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安徽省小崗村18名勇敢的村民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了指印,開創了我國家庭承包承包責任制的先河。
雖然當時不允許私人承包,但這些勇敢的村民還是選擇冒險,以“孤兒”的形式將村里的土地分包出去。
當年小崗村實行戶保生產做法,村里糧食豐收,這種允許農民自產的制度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就是這個制度的大力推動者之一,他就是袁真。
那麼,袁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他怎麼了? 袁珍,1917年出生於山東萊州。 早年在家鄉讀書,後考入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
在校期間,他接觸到了進步的思想,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 在他們的指導下,1936年,19歲的袁震加入了我們黨,成為正式黨員。
師範學校畢業的袁震來到鹿溪地區,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 他的真實身份,就是在教學的同時,暗中進行黨員的發展。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者對山東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在這片土地上,人民自發組織了抗日游擊隊,在黨的領導下,他們建立了抗日根據地。
袁真參與建立太西、瀘溪、河北、山東、河南邊區等抗日根據地,為抗日勢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親眼目睹了我們黨的領導,親眼目睹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戰結束後,袁真活躍於河北、山東、河南三地區,1947年國民黨集中進攻山東時,參與制定調兵戰略,為儲存我軍實力做出了貢獻。
同時,他還積極參與了山冀山豫野戰軍主力向南挺進大別山脈的軍事行動,為新中國的誕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袁真在湖北省工作,擔任湖北省宣傳部部長,為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湖北的社會局勢作出了艱苦的努力,為鞏固新政權做出了貢獻。
1954年,袁震調到鞍鋼公司,任鞍山鋼鐵學院第一任院長。 他為大型國有企業創造了許多有用的管理制度,促進了鞍鋼的發展。
1964年,袁震調到山西,任山西省委書記。 然後,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十年的特殊時期,1967年1月,山西省副省長劉戈平成立了山西省核心小組,並擔任組長,袁振等人擔任核心小組成員。
不久,以劉戈平為首的核心集團成功“奪取政權”,並於同年3月成立山西省革命委員會。 然而,革命委員會很快分裂為兩派,一派支援劉格平,另一派支援張日清,兩派之間爆發了多次武裝鬥爭,對山西產生了不良影響。
1967年7月,山西省黨團的三名成員被點名批評:劉戈平、張日清和袁震。 之後,劉戈平、張日清、袁震三人被留在北京參加思想學習班,很快又轉到石家莊,袁臻繼續參加學習班。
當時,袁真遭受了“四人幫”的**,直到特殊時期結束,情況才有所好轉。
1978年調往安徽擔任要職,歷任安徽省革委副主任、安徽省委副書記。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小崗村開始對戶實行包裝生產,糧食產量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也明顯提高。
作為安徽地方政府成員,袁珍積極推行承包生產到戶政策,倡導實行戶包承包責任制,為改革開放時期安徽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之後,袁震在安徽工作多年,直到1987年退休。 退休後,袁振移居北京,2003年因病去世,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