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積體電路
李寅能文.
華東師範大學學生肖江目前正在準備畢業**,這是一項關於視障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 調查發現,對於身體健全的人來說,較高的學位與找到滿意工作的概率成正比,而視障大學生則相反,高等教育使找工作的難度更大。 “大學畢業後,我只能去按摩嗎?這不是肖江乙個人的困惑,如何實現殘疾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無障礙”正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公布的資料顯示,2024年,我國高校殘疾畢業生人數為31843人,創歷史新高。 越來越多的殘疾人獲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和機會,但就業問題始終是乙個無法迴避的挑戰,尤其是對於視障大學生而言。 比如,小江作為乙個完全失明的殘疾人,在付出了超過健全人的努力後,終於要大學畢業了,他對自己即將面臨的就業問題並不是很樂觀,幾位視障老人的情況也不理想。
如果你是視力障礙者,你找不到工作嗎?其實是可以找的,但要實現高質量就業比較困難。 自2024年以來,我國視障人士首次大規模參加高考,上海的相關探索開始得更早。 支撐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學習的動力是“不甘於命運”。 在傳統觀念中,視障人士只能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簡單勞動,如按摩、按摩等,長期以來一直是解決這一群體就業問題的最重要崗位。 然而,年輕一代視障人士有更強烈的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他們希望為自己的生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並努力學習各個專業,以改變這個群體在社會上的刻板印象。
然而,視障大學生在大學畢業時,會發現他們進入和適應職場並不容易。 只要在簡歷上標註“視障”,往往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即使突破層層阻力,順利加入公司,也很難適應職場激烈的競爭,能夠堅持下去、有所作為的案例屈指可數。這個時候,他們不願意從事按摩和按摩工作,甚至會懷疑自己當年選擇學習的正確性。 除了視障人士,這種困惑在高校的殘疾學生中也很常見。
為改變殘疾畢業生就業難,去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聚焦殘疾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強與教育、財政、稅務、高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的溝通合作,推出就業指導等一系列措施, 崗位拓展,以及“一對一”精準服務。去年,上海還印發了《上海市促進殘疾人就業行動計畫(2023-2024年)》,對推動殘疾人就業更加充分、高質量、共同建設和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確要求。
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進步進一步擴大了殘疾大學生的就業機會,更多的殘疾人可以通過人工智慧和網際網絡實現更高層次、更靈活的就業。 例如,雖然更從事人類客戶服務的人類客服行業,現在正逐漸被人工智慧所取代,但資料標註這個新興行業也衍生出來,讓殘障人士能夠從事AI大資料模型的訓練工作。 隨著科技進步的加快,能夠滿足殘疾人用工更高質量需求的新型工作崗位不斷湧現,尚待探索。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為新時代新征程下的殘疾人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引。 為實現這一目標,確保殘疾人高質量就業尤為重要,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合作。 一是加強頂層建設,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支援、規定企事業單位設立殘疾人就業崗位;在社會層面,要形成關愛殘疾人、主動接納特殊群體的氛圍就殘疾人自身而言,也應積極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增強競爭力,共同推動殘疾人“無障礙”就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