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消費走在前列 江新白.2024年,幾大奢侈品牌紛紛宣布漲價。
2月,路易威登迎來了新年的第一次調整:漲價涉及的包包主要有4-5個,漲價幅度在1000元左右,大部分都是近期的熱門款式。 這已經不是LV近兩年第一次漲價了,據悉,去年6月和9月,LV宣布了兩次漲價。
無獨有偶,愛馬仕在2024年財報發布會上也表示,今年將調整其全線產品的價格,預計全球漲幅將在8%-9%左右。 2023年,愛馬仕全球平均增長7%,其中日本的增幅尤為顯著,整體增幅超過10%。
此外,還有香奈兒、蒂芙尼、迪奧......據統計,近三年來,香奈兒、古馳、普拉達、迪奧等頭部品牌的平均漲幅均超過32%。 LV平均一年漲價近三次,單次漲幅高達15%;Dior的活躍度不小,平均漲幅超過10%。
不過,漲幅最大的是香奈兒,過去三年漲幅超過60%。
奢侈品牌的頻繁漲價,對於一群熱衷於屯寶的年輕人來說簡直是喜氣大開,尤其是與黯淡的**和**相比,乙個包的收益率有時勉強令人滿意。 今日,又一波漲價潮猝不及防,會不會有人重拳出擊來安慰被金融市場傷透的心?
乙個“疲憊”的投資遊戲?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奢侈品的意義被一次又一次地新增,除了象徵屬性和社會屬性外,還逐漸增添了一絲投資。 在此前的奢侈品漲價中,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品牌專賣店的熱度不降反公升,詭異迴圈的邏輯呈現出來
奢侈品價格越高,越容易賣,賣得越好,漲價越頻繁。
當然,那些排了很久的消費者,可能並不是真的對奢侈品感興趣,或許,在他們眼裡,這已經成為了一款值得一試的投資遊戲。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經濟越蕭條,娛樂就越傾向於投資,這並非沒有根據。
這種模式在萊坊的奢侈品投資指數中很明顯,該指數此前在其追蹤的10種奢侈品收藏品中增幅最高,包括藝術品、手錶、珠寶、硬幣、葡萄酒、老爺車、彩色鑽石、手袋、家具和稀有威士忌。
在12個月期間,累計總價值增長了7%。
這個數字遠高於一些看似穩定的投資回報率,例如同期倫敦市中心的優質房產增長了1%富時 100**5%;*1%。更有趣的是,7%仍然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最差的奢侈品收藏品貨幣化。
毋庸置疑,大環境的悲劇性反差,讓年輕人購買奢侈品包包作為另類投資顯得尤為合理。 考拉海外購物發布報告稱,近三年來,大部分奢侈品包首年漲幅為5%至20%,最高漲幅高達95%。
瑞銀(UBS)的一項資料還顯示,在過去20年中,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領先的奢侈品牌平均上漲了2.2%的通貨膨脹率5次。 環顧奢侈品二手市場,很多一梯隊的大牌經典產品確實具有一定的保值屬性。
在社交網路上,有人分享自己在2016年買了乙個奢侈品牌手袋,在品牌官網上價格翻了一番,一條香奈兒金色雙C復古項鍊,有人淨賺了37264元。 愛馬仕《金剛三大金剛》中的鉑金包Berkin、Kelly包和康斯坦斯包,由於流通難度,在二手市場甚至能翻倍溢價。
種種跡象都激發了消費者追逐奢侈品價格的慾望,當一切都可以投機時,時間和躁動的市場無疑成為了最好的催化劑。 但到了2024年,去“屯保”還是明智之舉嗎?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奢侈品市場目前正在加速收縮。
根據麥肯錫《2024年時尚產業報告》**,全球時尚產業增速將從2023年的5%-7%放緩至2024年的3%-5%,奢侈品行業將更加荒蕪。 以歐洲為例,奢侈品市場預計2024年將同比增長3%-5%。
與上年相比,2023年上半年為10%,2023年下半年為5%-7%。 這意味著僅在歐洲,奢侈品市場的增長率今年就萎縮了近一半。 資料顯示,2024年國內奢侈品市場有望增長4%-6%,2023年上半年增長16%,2023年下半年增長1%-3%。
再往前追溯,2020 年為 32%,2021 年為 40%。
巨集觀資料可能並不直觀,但Ladymax去年12月報告稱,與前兩年的奢侈品消費熱潮相比,7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現在會等待自己喜歡的奢侈品打折後再購買。 排隊購買漲價包包的消費者依舊雄心勃勃,卻不知道寒風吹來,一切都在慢慢變冷。
這個生意不能被別人轉嗎? 奢侈品價格一漲,二手市場就間接熱鬧起來。
《2022年中國迴圈時尚產業創新研究報告》**到2025年,僅國內二手高階消費品市場規模就將超過1000億元。 《2023迴圈時尚行業趨勢報告》還預測,到2025年,國內第二奢侈品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0%。無論是線上平台還是線下二手店,都欣喜若狂。
目前,這項業務顯然已經引起了奢侈品牌的注意。
去年3月,蔻馳在中國正式啟動轉售計畫,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四個城市開設了五家指定門店,消費者可以將品牌的舊包帶到櫃檯進行評價**。 事實上,在蔻馳之前,古馳(Gucci)、華倫天奴(Valentino)等品牌都推出了線上自營二手平台,勞力士也自行銷售二手產品。
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二手市場的潛力已經催生了無數的第三方電商平台,如寺庫、優邑易派、巨集板、飛宇二奢等。 然而,這些平台的存在不僅沒有進一步滿足二手奢侈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反而滋生了很多混亂。
例如,**豪華輕鬆拍攝的率被曝光在4%以下; 已轉投的紅布林黑貓投訴多達3375條,依託抖音流量的飛宇二霓科技投訴數量已達304條。 這些數字足以讓整個奢侈品市場顫抖,品牌最終會親自到場,這也意味著要把事情擺正。
卡地亞的母公司曾表示,將建立全球首個奢侈品區塊鏈Aura,為消費者提供所有奢侈品牌產品的驗證和溯源服務。 當二手市場逐漸成為整個奢侈品行業不可忽視的利益環節時,品牌自然不會讓這股“肥水”流入別人的領域。
二手奢侈品的利潤有多高? 資料顯示,到2030年,奢侈品的轉售可以使品牌利潤率提高40%。 僅轉售一項就可以將每件產品的收入提高 65%。 經典款的賣點更多,Red Brin 資料顯示,轉售乙個愛馬仕鉑金包的利潤超過 250000元,轉售愛馬仕凱利包包的淨利潤超過10000元。
據VIP研究院資料顯示,近三年來,頂級品牌包包平均**漲幅超過32%,品牌因漲價而實現利潤增長超過150%。 需要注意的是,品牌親自參與二手業務,遠不止是把握利潤點。
不可否認,奢侈品有著與生俱來的品牌價值,而耀眼logo背後隱藏的故事足以讓一群消費者嘆息追隨,進入二手遊戲,從某種角度來看,也是為了迎合當下的永續趨勢,豐富品牌價值, 尤其是近兩年,奢侈品牌開始追逐年輕人。
一方面,年輕人是可持續消費的主要群體。 根據《邁向綠色未來》,Z世代消費者願意多花28%的**來支援可持續品牌,76%的消費者表示會增加購買量以表示支援。 另一方面,二手奢侈品的目標客戶群也是年輕人。
雖然年輕人的消費水平比以前低了很多,但從長遠來看,奢侈品牌更焦慮於自身的處境,有資料顯示,年輕一代對奢侈品牌一直看重的文化傳承缺乏了解,只有30%的年輕買家表示熟悉奢侈品的產地。
年輕人不懂奢侈品的貴族故事,二手生意或許是彌補的好辦法,但首先要確保生意不落入別人之手。
正在被破壞的“神秘”早在幾年前,奢侈品就在加速摧毀被消費者視為神明的“神秘”。 在早期,奢華是每一次出現在鏡頭前都不可或缺的,就像奧黛麗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穿著紀梵希的小黑裙作為優雅的代名詞一樣。
今天,奢侈品正在下沉。
2001年前後,LV、香奈兒等多家奢侈品店首次出現在上海恆隆廣場的五星級酒店。 從2005年到2008年,品牌聚集在一線城市的購物中心,2018年,他們開始向新的一二線城市移動。
2019年之後,眾多奢侈品牌紛紛湧入直播間,從大屏跌落到短屏**。
LV當年在直播中被網友嘲笑,雅詩蘭黛每年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十幾條廣告。 調查顯示,近40%的消費者認為奢侈品參與直播“便宜”。 自 2021 年以來,奢侈品牌開始聯名合作,Prada 在上海開設了一家濕貨市場,Fendi 與喜茶攜手合作。
這些舉動看似在打造高階品牌並非遙不可及的親民氛圍,但實際上,卻極大地破壞了品牌原有最珍貴的距離,大多數消費者最看重的保值價值被這種反差慢慢壓制住了,要知道,過去奢侈品為了不失去品牌風格, 基本上不是玉石。
乙個典型的例子是Burberry,它曾經燒毀了25億庫存。 在過去十年中,愛馬仕被燒毀的庫存價值早已超過9000萬美元。 如今,熱衷於“與人民共度時光”的LV們,只有兩種方式來挽回他們所拋棄的土地的面貌:
或者,像現在這樣頻繁的價格上漲,這無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自信手段。 不過,並非一帆風順,“輕奢巨頭”蔻馳宣布漲價,消費者紛紛抨擊,兩三千品牌的平均價格顯然沒有提價的資格。
或者,把頂級高淨值人士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個群體是普通消費市場之外的。 根據VIP研究院的資料,2022年1000家奢侈品核心客戶中有3家貢獻了82%的銷售額。 根據奢侈品協會的資料,奢侈品行業總收入的 40% 來自頂級高淨值人士,他們僅佔人口的 5%。
什麼樣的人被認為是高淨值人士? 據悉,LVMH以高淨值人士為核心設定了苛刻的門檻:個人年收入超過300萬,或家庭年收入超過1000萬。 因此,奢侈品不時推出,以迎合其核心客戶,同時也顯示出其高不可攀。
例如,愛馬仕的價格為 16一輛5萬元的自行車上了熱搜; 然後是 Balenciaga 推出了一款像垃圾袋一樣的新包,售價達到了 120,000元; LV走到運動場上,推著一套桌球......價格高達20,000元這些產品顯然不是針對那些等待公升值的人。
漲價不過是奢侈品牌邀請你進骨灰盒的商業遊戲,可悲的是,那些進不去的消費者在同乙個地方給自己畫了乙個圈子,同時欺騙了自己和別人,他們也在迷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