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世偉(中國勞動關係學會)。
近日,貴州省六盤水市某女企業家因追討首個專案欠款而陷入“尋釁滋事”的漩渦,引發熱議。
據《中國經營報》2月26日報道,馬一佳義承接國企分包專案欠款高達1億元; 但在追償過程中,當地政府提出了以1200萬元清償全部債務的計畫; 被拒絕後,當事人和相關律師團隊被以“尋釁滋事罪”定罪,並被刑事逮捕。
此事一經曝光,軒然,民眾對當地政府“債轉債”的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質疑。
2月27日凌晨,六盤水市水城區發布通報,澄清欠款問題,指出“以1200萬元解決2億元以上全部債務”的報道不屬實。 然而,該通知並沒有平息懷疑。 相反,公眾表示懷疑,認為這種回應是“迴避重要和瑣碎的”,甚至可能是“歪曲事實”。
在資訊時代,一句簡單的話往往難以平息洶湧澎湃的浪潮。 特別是在廉潔、法治精神、企業權益保護等敏感問題上,公眾對真相的渴求和對公平正義的期待更為迫切。 不管是真是假,六盤水女企業家遭遇的“小做大”的處境,觸動了公眾對“缺乏法治”的擔憂。
不僅如此,該報告還基於各種司法檔案和檔案。 至於確切的債務金額,報告中寫得很清楚,還寫著哪個數字是公司統計的,哪個是訴訟確認的。 然而,水城區**的通知並未提供任何有效證據證明其已支付大部分工程款,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群眾的質疑。
事實上,此類事件並非個例。 2021年,《經濟參考報》刊登文章披露甘肅省敦煌市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一事,被**否認。 最終,國家部委組成聯合調查組查明真相,證實了關於敦煌防護林被毀的報道是準確的。 這並不是要責怪群眾有“太多的聯想”。
值得注意的是,**廣電台《中國之聲》2021年9月4日獨家報道: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自2017年起計畫投資3億元,建設惠佗鎮、公路自行車道等一系列旅遊專案。 水城區**曾回應記者表示,未來將積極整改問題,同時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尋找投資者,盡快完成未完工專案,償還欠款。
因此,對於這起事件,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一句**的宣告,而應該要求深入調查,還原真相,並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同時,也要加強監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法治。
貴州省人民28日發布通知稱,針對網上舉報的問題,已成立由省檢察院牽頭的調查組,對案件進行全面審查,嚴格依法處理,維護司法公正。 調查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相信在省級機關的介入下,案件“塵埃落定”只是時間問題,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
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於2024年2月至12月開展“企業檢察保護”專項行動,體現了國家層面“營造法治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正如《人民網》所評論的那樣:“個案的高度關注,說明**對當地營商環境的期望更高。 “沒有台階的積累可以導致千里,建設乙個商業環境需要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