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德德”是清華大學的座右銘。
八字校訓是在1914年11月提出的,當時中國學大師梁啟超在學校演講,引用了被稱為所有經典之首的《周奕》中乾坤的兩個卦的內容:“天行劍,君子自強”和“地是坤, 紳士是有德行的”。
校訓是學校的靈魂,通常反映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和特色。 不同學校的座右銘各有特點,但普遍強調道德、學術、實踐和創新方面。 它是師生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既是學校理念和治理精神的體現,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學校教學風格、學習風格和學校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學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
校訓的概念開始出現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可以追溯到清末到清初。校訓最早的例子是1906年李瑞清主持的兩江師範學校(南京大學的前身)建立“嚼菜根,做大事”。 然而,校訓作為一種高度濃縮的學校精神和教育理念形式,其校訓的起源可能受到傳統瑞源文化的影響,並隨著現代學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逐漸流行起來。 早期的書院也有類似的精神指導宣告或校規,但正式名稱“校訓”並在各種新學校中廣泛使用是在中國現代教育改革過程中形成的。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院。 1909年,清朝成立旅遊美容辦公室,負責直接選拔學生赴美旅遊,同時開始籌備建立旅遊美容博物館。 1910年11月,旅遊與美學部向外交部和教育學院提出了改革旅遊和旅遊博物館的方法。 它提到,由於清華公園已被確定為校址,因此有人請求將優美學校的名稱更改為“清華學院”。 1912年改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目前,清華大學共有21個學院和59個系,已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型大學,擁有理、工、文、藝、史、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醫學和交叉學科等12個學科。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又名卓如、洪友、任福,別名任公,冰室的主人,廣東省新會縣人,近代中國著名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是近代中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歷史學家、作家、新法學家、社會活動家、文字發明家和書法家。 他是清朝末年吳虛改革法的領導人之一,也是多個政黨的創始人。
梁啟超第一次接觸清華大學是在清華大學成立後的短短三年多時間裡,清華大學倡導發展德才體育和“人格”教育,梁啟超應邀以名人身份發表演講,他引用了《天行劍士要自強》中的《易經》, “地形坤君子要有德行”,鼓勵青年學子樹立“完整的人格”,這一講話對清華優秀學風和校風的培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那時起,學校就設定了“自強不息,美德”的座右銘。
原文出處是:“周義”曰:天行劍,君子自強;地勢好,君子扛德行。 最後一句話“天行劍君子自強不息”流傳得更廣。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天的運動(即自然)是強而有力的,因此,君子應該像天堂一樣,努力自強。 堅韌不拔,吃苦耐勞,永不止步; 大地的氣勢厚而平,君子要厚德,容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