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營銷被官媒詬病沒有底線!
眾所周知,華為不僅僅是一家移動公司,它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 當然,華為不是自己造車,而是與其他車企合作,使用華為的智慧型系統。 儘管如此,這還是讓許多車主感到驚訝。
1月26日,《經濟**》在《金融時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抨擊了某些汽車製造商的營銷策略,聲稱一輛車要幾十萬元"最好是500萬","最好是1000萬"!"
他們使用"走在曲線的前面","沒有競爭對手"這樣的話來宣傳他們的產品和技術。 一些地方**和企業被指責盲目啟動新能源汽車專案。
這是一次惡毒而殘酷的評論。 然而,這些批評並沒有被網際網絡使用者接受。 不少國外品牌都在譴責“經濟**”的“雙重標準”,質疑為什麼一輛價值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汽車,從未受到如此嚴厲的批評。 這些車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品牌營銷的方式有很多種,無論誰做營銷,他們肯定會稱讚自己的產品,難道很難說自己的產品差嗎? 從目前的成績來看,華為在自動駕駛方面確實走在整個汽車行業的前列。
與華為相比,特斯拉現在沒有任何優勢,華為可以自信地說,自己的產品已經遠遠超越了其他公司。 如果《經濟**》認為華為的營銷過於誇張,那麼首先說明華為在誇大什麼,並指出華為汽車的實際問題,不要說華為沒有能力進行這種營銷。
不僅是“經濟**” 早在長安汽車召開的合資發布會上,朱華榮就對華為進行了憤世嫉俗的嘲諷,嘲笑華為缺乏核心價值觀,誤解消費者。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自2019年S7推出以來,賽力士一直在華為的幫助下實現從初始虧損到盈利的轉變。 從過去四年的資料來看,這次的損失已經達到了100億。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銷售也無法阻止奇瑞、江淮等其他汽車製造商向華為丟擲橄欖枝,並提出合作意向。
華為也陸續發布了智傑、祥傑、奧傑,這些產品在下游的銷量如何? 現在還不清楚。 就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比亞迪是最賺錢的。
如果華為真的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它可能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根據1月25日發布的乙份報告,華為前段時間在車輛交付方面遇到了困難,而華為在安徽省蕪湖市的S7智慧型生產線每天只能生產10輛左右的汽車。
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一過程一直很緩慢,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產出。 根據一些車主的反饋,過去華為的產品通常在4-6週後發貨,但現在,這個週期已經延長到10-12周。
有人猜測,由於晶元短缺,華為的汽車在交付方面遇到了困難。 然而,一位接近華為的內部人士否認了這種猜測; 晶元的問題已經解決。
smarts7最大的問題在於它使用了新的一鏈技術,因此在使用新技術時,對產品測試和質量會有更高的要求。
第一輛車有這樣的缺點,比如汽車電腦的延遲、音質的下降等。 雖然很多使用者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但華為受不了了,堅持要在汽車上市前修復這些缺陷。
對此,奇瑞副總經理高新華也表示,華為對產品質量的苛刻程度難以想象,就像用放大鏡找問題一樣。
華為將對迄今為止發現的幾個問題進行詳細修復。 也許,在量產之前,公司會等到達到量產標準。
華為對車型的嚴格要求,肯定會給大多數車主帶來好處。 同時,我們也希望華為以後能為大家提供更多的幫助,讓那些期待S7的車主們,早日對談車有膽量。華為是否真的“走在了前面”,未來還有更多消費者來回答。
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不要吝嗇“點選”、“轉身”、“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