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賽馬場跑道。 攝影:南方**記者吳明。
從廣州市中心驅車到山水環繞的從化區需要乙個多小時。 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位於從化江山腰,四周綠樹成蔭,山峰環繞。 五年前的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提出加強香港與內地合作,推動馬術運動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五年來,已經有超過2個粵港兩地賽馬場有5萬匹馬,從化馬場也從世界級的馬匹訓練中心轉變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馬業發展的核心專案,也生動地描繪了粵港兩地在“一國”建設下的制度創新和優勢互補。 兩制“原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消費增長新動力
2009年,籌備舉辦亞運會的廣州成為內地第乙個舉辦國際馬術比賽的城市。 由於缺乏相關經驗,廣州亞洲組委會選擇向香港“求助”,並與全球最大的賽馬機構之一香港賽馬會簽訂合作協議。
香港賽馬會為亞運會馬術賽事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包括從化馬場的場地建設和技術支援。 賽後,從化馬場移交給香港賽馬會進行翻新擴建,發展成為世界級的馬術訓練中心。
相較於歷史悠久的香港跑馬地馬場和舉世聞名的香港沙田馬場,“年輕”的從化馬場有什麼獨特之處? 香港賽馬會內地事務部部長陳躍鵬告訴記者,從化馬場在環境、訓練設施、設施等方面條件較好。
從化賽馬場占地150多公頃,面積20多個標準足球場,寬敞的環境可以讓馬匹感到舒適。 從化馬場也有更先進的訓練設施,有香港沒有的登山徑,可以專門訓練馬匹的後肢力量。 此外,從化馬場還擁有全國首屈一指的國際馬醫院和馬匹設施。 “在從化馬場訓練後返回香港參加比賽的馬匹通常成績相當不錯。 陳岳鵬笑著說。
未來,從化賽馬場不僅將作為馬匹訓練中心,還計畫從2026年4月起定期舉辦賽馬活動。 從化賽馬場正在建設乙個可容納9500多人的觀眾看台,預計將於2025年完工。 “我們相信,從化賽馬場將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陳躍鵬預計,定期舉辦賽馬賽事,可以帶來更多的遊客和更多的經濟增長點,促進體育、文化和旅遊等不同產業鏈的融合,助力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馬業的“種子”
馬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援。 據統計,從化賽馬場現有員工近900人,其中大部分為內地員工,400餘人為從化本地居民。
鄭文深是從化市的居民,六年前,他憑藉對動物的熱愛,成為了從化賽馬場的一名馬廄助理。 他每天凌晨 4 點開始工作,照顧馬匹,包括梳理毛髮、餵食和準備演習。
馬廄助理的工作並不容易,但一說到馬,鄭文深的嘴角就忍不住上揚了。 他告訴記者,他喜歡梳理馬的鬃毛,與馬有親密的身體接觸,“馬就像家裡的狗一樣,很親切,很放鬆。
鄭文深在進入從化馬場之前,從未接觸過與馬有關的行業。 透過香港賽馬會的人才發展計畫,他學習了馬匹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並前往香港沙田馬場體驗賽馬文化,並逐漸進入馬術運動及相關行業。 如今,他已晉公升為助理馬廄主任,負責馬場的資料整理。
除了本地員工外,從化馬場還有多名來自香港的員工,包括為馬場建設提供技術指導的黃澤順。
黃澤舜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在香港賽馬會工作了22年,並於2010年從香港來到從化參加廣州亞運會。 現時,他擔任從化賽馬場賽馬場、賽馬場及設施的行政經理,負責賽道及賽馬設施的維護,以及馬術場地的維護。
剛到的時候,我找不到任何熟悉大陸賽道的技術人員。 黃澤順告訴記者。 2010年,他從化招募了10名當地居民,組成了負責維護場地的團隊,並提供實踐培訓。 如今,該團隊已發展到41人。
在黃澤順看來,他就像從香港帶來一顆“種子”,在從化開花結果。
南方**記者 吳彬彬
統籌單位: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