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200多斤的杜樂英。作者: 二豪
當我第一次看完這部電影時,我覺得這裡面有邏輯上的漏洞:
沒有解釋杜樂英為什麼這麼胖,為什麼她可以在家躺十年。
回家後,我仔細看了看,似乎找到了答案——因為當初很多人都需要杜樂英。
這個“需要”在經歷了整個過程後,變成了排骨、可樂雞翅、串子、辣牛蛙、香菸和啤酒。 最後,它們都進了杜樂英的肚子裡。
所以這個階段的杜樂英很胖,就連過去的賈玲也要專程為“她”增肥。
我覺得現在的電競行業和杜樂英的情況很像。 尤其是這幾年,這個行業太過光鮮亮麗,主流,主流體育賽事,主流盛會。 電子競技的影子隨處可見。
這幾年,我回家過年的時候,不需要跟長輩詳細解釋什麼是電競。 這種被主流逐漸接受、認可、需要的感覺,挺好的,有時候覺得自己能得到一點光明。
但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心裡還是有一根刺。 這根刺可能是去年大博弈中的一些“尊重”爭議,也可能是幾十年來一直受到攻擊的行業的“軟肋”。 在電影中,它是“啃舊”和“無所事事”。
這根刺會讓人更加清醒,讓我們知道,在今天廣泛存在的“需求”背後,其實有人想找你“申卡”,有人想要你的“房子”,有人想要你的“老公”,或者想通過你製造一些“熱點”。
其實,我們並不怕這些問題,最可怕的是,我們不拒絕這樣的“需求”,或者根本就沒有辦法拒絕。
胖子吃的確實挺胖的,但是他身體的價值也在一點一點的被榨乾,看起來越來越不像自己。
當然,我不認為這些問題都歸咎於外界,行業內部也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我自己的問題。
今年臨近春節,我進行了兩次出差,了解了2024年一場專業賽事的**計畫,並參加了最終匯報。
從好的方面來說,我發現一些事件開始重視言論自由,而不太理想的一面是,這種自由仍然處於非常有限的空間中。 當時,我有乙份手稿被毀了,我只寫了1300字左右,對於我們自己設定的稿件字數來說,還不夠,但我對此非常滿意。 只不過,在被“審核”的時候,有些內容可能會觸及禁區。
我非常能理解和接受,人們花這麼多錢來邀請你,而不是讓你增加障礙。
這就是我們吃的東西,所以當我們被“需要”時,我們不會拒絕來。
這時,我發現,不僅外界在把我們當成“胖版的杜樂英”,就連我們自己,包括我,也願意做乙個“胖版的杜樂英”。
《火辣辣》上映後,外界聽到的關於賈玲的評價最多,除了勵志瘦,那就是“覺得她不像以前那麼開心了”。
作為乙個胖子,我深知賈玲放棄了什麼,推翻了什麼,即將失去什麼。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句話:餓了就去創造叫乞討,吃飽了就去創造叫藝術。
對我來說,“藝術”太遙遠了,因為“吃”真的太難了。
但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像賈玲和杜樂英一樣,就算“餓了”,也能說出“我不喜歡吃牛蛙”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