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條真的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 堪比當年的《我不是藥神》。
不同的是,《我不是藥神》對大眾充滿了同情心,而《第二十條》則更為批判。 有對黑社會勢力的批判,有對一直存在的司法認知的批判,也有對教育的批判。
這些批評非常及時和有力,但在批評的過程中,他們把一些人看得太高了。 這主要體現在對教育的批評上,也有一些抹黑教師的嫌疑。
影評中的張導是乙個典型的反派,但他被賦予了老師的身份。 在導演心目中當老師真的有那麼糟糕嗎?
教師是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從來就沒有乙個老師能像張主任這樣強硬,如此黑白分明,如此敢於與檢察官抗爭。
就算張主任是一所高中的主任,也只是乙個十八級的芝麻小官。 這樣的小官,腰從來都不敢站得這麼直,大多在檢察院和法律面前躬身跪拜。
最搞笑的是,張主任的兒子當著別人的面站了起來,卻問對方是否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 就好像他爸爸是個小導演,乙隻手就能遮天蓋地。
真的沒有人像張主任的兒子一樣。 他們大多是學業霸凌者,上進心強,始終走在教育內捲的道路上,絕不會搞任何校園霸凌。
張主任可能看不起老師,也可能對老師懷恨在心。 張主任就是這樣乙個狠心腸的角色,他的身份不應該是老師。
他是黑暗者之一,或者說是乙個富有的商人。 或者說,乙個真正擁有實權的行政部門的主任會更加現實和挑剔。
網上有罵老師的流量,作為春節檔電影,真的不應該是這樣的黑老師,也不能隨波逐流。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一點建議,並不意味著我拒絕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難得的能給觀眾帶來歡笑,能打動人的現實主義電影。
它呼應了網際網絡的訴求,歌頌了懲惡促善的主旋律,為正義發聲,讓大眾知道法律是無情的,卻蘊含著大眾情感中最樸素的情感。
電影中最感人的一句話是:“我們處理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命。 “這給公眾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安慰。
影片最後,雷佳音的講話響亮而富有感染力,樸實無華如火般充滿激情。 這些話已經滲透到故事情節之外。 他不是在背誦台詞,而是對這個社會最震撼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