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佳蘭 深圳報道
在AI成為科技圈的熱詞之後,最近,“AI手機”一詞的概念也開始流行起來。 此前,三星在發布新一代旗艦裝置Galaxy S24系列手機時,多次提到AI手機的概念,隨後OPPO高管一再喊話手機行業將進入“AI手機”時代。
龍年第乙個工作日,OPPO創始人陳明勇發表公開信稱,AI手機將成為繼功能手機和智慧型手機之後的手機產業第三階段。 兩天後,即2月20日,OPPO召開AI戰略發布會,宣布OPPO AI中心落成。
我們正式成立了人工智慧中心,整合各部門的人工智慧資源,將其轉變為實體組織。 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告訴包括《中國經營日報》在內的**記者,“在投資方面,我們認為AI是下乙個手機時代最重要的戰略,沒有上限。 ”
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華為、小公尺、Vivo、三星、OPPO、榮耀等多家主流手機廠商都在爭奪AI機型。 而高通總裁兼CEO克里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 Amo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024年將是全球AI手機的元年,生成式AI正在“非常迅速”地進入手機。
什麼是“AI手機”?
AI手機的概念很火爆,但目前看來,AI手機的定義似乎還有待明確。 此外,在智慧型手機創新增長瓶頸的背景下,AI手機真的能成為智慧型手機的顛覆者嗎? 何時才能刺激使用者形成大規模的換代需求? 這些仍然值得關注。
事實上,能夠執行裝置端人工智慧的智慧型手機已經存在了近十年。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看到人工智慧演算法在手機ISP(影象訊號處理器)和NPU(神經處理單元)上執行。 然而,最近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出現促使業界重新思考和定義什麼是“AI手機”。
根據IDC諮詢最近發布的乙份報告,它將AI手機的定義分為兩類,包括硬體驅動的AI手機和新一代AI手機。 硬體AI手機是指在主應用處理器之外,使用加速器或專用處理器以更低功耗執行裝置端AI的智慧型手機。 最近,此類手機還轉向使用 NPU 核心,使用 INT-8 資料型別,效能高達 30 TOPS,裝置端 AI 的例子包括 NLP(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攝影,它們已經在市場上銷售了近十年。
根據 IDC 的定義,較新的 AI 手機屬於後一類"新一代AI手機"指使用更快、更高效的裝置端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AI) 模型的片上系統 (SoC),該模型使用每秒 30 tera 操作 (TOPS) 或更高效能的神經處理單元,並使用 int-8 資料型別。 這些新裝置引起了消費者和原始裝置製造商的濃厚興趣,使人工智慧成為最近旗艦產品發布的關鍵營銷領域。
在OPPO看來,新一代AI手機應該具備四大能力:一是要能夠高效利用計算資源,滿足AI時代生成式AI的計算需求; 同時,它能敏銳地感知現實世界,了解使用者和環境的複雜資訊; AI手機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自學習能力; 此外,AI手機也將擁有更多的創意能力,為使用者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和知識支撐。
據IDC報道,聯合國手機廠商發布“AI手機*** 當前使用者期待更先進的技術釋放使用者的精力和創造力,AI大模型技術將再次引發互動革命,推動智慧型手機向AI手機的演進。
是否有望推動替代浪潮?
IDC認為,從2024年開始,新一代AI手機將大幅增長,帶動新一輪換代,其中旗艦機型將成為新一代AI手機發展初期的重要增長動力。
Canalys研究分析師鐘曉磊告訴記者,端側大機型對硬體算力有要求,能滿足要求的AI手機滲透率不高,但都是新品發布(2023年下半年才上市)。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被視為潛在顛覆性智慧型手機革命的新一代AI手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促進大規模更換。 目前,手機與AI的融合仍面臨記憶體空間、雲算力成本、資料私隱保護、消費者接受度等諸多挑戰。
IDC中國高階分析師郭天翔表示,2020年下半年出貨高峰期購買手機的最後一波消費者將從2024年上半年開始進入換代週期,但衛星通訊和AI機型短期內不會成為消費者推動大規模換代的剛性需求。
大規模模型技術將推動手機進入AI時代。 IDC中國區總裁霍金傑**,新一代AI手機全球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佔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的15%。 同時,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為3700萬部,到2027年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5億台,佔比超過50%。 新一代AI手機將帶來儲存、螢幕、成像裝置的硬體公升級和成本增加,這將進一步提高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客戶價值(ASP)。
從成本來看,AI在手機端的成本主要包括計算成本、推理成本、大模型工具呼叫成本,最後的成本取決於大模型端的使用頻率、使用次數、定價等,前兩者與算力和晶元密切相關。
從IC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年至少有30%-50%的算力優化,但短期內降低成本是不現實的。 聯發科無線通訊事業部副總經理陳一強表示,硬體成本會隨著規模化而降低,但短期內由於應用規模不足,在AI領域沒有辦法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
IDC認為,在進入下一階段之前,OEM廠商需要解決下一代AI手機的SoC以外的其他硬體要求。 最大的變數之一不僅是 SoC 的溢價成本,還包括支援這些裝置的超強大 SoC 所需的額外 DRAM(動態隨機存取儲存器)的成本。
它率先推動了對旗艦手機的需求
對於大多數智慧型手機來說,16GB 的 RAM 已經是很大的容量,而對於新一代 AI 手機來說,16GB 被認為是最低要求。 隨著DRAM成本的增加,這些手機的記憶體一般會增加1倍,在不久的將來將遠遠超過記憶體成本的2倍。 大多數旗艦手機往往配備高階配置和元件,包括更好的螢幕和攝像頭,以優化多模態 GenAI 在成像中的使用。
這意味著新一代AI手機也將帶來更高的物料清單(BOM)成本,這對OEM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原始裝置製造商可以利用創新技術及其明顯的優勢,以更高的標價將增加的BOM成本轉嫁給最終消費者,並藉此機會為行業增加價值或吸收渠道和原始裝置製造商之間的額外成本。
目前,AI能力有望成為廠商推進高階化的第乙個突破點。
鐘曉磊向記者分析,端側AI應用在硬體效能上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我們看到,一些終端手機廠商也在通過一些雲端大機型接入,所以對手機效能的要求並不高,但大規模應用會無形中增加廠商的成本,規模越大, 廠商的頻寬成本和推理成本越高,廠商就會優先推動AI在高階市場的滲透。
至於AI手機何時能夠推動大規模換代需求,鐘曉磊表示:“至少在端側能力進一步下沉後,樂觀估計AI手機的滲透率將從2025年開始攀公升。 ”
OPPO致力於成為AI手機的貢獻者和普及者,春節期間,OPPO擁有10餘款機型和1000多萬使用者,快速普及AI的一些能力。 劉作虎表示,AI手機不是高階手機的專屬,更應該具有包容性,讓大家都能快速享受到科技帶來的好處,OPPO將把功能推廣到全線產品,推動AI手機的普及。
2月21日,記者走訪了深圳的幾家手機線下門店,面對幾位前來購買手機的消費者,當被問及是否會關注手機機型帶來的功能時,有消費者表示:“沒有明顯的感知。 另一位店員表示:“也有消費者會詢問大尺寸手機的功能賣點,但整體關注度不高。 ”
在談到AI的投資回報時,劉作虎指出,在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大家肯定不會先看回報,是否識別出這個大趨勢才是最重要的。
編輯:吳青 校對:閆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