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943/j.issn1671-4547.2023.04.07
介紹
航空母艦是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裝備,為海上活動提供基地的大型水面艦艇。 航空母艦誕生以來,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到近期幾場大規模區域性戰爭中的主導作用,越來越受到各國海軍國家的重視。 航母的“前沿存在”、不受約束的“無限基地使用權”、快速反應能力是其他軍事手段無法比擬的,因此一直受到美國歷屆**的青睞。
航空母艦作為美國海軍最重要的水面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價值。 由於防禦能力有限,航母多以編隊形式參戰,目的是通過優化配置和組合,形成以航空母艦為核心、資訊共享、緊密協調、攻防兼備的相對完整、獨立的海上作戰體系。 2020年12月,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聯合發布《海上優勢:以一體化全域海上力量取勝》戰略檔案,明確提出“充分發揮海上控制優勢,著力加強航母編隊等機動打擊力量”。 美國航母中隊的組建,是美國海上軍事戰略、裝備發展水平、用兵思路的集中體現,包括基礎編隊和臨時編隊兩種,其中基本編隊是冷戰後凝固的組成形式。 研究美國航母編隊基本編隊的發展歷程和演化動機,對航母編隊的建設和應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美國航母編隊基本組建的發展歷程
在二戰和冷戰期間,美國海軍都沒有常設或單獨的航母編隊,而是以任務和目標等各種因素為主,臨時從各個艦隊調來航母和護衛艦,組成航母特遣隊。 冷戰結束後,美國航母中隊的基本組織逐漸形成(相對固定,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調整),在20世紀90年代初和中期以及21世紀第一和第二十年經歷了四次重大調整。
1.1.基礎編譯的第一次探索和固化。
1992年,美國海軍將其主力作戰艦艇編成12個常設航母戰鬥群,每個群維護12 15艦艇,包括一艘航空母艦、8艘12水面艦艇和兩艘攻擊核潛艇。 經過一年的編隊,艦艇數量調整為10艘,包括1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2艘攻擊核潛艇,1艘快速戰鬥支援艦或類似艦艇。 此時,航母之間的排水量差異很大,艦載機聯隊的組成也不統一,包括F-14、A-6、F-18、S-3B等艦載機。 除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外,其他水面艦艇尚未達到“宙斯盾”。 驅逐艦以反潛“斯普魯恩斯”級為主,對陸攻擊能力強,只能對空進行點防禦。 總體來看,該組織以製空、反攻擊、反潛為主,防空作戰能力有限。
1.2.首次明確規定,基本編制。
隨著美軍在1993年對航母編隊基本組織結構的逐步認可,1995年頒布的《海軍作戰總司令綱要》(簡稱316)首次明確規定了航母編隊的基本組成,即一艘航母、六艘水面艦艇(至少三艘“宙斯盾”), 四艘能夠垂直發射“戰斧”飛彈的攻擊核潛艇(至少一艘能夠垂直發射“戰斧”飛彈),以及 l 多用途艦隊補給艦。此時,附屬的艦載機聯隊包括50架戰鬥攻擊機(E-2C預警機型別未指定),4架EA-6B防空壓制電子戰飛機,2架ES-3A電子戰飛機,8架S-3B反潛機和6架H-60系列飛機。
1.3.優化基本成分,快速響應。
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為提高航母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美國海軍全面調整了基本構成,並在2010年發布的新版《海軍作戰總指揮指南》(簡稱316B)中明確,乙個航母編隊包括一艘航母, 五艘水面艦艇和一艘攻擊核潛艇(可以垂直發射“戰斧”飛彈)。詳細規定了艦載機機翼組成的型別和數量。目前,至少有四艘水面戰艦具備反導防空能力,三艘可以垂直發射“戰斧”飛彈,兩三艘可以發射“魚叉”飛彈,兩艘配備拖曳陣列聲納。 艦載機聯隊包括 4 個戰鬥攻擊機中隊,共有約 44 架 F A-18(通常配備不少於 2 個 F A-18 中隊,為合作夥伴準備加油),1 個預警中隊,約 4 架 E-2C 或 5 架 E-2D 預警機,1 個電子戰中隊,約 4 架 EA-6B 或 5 架 EA-18G 電子戰飛機, 和 2 架 C-2A 運輸機等。 一般說來,這種組織以制空權、對攻擊、防空反導防禦為重點,防空反導能力明顯增強。
1.4.調整基本組織,以應對未來的新威脅。
為應對新世紀海上面臨的新威脅,美國海軍對航母編隊的基本組成進行了明顯調整,並在2017年發布的新版《海軍作戰司令指南》(簡稱316C)中明確,乙個航母編隊包括一艘航母和5艘7艘大型水面艦艇(驅逐艦或巡洋艦), 並且不再強制要求被指派攻擊核潛艇。此時,水面艦艇全部為“宙斯盾”,至少三艘可以垂直發射“戰斧”飛彈,三艘可以發射“魚叉”飛彈,四艘配備拖曳陣列聲納。 艦載機聯隊的配置與316B相似,但四個戰鬥攻擊機中隊將配備F-35C,並且至少有乙個中隊將擁有海軍的綜合火控防空系統,即NIFC-CA(N**ALINTEGRATED火控-反空)能力,預警中隊將優先選擇具有NIFC-CA能力的預警機, 電子戰中隊將配備約7架EA-18G電子戰飛機。總的說來,這種組織雖然也注重制空、對擊、防空反導,但防空反導的整體作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2 美國航母編隊基本編隊的演化特徵與動機
在上述發展過程中,美國航母編隊的基本編隊始終以制海為首要目標,通過全面加強攻防作戰能力,奪取了綜合優勢。 以空軍進攻作戰為重點,注重提高艦載機出擊率和持續打擊時間,充分發揮制空優勢和制海權。 以高新技術一體化應用為帶動,以其雄厚的科技實力,抵消對手海上力量的發展。
可以說,美國航母中隊的基本調整和作戰能力的提公升,是海上作戰需要和國防科技發展共同引導和推動的,新服役的“福特”級航母是電磁彈射器等先進技術的結晶。 艦載無人機,一體化動力管理,一站式航空保障,是新世紀世界航母的新標桿,其作戰能力無疑更適合未來智慧型無人戰的形式和風格。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進化邏輯和前後關係,只有把握規律,才能更好地改善未來。 以下文章主要從戰術和技術效能的角度分析美國航母編隊的基本編隊和演變。
2.1 兵力分配規模大幅縮減,但適應新任務的作戰能力有所提高
與冷戰時期相比,美國航母艦隊規模大幅縮小,總體趨勢呈下降趨勢,這與美國海軍整體規模實力持續萎縮的趨勢是一致的,與其戰略轉型、自身能力發展、海上威脅變化有一定的關係。 首先,冷戰結束後,美蘇爭奪霸權的國際戰略格局不復存在,美國的海上霸權得到鞏固,美國海軍戰略也因此發生了轉變,航母編隊的運用由奪取制海權轉變為制海權。 美國海軍甚至國防部都認為,類似於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海戰的海上大型編隊之間發生大規模戰鬥的可能性非常低。 其次,隨著“宙斯盾”系統和通用垂直發射系統的普及,以及航母效能、指揮通訊能力的提高,以及各種天基資訊保障平台的效能和規模的提高,下屬部隊的控制範圍大大擴大,要求數量也有所減少。 最後,攻擊核潛艇、補給艦等相關艦艇不再是航母編隊的一部分,而是在執行任務期間被臨時指派提供相關支援。 美國航母編隊雖然縮減了附屬部隊規模,但適應新威脅新任務的作戰能力有所提高,可以執行遠端大規模對地攻擊、NIFC-CA、反存在防禦、跨域無人群防禦等任務。
2.2 水面艦艇規模相對穩定,功能從反潛、對陸攻擊到攻防兼備
自90世紀20年代以來,美國航母艦隊一直保持著5 7水面艦艇。 其主要原因是,隨著編隊的不斷建設和發展,各項任務的戰術應用規則逐漸明確,對護航水面艦艇數量、分配位置、戰術機動的要求也逐漸固化。 隨著美國海軍的戰略轉型和軍事科技的發展,每艘下屬艦艇攜帶的一流裝備發生了很大變化,功能也從注重反潛對陸攻擊轉變為攻防並重。 例如,為了實現“海對陸”,要求大多數水面艦艇垂直發射“戰斧”飛彈,以便更多地用於對地攻擊; 為了實現“重返制海權”,所有水面艦艇都將配備遠端反艦飛彈(LRASM)。 LRASM飛彈具有超音速、高隱身性和智慧型性等特點,對手難以探測和攔截。 隨後,航母編隊的水面艦艇還將配備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反艦“戰斧”飛彈和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標準-6”飛彈。 為了應對潛在對手在海上日益增長的“拒止”能力,水面艦艇加快了NIFC-CA系統的普及,大大擴大了防空飛彈攔截範圍,形成了複雜海戰環境下的遠端掠海攔截能力。 此外,還將引入定向能**、電磁炮、超高速炮彈等新手段,加強中短程防空能力。
2.3、艦載機構不斷優化,從單機多機向多功能少機轉變
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逐步調整戰略,先後提出“海陸”“回歸制海”的目標。艦載機的功能和型別也在不斷優化。為了給航母編隊進行“海對地”聯合作戰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機動性,降低艦載機支援的複雜性,美軍減少了F-14戰鬥機和A-6攻擊機的數量,增加了F-18戰鬥攻擊機的數量,未來將配備更先進的F-35C戰鬥機。 由於俄羅斯核潛艇的活動程度與蘇聯相比已經斷崖式下降,這在客觀上導致了原有航空反潛力量的損失,因此,美國軍方減少了固定翼S-3B反潛機的數量,並改為艦載多用途***,以考慮航空反潛任務。 此外,為了提高編隊系統的防空作戰能力,至少乙個戰鬥攻擊機中隊具備NIFC-CA能力,同時優先配備具有NIFC-CA能力的預警機,並配備7架EA-18G用於電子防空,未來可能增加乙個MQ-25A無人加油機中隊(4架), 大幅擴大各種艦載機的作戰半徑,解放執行加油任務的艦載戰鬥機。
2.4 潛艇從屬地位將逐漸由存在轉變為不存在,並將主要依靠外部力量來應對水下威脅
在美國航母編隊基本編隊的發展中,潛艇數量變化最為顯著,體現了其靈活多變的水下威脅應對方式。 1995年頒布的第316版準則明確分配了兩艘攻擊核潛艇; 2010年發布的316b版指南明確分配給一艘攻擊核潛艇; 2017年發布的316C版指南不再要求包括攻擊型核潛艇,這與之前的基本名稱相比有很大變化。 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國海軍大面積立體反潛戰理念的具體體現,即美軍主要依靠偵察衛星從源頭上監視和跟蹤敵方潛艇部隊的動向,輔以聲測船、潛艇聲納陣列等水下預警手段, 並動員全球海外基地和P-8A、P-3C、P-1等盟國部署的大量岸基反潛巡邏機,為發現潛艇後任何海域的美國航母編隊提供可靠的反潛支援。另一方面,潛在敵方潛艇靜音效能的不斷提高,以及無人水下航行器等新型水下威脅的出現,限制了美國攻擊核潛艇的探測範圍。 這些潛艇部署在編隊外圍,難以有效達到大面積感知和驅趕敵方潛艇的目的,而對方編隊則可以利用水面艦艇的拖曳陣列聲納和反潛能力形成相對緊密的中短程反潛屏障。
2.5、智慧型無人技術逐步應用,“基礎編譯+”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隨著智慧型無人裝備技術的逐步成熟,其高效率、高成本比、無需人員、突破載人極限的能力等優勢日益凸顯,美國海軍未來艦隊的載人平台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公升。 新服役的“福特”級航母可以利用電磁彈射器大大拓展艦載機的質量等優勢,還可以攜帶各種型別的無人機作為其編隊的有機組成部分,如MQ-25A無人加油機、無人作戰飛機的多工配置和模組化載荷的MQ-8C無人機。 同時,無人平台的臨時整合也可以增強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和任務靈活性,例如可以執行反潛、掃雷、電子對抗、彈藥供應等任務的無人艦艇,以及可以承載多種載荷的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 此外,MQ-4C無人偵察機等大型無人機還可以利用主動和被動多感測器提供連續的廣域偵察和監視能力,並可與E-2D預警機、F-35C戰鬥機等有人駕駛飛機進行聯網探測,並與P-8A反潛巡邏機進行高效協同。 未來,隨著LRASM等區外情報的安裝,航母編隊將具備獨立發現、識別和選擇遠端攻擊目標的能力。 隨著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和對外資訊的賦能,航母編隊指揮系統將逐步具備智慧型化、高效指揮作戰的特點,實現編隊的整體攻防作戰能力。
2.6 基本組織不以高階海戰為目標,在高威脅環境中仍需保持較大規模
航母編隊常用於表達外交關切或展示外交戰略決心,是美軍在危機初期最重要的應對手段,在無陸岸基地的對抗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決定性作用。 冷戰結束後,美軍參加區域性戰爭強度較低,航母編隊面臨的威脅較小,加上先進裝備的不斷發展,客觀上具備了縮小編隊規模的條件。 此外,隨著全球部署任務數量的增加,美國海軍需要更多的水面戰鬥群,這也促使它從多個航母編隊中抽調一些水面艦艇組成以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的遠征打擊群。 美軍認為,西太平洋是威脅最大的地區,部署在該海域的航母編隊一直保持著較大的規模,美軍參加“英雄盾牌”等演習的航母編隊的部署可以證實這一點。“馬拉巴爾”和“環太平洋軍事演習”。
3 啟示錄
總體來看,美國航母編隊的基本編隊隨著最先進威脅、海戰任務、系統能力要求、裝備技術水平、全球兵力部署等的發展變化而動態調整。 例如,隨著潛在對手在海上的進攻和防禦作戰能力的顯著增強,航母編隊不斷提高其綜合防空和反導、遠端反艦等能力; 裝備技術水平是關鍵驅動因素,如電磁彈射器和攔截技術顯著提高艦載機出擊能力,F-35C隱形艦載戰鬥機顯著提高編隊制空權和防空能力。 海外基地和盟國是重要的支撐,例如利用世界各地的機場支援P-8A反潛巡邏機為編隊提供大規模搜尋、跟蹤和打擊能力,MQ-4C無人偵察機為編隊持續提供海上廣域偵察和監視能力。 平時與戰時的區別是乙個重要特徵,基本編隊是編隊日常訓練的組成,在應對低威脅時,在應對高威脅時,根據需要增加下屬部隊人數,迅速形成作戰能力。
近年來,美軍不斷發展高階戰爭設計及相關作戰理念,其航母編隊的使用方式和以往演習的訓練實踐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如從聚焦近陸攻擊向聚焦防區外制空權和資訊支援作戰的“海上分散作戰”和“遠征前沿基地作戰”調整, 並支援小型前鋒編隊。
3.1.注重軍事需求牽引。
美軍以海軍戰略為中心,根據海上方向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和海軍賦予的任務任務,結合裝備技術發展趨勢、國防科技產業發展水平、國民經濟發展等因素,創新海上作戰理念, 構建基於多樣化作戰任務的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要求框架,制定科學合理的能力需求規劃,根據需要不斷優化編隊編隊,確保美軍航母編隊充分發揮海上綜合作戰力。有效執行上級交辦的任務。
3.2.加快高新技術轉化。
美軍抓住機械能、化學能轉化為電磁能的技術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在電磁能和艦船綜合動力系統領域的領先優勢,為其配備了電磁彈射攔截系統和綜合動力系統,大大增強了編隊的整體攻防和持續作戰能力。 著眼於未來智慧型化、無人裝備的發展趨勢,加快發展艦載無人機、無人水下航行器、跨域無人平台等無人裝備,以及智慧型作戰指揮和資訊系統,大幅提公升編隊攻防作戰能力。
3.3、加強陣型的外部支撐。
美軍構建了以偵察預警、通訊、導航、測繪、海洋環境衛星為主體的全球網路資訊體系,滿足編隊海軍戰場感知和全域指揮通訊的要求。 構建以能夠補充燃料、淡水、食品、藥品、備品、彈藥為主體的海外基地和綜合補給艦的保障體系,滿足編隊前沿部署和長期存在的要求; 構建以戰略轟炸機為主體的支援掩護體系,滿足編隊遠端打擊、空中掩護、資訊攻防等要求。
3.4、注重平時與戰時的綜合運用。
美軍堅持建立戰爭領先原則,加強戰爭建設統籌規劃。 和平時期,以所有有組織的單位為組織訓練主體,構建“常設分組”訓練模式,實行行政和作戰一體化管控。 戰時,航母中隊可根據作戰對手、衝突格局、對抗強度等,靈活動態地調整航母編隊的規模和組成,如優化艦載戰鬥機和預警機的比例,從而有效執行作戰任務。
4 結論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和探索,中國的航母力量雖然已初具規模,但仍在發展和完善中。 美國航母部隊發展歷久100多年,裝備技術先進,規模雄厚,實力雄厚,實戰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