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即將到來,隨之而來的是AI手機。
繼2023年震驚業界的文盛大語言模型之後,2024年初,OpenAI推出的文盛**大模型Sora,再次讓人們看到了科技進步的魅力。 同時,搭載端側大機型的AI手機也火爆,三星發布首款AI手機Galaxy S24系列,魅族宣布全IN戰略,叫停“傳統智慧型手機”專案,重構Flyme OS,OPPO與IDC聯合發布業界首款“AI手機***”,並將手機更名為AI手機, 各大手機廠商攜手推動手機進入AI時代。
AI手機將是繼功能手機和智慧型手機之後,手機行業變革的第三個重大階段,“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表示,”在AI手機時代,手機行業和使用者體驗將迎來革命性的變化。 ”
AI手機,誰的命被炒了?
與傳統智慧型手機相比,AI手機的主要特點是“AI大模型”和“AI功能”。 目前搭載AI大模型的手機均採用雲端和本地大模型相結合的方式,可以稱為AI手機,搭載AI大模型是首要條件; 同時,還應該具備一系列可以無縫整合到手機中的AI功能,如AIGC消除、通話彙總等。
對於AI手機的特點,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做了更明確的解釋:AI手機首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 其次,AI手機具備高效利用計算資源的能力,如記憶體、功耗、NPU等資源的重新分配。 三是AI手機具有創造能力,即產生,比如AI消除,消滅路人,比如航班資訊、天氣預報、計程車資訊等,由無處不在的卡片等產生,手機的AI正在生成,而不僅僅是載入乙個AI功能; 第四,AI手機具有更強的感知能力,這是基於感測器帶來的手機全方位體驗的智慧型化,比如麥克風和揚聲器,有了感知能力,可以感受到你周圍環境的內容,並帶來不同的音量,這就是手機本身的AI。
AI手機的互動體驗與傳統智慧型手機不同,比如今天你說訂票就想開攜程; 點餐和開美團,每個應用都是乙個獨立的孤島,而不是以使用者為中心。 而未來的AI手機,將像乙個超級助手,真正成為以人為本的手機。 它將連線手機中的孤島應用程式,通過自學,變得越來越智慧型,然後提供一站式服務,並通過不斷的互動擁有長期記憶。
AI手機,包括裝置和雲端
將大模型放到本地手機中,比起雲端薄弱的算力,簡直讓人難以忍受。
OPPO AI手機***提出了更高的硬體要求,16GB RAM將是新一代AI手機的最低要求,建議現在就開始購買至少16GB記憶體的機器,否則後續AI功能的推送可能沒有很好的體驗,尤其是在端端依賴大機型的場景。
同時,處理器是裝置端執行大型模型的重要硬體,提供不可或缺的算力支援。 聯發科技董事兼總經理陳冠舟表示:“我們認為,裝置上的AI是AI手機最突出的能力優勢,晶元是裝置上AI能力的關鍵部分,聯發科技正與整個生態系統緊密合作,加速AI手機的開發和採用。 ”
此前,高通發布了首款專為生成式AI打造的移動平台第三代驍龍8,在裝置端支援超100億引數執行的大模型,而聯發科天璣9300可支援10億、70億、130億,以及裝置端執行高達330億引數的大模型, 而AI手機的誕生將持續加速晶元迭代。
當然,雖然裝置側大機型在私隱、安全性和相應的速度方面更加安全,但現階段仍離不開端雲協同,手機廠商一直在不斷培育這一點。
從大機型發展趨勢來看,端雲協同有兩個主流方向,OPPO AI Center產品總監張軍指出,一是高品質、低引數規模機型的小型化,比如OPPO Find X7 70億大機型的正常機型大小為28GB,經過壓縮輕量化後, 它可以從 28GB 壓縮到最小 3大約9GB,有利於端到端部署和相關資源節約。 另乙個方向是端雲協同的更靈活的模型架構,這種架構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核心模型,但同時可以根據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進行不同的模型外掛程式,該給到端的地方就給到端,把雲給雲的地方就給雲端, 而且機型的尺寸也越來越小,對於這個方向,OPPO會繼續探索。
AI手機,羊毛會從羊身上出來嗎?
據IDC**稱,從2024年開始,新一代AI手機將大幅增長,帶動新一輪的換代浪潮。 IDC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3700萬部,達到15億台和新一代AI手機佔據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 新一代AI手機將帶來儲存、螢幕、成像裝置的硬體公升級和成本提公升,將進一步推動智慧型手機ASP的興起。
除了終端成本之外,大模型呼叫的成本也不容忽視。 與傳統搜尋方式相比,生成式大模型的搜尋成本高出十倍,單次搜尋只需幾秒鐘即可調動雲資料。
10. 數百億個引數,以及額外的雲服務成本,在智慧型手機ASP上實現,消費者最終需要為此付費。
對此,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坦言:“目前雲端大機型的成本非常昂貴,但未來會大幅下降,未來我們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機型執行在終端側,這個成本會更低。 雲端肯定是有成本的,但我們現在希望首先讓更多的AI體驗具有包容性,看看使用者如何給予它們。 ”
此外,生態系統服務的提供也是關鍵,獲得第三方泛在服務產品也會產生成本。 比如像美團這樣,如果使用者想點餐,可以直接在卡片上操作,會提供智慧型推薦,背景其實就是美團。 因此,隨著未來AI手機介面和合作的增加,整個生態的建設需要所有服務商和技術商的共同努力。
接下來,無論手機廠商、硬體廠商、軟體服務商是否準備好迎接AI狂潮,都必然會捲入新一輪的“AI手機”,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等待機會,按需換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