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怡。
編輯:冷巖。
跨境ETF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追捧。
1月30日,匯添富旗下跨境新基公司之一啟動銷售,在投資者的熱點認購下,這款原定於2024年3月結束的產品匆匆忙忙地搶購了22億元的募集上限和提前結束的募捐,這個產品正是如此。
匯添富美國50ETF
新基融資的B面是另一款類似產品E Fund US 50 ETF,該ETF已經坐了好幾天的過山車,截至1月30日,它仍然有15%左右的高溢價率。
美國50只ETF的狂潮,只是今年以來持續遭遇資本熱潮的美國、日本等股市的跨境ETF的橫截面。
根據截至1月30日的風力資料,全市場仍有不少於11只跨境ETF溢價超過2%,其中E方達美50ETF和華夏標普ETF等4只產品溢價超過10%。
面對QDII額度和認購限額的限制,更多的投資者只能通過ETF特有的二級市場買入,投資於美國和日本的寬基資產,但這種現象的背後是多個參與者共同虧損的局面。
一方面,投資者無法通過場外認購獲得跨境ETF份額,只能承擔二級市場持續博弈的高溢價率和波動風險; 另一方面,圍繞這類ETF的公開發行行業規模並未明顯增加; 由於QDII額度有限,他們只能押注一些新的潛在基礎廣泛,以從同行那裡搶奪小塊股票蛋糕。
這場內卷博弈不僅是對跨境ETF產品價值的重新審視,也是對QDII體系約束下同類產品發展方向的一次考驗。
獎賞到處
2024年初以來,以美日市場為代表的跨境ETF高溢價、風險預警、停牌浪潮依次上演。
在1月22日至26日的五個交易日內,易方達美50ETF連續多個交易日上漲441%;同樣,**在前一周對日經產品進行了彩排,1月8日至15日,華夏日經ETF累計**達到172%,截至當月23日累計增幅達到252%。
ETF的漲幅明顯快於產品的淨值,溢價浪潮已經開始。
Wind資料顯示,1月23日,華夏日經、易方達美50、富國納斯達克指數、工銀日經四隻ETF的溢價率均超過15%,其中華夏日經ETF的溢價率高達21%。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這種高階狀態沒有恢復。 一周後的1月30日,仍有4只跨境ETF溢價超過10%,而易方達US 50 ETF即使是匯添富“日興”的另一款同類產品,仍保持近15%的高溢價。
面對過高的溢價,一些管理人不得不頻頻警告風險,甚至對相關ETF採取臨時停工操作。
交易資料顯示,QDII-ETF**歷史上停牌次數不少於34次,其中25次發生在2024年1月,佔73次5% 由於“管理員申請”或“重大事件”。
跨境ETF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1月份發生的25個暫停產品背後只有5家管理人:華夏基金、易方達、工商銀行、招商局和富國銀行。
不少跨境ETF的溢價和熱情,更可能指向過去一年相關海外指數持續**所引發的線性外推慣性。
資管風鈴風資料統計,2023年投資美國、日本等國外市場的38只跨境ETF中,除5只中概股產品和1只標普油氣ETF外,其餘32只跨境ETF全年收盤**,其中19只跨境ETF產品漲幅超過20%, 華安納斯達克ETF、廣發納斯達克ETF、國泰納斯達克ETF年漲幅超過50%。
在岸股市疲軟的當下,這樣的業績顯然已經積累了足夠強大的吸引力,讓更多的投資者開始“換個角度思考”,將注意力轉向跨境配置。
由於認購限制導致流通量有限,加上原來交易活躍度低,加上T+0的靈活,跨境ETF**的火爆也化為向愛投機的浮動資本伸出橄欖枝的交易機會。
資金到位後,情緒開始成為這些跨境ETF定價權的舞台,溢價、停牌、風險預警也輪番上演。
事實上,在ETF**增加和基金推動波動的背後,許多投資於美國和日本廣泛ETF的跨境ETF也出現了驚人的交易增長。
據資管風鈴統計,多達10只跨境ETF的月累計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倍,工銀日經ETF、華夏日經ETF、華夏標普ETF、華安法國CAC40 ETF的月成交額甚至超過100倍,其中工銀日經ETF的成交額同比增長已達100倍。
大 664 倍
一場雙輸的遊戲
跨境ETF的突然繁榮並不令人意外。
以經常被視作借鑑的日本為例,當日本的**在90年代隨著平成大蕭條開始深度調整時,日資機構轉而發行大量投資於海外債券的產品,一度成為日本**產業度過漫長嚴冬的重要支撐。
對於跨境業務而言,對於海外投資經驗不足的國內公募企業來說,最好的方式是擁抱被動投資,這不僅符合海外市場被動策略逐漸戰勝主動策略的趨勢,也得到了前幾位海外領先管理人圍繞海外廣泛創新的先發優勢的驗證。
因此,即使受到外匯額度的限制,依然無法阻擋QDII迎應公募機構市場需求的新一輪熱潮。
自2023年11月以來的過去三個月,全行業共推出10只跨境**IPO,包括5只跨境ETF和3只聯接**。
此外,根據資管風鈴**的審批資料,自2023年11月以來,共有多達31只QDII**發行申請進入審批佇列,其中多達20只ETF及相關產品多達20只,其中ETF11只、ETF9只。
在上述跨境ETF產品中,華泰漿果報銷多達4只,華夏、銀華等5家機構各報評2只。
要知道,全市場上市的跨境ETF總數只有72只; 這也意味著過去3個月報告的跨境ETF數量已超過歷史累計總數的15%。
在產能提公升的背後,市場似乎忘記了這類產品受到QDII額度的剛性約束,但正因為如此,跨境ETF的高熱度並沒有給行業帶來同樣量的上行,也成為未來很可能被接受的現實。
截至2024年1月29日,跨境ETF總規模為2370只9億元,同比增長308%;這比 2023 年第三季度末的 2,211 人有所增加4億元,同比增長1595億元,同比增長72%。
但恰恰相反,各公募機構的QDII額度並未大幅擴大,這將使爭奪新的跨境ETF的現象成為一場股票內卷遊戲。
在額度問題解決之前,跨境ETF的發行只能寄希望於搶占QDII額度內有限的股票市場,因此市場對各大基礎海外市場的熱情也將決定公開發售機構的選擇。
雖然一次又一次開發迎合熱點和需求的新產品,可以豐富海外ETF的產品線,但客觀上也容易加劇投資者在同類產品之間的反覆切換; 然而,個別小規模跨境ETF的上市,一旦被基金追捧,容易累積高溢價和高波動風險。
當然,理論上也有突破配額限制的可能性——即通過香港市場。
南向通額度
目前,港股通每日南向通額度仍有很大一部分仍處於閒置狀態,內地與香港ETF互聯互通持續公升溫。
2022年5月,中國大陸和香港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將符合條件的ETF產品納入滬深港通範圍,但到目前為止,納入港股通的港股ETF數量僅為8只,且均與恆生系列指數掛鉤。
事實上,投資美國、日本等國外市場的ETF並不缺乏,例如,香港市場有“FI 2 CSOP Nasdaq”和“ISHARES Nasdaq 100”等與納斯達克掛鉤的ETF。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的香港子公司也布局了納斯達克產品,目前是34億元。
未來,此類港股ETF一旦被納入兩地ETF互聯互通的範圍,有望為境內投資者開闢新的海外投資途徑,也可能成為公開發售機構拓展海外的潛在機遇。
總而言之,如果投資者的熱情持續到QDII額度障礙被打破,目前跨境ETF的高波動性、溢價、風險警告和反覆停牌的現象將繼續上演。
(完)。
風險提示。 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市場是有風險的,投資者需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