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井岡山大學).
站起來!“同學們,大家好!“老師,您好!“上課前站起來和老師打招呼一般發生在中小學課堂上,但大學生呢?今年放假後開學,多所高校就嚴格課堂教學規範下發了相關通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首先起立,師生互相打招呼。 “(《中國青年報》2月28日)。
作為中小學的共同記憶,課堂上“起立打招呼”不僅是歲月的揮之不去的印記,更承載著尊敬師嫻的優良傳統。 然而,長期以來,大多數高校對“課堂禮儀”沒有強制性要求,很難看到高校課堂上站著打招呼的現象。 如今,很多高校都接受了這種禮儀規範,有人稱讚,有人譴責它是形式主義。 對此,與其急於爭奪優勢,不如理性看待。
課堂教育是否需要禮儀,爭議不大。 正如孔子所說,“不學禮儀就站不住腳。 “課堂禮儀的存在,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快速進入課堂狀態,也讓老師感到被尊重,讓他們能以更好的狀態進行教學。 同時,班典對於規範課堂秩序,傳承尊敬師、重育教育的傳統,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那麼說到大學,“上課典禮”是不是一文不值呢?其實不然,禮儀作為一種終生的行為規範,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需要保持一致。 與中小學相比,高校師生關係更加獨立、自由、平等。 然而,不應忽視的是,大學課堂上缺乏歸屬感和紀律性導致大學課堂的放鬆和鬆散。 在此背景下,大學“上課典禮”的回歸或許也值得一試。
其實,人們反對的不是“階級儀式”的回歸,而是“階級儀式”形式主義的到來。 那麼,在大學課堂上,要求學生站起來打招呼是一種對老師和教育的尊重,還是一種多餘的形式主義?這個問題需要每個學校在實踐中回答。 因此,對於高校是否實行“課堂禮儀”,不需要明確的標準答案,而可以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由師生協商決定。
當然,也應該注意的是,比起在課堂上站起來打招呼,更重要的是學生心裡“站起來打招呼”。 作為外在的行為準則,“班級禮儀”不能承載太多的內在含義。 這和之前要求大學生坐在前排的要求差不多,雖然起點不錯,但真正的矛盾卻一直沒有被抓住。 對於尊敬老師、心中教書的學生來說,“上課典禮”的形式並不重要,對於心中不敬師老師的學生來說,“上課典禮”可以說是徒勞無功。
所以,與其擔心大學生在課堂上該不該站起來打招呼,不如想想如何讓大學生尊敬老師,發自內心地教導。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僅僅通過乙個簡單的“上課儀式”可能是不夠的。 歸根結底,“上課典禮”的回歸值得一試,但師資隊伍和學校建設才是關鍵。 畢竟大學生從來不缺乏明辨是非和判斷的能力,只要老師有優秀的專業能力,對學生足夠真誠,樹立教師道德的榜樣,自然會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