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起亞集團對中國市場仍持高度關注,不會甘願讓悅達起亞成為可有可無的邊緣合資品牌,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布局已經顯示出其雄心壯志。
據韓媒報道,現代汽車和起亞的合計營業利潤預計將達到27萬億韓元(約合1,449%),這得益於房車和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值車型的強勁銷售9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現代汽車1月25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公司2023年總營業利潤將達到15126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11億元),創歷史新高。
去年,現代起亞集團仍實現銷量730萬輛,其中現代汽車銷售422萬輛,起亞銷售308萬輛,總銷量排名全球第三。 在現代起亞在全球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中國合資企業之一悅達起亞的經營業績似乎並不樂觀。
1月12日,悅達起亞官方***發布資料稱,2023年悅達起亞在國內外累計銷售166,395輛汽車,其中出口和銷售汽車80,602輛。 事實上,悅達起亞的國內銷量僅為85,713輛。
要知道,2016年,起亞汽車在中國的銷量達到接近65萬輛的峰值。 然而,自2017年以來,銷售額逐年下降,在合資品牌市場的存在感也在下降。
2017年,銷量僅為3595萬輛,減少近30萬輛。 從2018年到2021年的四年時間裡,銷量下滑越來越明顯,37萬台和28980,000 臺, 24930,000 和 16340,000臺。 到2022年,日達起亞的銷量將僅為9輛40,000臺。
從2016年的65萬輛到8輛50,000臺,七年銷量萎縮了七倍多。
銷售額的急劇下滑也承受著來自管理層的巨大壓力。 據介紹,悅達起亞截至2022年底的資產負債率已達119%,較此前已宣布破產的廣汽FCA的資產負債率高出9個百分點,成為現代起亞集團最大的“不良資產”。
南韓起亞公司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合資公司江蘇悅達起亞汽車的負債總額已達2。66萬億韓元(約合142)842億元),總資產為193萬億韓元(約合103。641億元人民幣)。根據這一計算,悅達起亞資不抵債,資產負債率為1379%。
面對如此糟糕的局面,外界紛紛傳聞起亞汽車將退出中國市場,隨後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公開回應,“起亞不可能退出中國市場! ”
2002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起亞汽車曾多次表示不會退出中國市場,但銷量逐年下滑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悅達起亞並非沒有行動,為了扭轉劣勢,起亞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全球市場,在中國市場生產的車型在海外,出口是中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形成了內銷和出口銷量“平起平坐”的趨勢,才能實現較高的同比增長。
2022年8月,悅達起亞提出將江蘇省鹽城市工廠建設為起亞的全球出口基地,當時的計畫是到2026年將出口量擴大至10萬輛以上,一年後將這一目標提高到20萬輛以上。
近年來,由於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技術的快速崛起,一些合資品牌在競爭中逐漸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市場份額被壓縮,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 不得已而為之,出口成為他們尋求變革和突破的新轉折點,不僅是悅達起亞,還有長安福特、東風雪鐵龍等合資品牌。
不僅要爭取在“出口銷售”上有所突破,而且在電動化轉型方面,悅達起亞也毫不含糊。 2023年3月,悅達起亞公布了在中國的新能源戰略。 根據計畫,悅達起亞每年至少推出一款基於e-GMP平台的純電動汽車,到2027年共投放6款純電動車型,力爭到2030年實現純電動汽車18萬輛的目標,佔銷量的40%。
毋庸置疑,韓系車在中國市場仍有一定的市場基礎,雖然市場份額較以前大幅縮水,但出口銷量的增加挽救了北京現代和悅達起亞在中國的產銷。
瘦弱的駱駝比馬大。 作為全球第三大整車廠,現代起亞集團深耕中國多年,樹立了廣闊的市場口碑,即使暫時沒有獲得可比的市場地位,但看好中國市場前景並有效布局的初衷不會改變, 即使中國合資企業遇到目前的銷售瓶頸,也不會輕易放棄。即使菲亞特、鈴木、雷諾、DS、歐寶、西雅特、謳歌、吉普、三菱等公司退出或停產,也不意味著悅達起亞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也會撤退並逐漸消失。
在林彥看來,現代起亞集團對中國市場依然高度關注,不會甘願讓悅達起亞做乙個可有可無的邊緣合資品牌,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布局已經顯示出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2023年,起亞EV6在成都車展上發布,整車將進行進口和銷售,根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只推出更具運動性和動力性的GT-line版和高效能GT版,官方建議零售價為2828萬元起,價格比海外市場更誠。 起亞首款戰略車型EV5由中國開發,在中國生產,在全球銷售,於去年11月在廣州車展上正式發布,官方建議零售價為1498萬元起。 同樣在燃油車市場,起亞將在2023年向中國市場推出K3、Setus等產品,與K5、嘉華、世博拓捷等一起,形成更豐富的燃油車產品陣容。
2024 年,起亞將推出其旗艦 SUV 車型 EV9。 2025-2027年,起亞還將推出入門級電動SUV、高階電動轎車和中型電動SUV。
林彥認為,悅達起亞打造的“內銷外銷齊頭並進”的新發展格局,確實有利於出口基地的建設和銷售的擴大,但在內銷方面,尤其是在公司的扭虧為盈方面,還需要努力繼續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