人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 甚至有美國政客認為中國想占領月球。
雖然這種言論充分暴露了美國的冷戰思維,但中國網友的心態卻比較冷靜。
我們早已習慣了美國的威脅論,最重要的是要按部就班地做好工作。
至於月亮的歸屬,有網友說:月亮本來是我們的,嫦娥你聽說過嗎?
有網友回覆:在嫦娥之前,其實還有吳剛。
也有網友開玩笑地說:月亮本來就是中國固有的星球,嫦娥、玉兔、廣漢宮、喜鵲橋、嫦娥中國公民在沒有美國的時候就上去建廣漢宮。
當然,這些都是笑話,人類已經解釋了月球的所有權。
1967年,《外層空間條約》簽署實施,也是最重要的國際空間法律檔案之一。
根據該條約,月球及其資源不能聲稱是國家所有權,太空活動必須是和平的和非軍事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名為《月球協議》的條約,該條約於 1979 年通過。
該條約規定,月球及其資源是人類的共同遺產,不得成為各國的領土。
同時,該條約規定了有關開發和使用月球資源的若干原則,包括關於國際監測和資源共享的規定。
不過,有趣的是,這個條約只由少數幾個國家簽署,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都沒有參與。
其實從這一點不難看出,當涉及到我們自己的利益時,只有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資本,我們才有權制定規則。
有句話說得好:規則永遠是唯一軟弱的; 強者傾向於制定規則。
以布林肯的名言結束: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旁,你就會出現在選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