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馬彥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120輛3萬輛,同比增長77輛6%。
新能源汽車出海的熱潮,也帶動了動力電池的“全鏈條”。 在泰國、匈牙利、沙地阿拉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國動力電池及其正極、使徒、隔膜、電解液等相關材料、鋰電池裝置企業,正在不斷滲透當地市場,構建相關產業鏈。 中國汽車聯常務副會長傅炳峰表示,建設汽車強國需要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難得的發展機遇。
作為中國外貿“新三”之一,鋰電池走向海外的思路與新能源汽車的思路是一致的,不僅要把產品賣到海外,還要推動本土化生產。
2023年5月,中國動力電池製造商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全資子公司億緯鋰能匈牙利已與賣方簽署土地購買協議,購買賣方位於匈牙利德布勒森西北工業區的土地,用於生產圓柱動力電池。
2023年7月,SVOLT宣布已正式開工建設其在泰國的元件包工廠,預計將於2023年底完工。 根據當地客戶的需求,SVOLT泰國規劃了兩條生產線:HEV模組和PHEV BEV模組+包。
2023年12月7日,在泰國羅勇府暹羅東方工業園,中國電池企業國軒高科泰國合資公司首款電池產品正式下線。
中國動力電池的海外化,也帶動了相關材料廠商走向全球。 2023年6月,鎳鈷龍頭公司華友鈷業宣布,公司計畫在匈牙利投資建設高鎳動力電池三元正極專案,計畫總投資1278億歐元。 早在2020年,隔膜行業的龍頭企業,雅居樂就已經在匈牙利部署。 2023年7月,匈牙利公司第一條塗料生產線投入試生產。 此外,國內鋰電池裝備企業如領航智慧型、航科科技、李元恒等,也紛紛跟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走向海外,以滿足海外企業的擴張需求。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經過慎重考慮,逐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扎根。 以匈牙利為例,匈牙利是歐洲汽車產業鏈的關鍵和第一產業鏈,擁有較為完善的一流體系,是承擔德國汽車產業鏈轉移的重要場所之一。
從地理上看,匈牙利位於東西兩大洲之間,毗鄰德國、捷克共和國、奧地利、波蘭、羅馬尼亞等,交通便利。
在政策方面,匈牙利**提供了充足的支援,涵蓋工廠建設、裝置採購、人員培訓等方面。 同時,匈牙利還設立了專項計畫,支援電池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 在稅收政策方面,匈牙利對外資電池企業免徵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和關稅。 在土地優惠政策方面,根據匈牙利規定,外資電池企業可以獲得低廉的土地租金或免費的土地使用權,從而降低了落地企業的成本。
中國企業投資匈牙利設廠,借助政策優勢,可以更準確地滿足歐洲市場的需求,加快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國際化的步伐。 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的電池技術和製造實力在國際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認可,這將有助於提公升中國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地位。 對於匈牙利來說,這也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其經濟發展,這是乙個雙贏的局面。 業內人士分析。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熱衷於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海,但在出海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以歐洲為例,去年8月,歐盟的《電池和廢舊電池法規》生效,近日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了反補貼調查。
據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綠色低碳部副主任石巨集介紹,這些政策大大增加了動力電池企業或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國際發展中的一些合規成本和風險。 這些成本包括研究政策的隱性成本,以及一系列顯性成本,因為每個政策資料背後都有認證、測試和諮詢的成本,以及由於對政策和一些國際法規理解不足而導致的誤判成本。
除了政策問題,中國電池企業在全球化程序中也會面臨文化、環境和行為上的差異。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志坤表示,文化差異包括中國和歐洲工作節奏的快慢; 環境差異是指中國和歐洲在審批方面的差異,而歐洲在土地和環境方面則更為複雜。 行為差異是指設計、工廠建設、總承包在中國可以靈活並行,而歐洲追求標準化,必須按順序逐一採用。
面對上述挑戰,行業專家也提出了不少“解決問題的思路”。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企業要適應海外市場環境,最重要的是何時布局海外。 第一是要合法合規,第二是要尊重彼此的習慣和文化,第三是第一條鏈條必須保暖。
中科院院士孫世剛認為,要在技術上繼續發力。 他表示,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將更快,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和要求將越來越高。 因此,行業尤其需要加強技術攻關,不僅要解決瓶頸“卡脖子”的技術難題,更要從源頭上實現超越。
瑞普藍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場副總裁張曉聰也認為,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走出去”時,應特別重視核心技術的自主智財權。 此外,未來需要極端製造來降低成本和提高產量; 為了加快電池的利用,我們不能依賴採礦。
評論:於早昭。
責任編輯:霍嶽。
編輯: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