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回首2024年,我們將日以繼夜地努力,全市科技創新碩果累累、絢麗多彩,“建館”樹立了新標桿,示範區建設創造了新成果,科技攻關取得了新成果,科技成果轉化開闢了新路。 這一年,我們朝氣蓬勃,百折不撓,奮力拼搏到底,爭成名,以新的責任、新的行動,尋求新的篇章,開啟新的局面,科技工作的“新”浪潮洶湧澎湃,“新”之火在平淡無奇中燃燒,“新”意蘊滿, 並交出了合格的《科技答卷》。這一年,我們辛勤耕耘,辛勤耕耘,做得輝煌,做得非常值得,奮鬥的每一天都閃耀著光芒,每一段難忘的回憶都溫暖著心靈,每乙個奮鬥者都值得稱讚。
展望2024年,我們肩上責任重大,信心滿滿!**經濟工作會議把“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工業體系建設”放在首位,提出發展高質量新生產力。 市委六屆七中全會提出“加快創新驅動發展,高水平推進國家級創新示範區建設”。 如何著力打造國家級創新示範區,再創佳績?如何聚焦“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湘南科技創新高地”,彰顯新擔當?即日起,《科技郴州》將推出“講科技、促落實”系列主題報告,先後邀請縣、市、郴州高新區科技部門負責人、市科技局中層幹部談目標、思路、措施, 探討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營造“率先、先行、示範”的濃厚氛圍。敬請關注。
郴州市可持續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唐軍
2024年,深入貫徹生態文明理念,以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為指導和支撐,再出發、再攀、再攻堅、再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公升級,努力打造國家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綠色發展的典範。
一是聚焦問題,不斷補短板。 緊緊圍繞示範區建設六項重點任務,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目標實現的標準和要求,加大問題研究力度,推動各項指標全面提公升。
二是強化責任擔當,持續推進專案建設。 七大標誌性專案和任務將作為專案和清單實施,重點支撐產業轉型,重點推進芒山水庫灌區工程等36個示範工程建設。
三是堅持創新,持續培育綠色動能。 圍繞1221現代工業體系,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30餘項,推動示範區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轉化推廣應用,有力支撐和引領水生態保護、重金屬汙染治理、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四是打造品牌,持續推廣體驗模式。 我們將繼續深化“四水聯動”“八水共治”的“水立方”模式,形成更加成熟、完整的水問題系統解決方案,推出“郴州好水,美好生活”品牌。
五是加強宣傳,持續營造濃厚氛圍。 做好《東江湖宣言》“下半場”,深入開展“五一宣傳月”等志願服務活動,廣泛凝聚企業、社會團體、群眾等各界力量,共同支援和參與示範區建設。
郴州市科技局辦公室主任劉貴:
2024年,辦公室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省科技工作會議精神, 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委部署要求,圍繞中央工作全域性,做優做精,狠抓細節,全力服務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能力建設。 不斷提高團隊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打造高素質的辦公團隊。 合理配置人員,明確崗位職責,細化工作要求,進一步發揮中心職能。
二是注重優質員工服務。 加強科技工作前瞻性規劃和統籌協調,傳達指令和要求,安排工作任務,銜接各環節,做好各方溝通,形成合力。 繼續做好公文、財務、信訪、接待、後勤等服務保障工作,確保機關高效有序執行。
三是搞好規章制度建設。 完善局“稿件起草制度”、“公文處理制度”、“監督監督制度”、“會議管理制度”、“公章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制度”等制度,改進工作方法,優化工作流程。
四是要嚴格督促工作。 建立健全“一令四制”工作機制和督促督辦事通報考核機制,對緊急事項進行跟蹤督辦,對重大事項重點督辦,對疑難事項反覆督辦,紮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五是要紮實做好宣傳工作。 認真總結和濃縮科技創新的亮點和典型經驗,加強省級市政資訊、重要資訊等內部期刊的稿件工作。 加強科技新聞宣傳策劃,力爭在國家級和省級宣傳報道上取得突破,提公升“科技郴州”微信影響力,構建科技新聞工作體系和格局,講好郴州科技創新故事,不斷提公升科技創新在我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北湖區科工局局長何斌:
2024年,北湖區科工局將進一步推進“六新行動”,充分彰顯“七新責任”,按照“創新引領、產業引領、兩輪驅動、西部發展”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以赴做好科技創新各項重點任務。
發展目標:全社會研發投入力度為20%,4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4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40家,註冊技術合同交易額3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財務科技支出增長35%以上,推進陳江實驗室實體執行, 新增市級創新機構10家,新增省級研發機構1家。
一是打造一批產業“排頭兵”企業。 以科技創新引領北湖“121”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大力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以優質企業助力主導產業發展。
二是打造一批創新型“示範性”平台。 開展“科創高校”活動,建設精品陳江實驗室,加大產學研投入,重點打造湘南科技創新園、海歸創業園、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創業創業平台, 推進新天嶺鎢業企業技術中心、湘南黃麻研究院、澤環檢測新研發機構、南方石墨碳材料研究院等平台建設運營,推動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和科技活動全覆蓋。
三是實施一批“可持續”發展專案。 積極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圍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主題,統籌改革、科技發展,加大“海綿”城市建設力度,推動蘆塘礦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積極謀劃“四江十水五通”水網建設工程,持續推進西河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將西河建設成為具有丘陵地帶特色的全國最美河流,打造“北湖好水、更美好生活”品牌。
四是優化一批面向兩個成員的“綜合”服務。 圍繞省、市、區支援科技創新的優惠政策,圍繞科技創新政策獎補、重大科技專項、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等,與企業找到合適的結合點,發揮好服務企業的作用, 提高服務效率,實現業務精細化落實,惠及企業。
五是培養一批科技“複合型”人才。 加強科技人才科普,堅持開展企業走訪、面向企業領導、面向創新型企業家、面向科技工作者、帶領專家送技術、送知識、送政策,支援和鼓勵培養科技型企業家和管理人員,採取“以才引才”、“領軍人才+團隊”等模式, 投資與投資相結合,形成人們“學科技、知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圍。
蘇縣區科工局局長侯豔玉:
2024年,宿縣區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四中、五中全會和市委六中、七中全會部署,進一步推進“六新行動”,充分彰顯“七新擔當”,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全力打造“科教主陣地”,以不可推卸的使命感做好示範區建設,夯實創業責任感企業培育,以優勝劣汰的危機感助力技術攻關, 以緊迫感教育科技人才,打造有緊迫感的創新平台。
發展目標:努力實現251%,科技型中小企業倉儲評價超過40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220家,註冊技術合同交易額超過3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科技財政支出佔68%以上。
一是緊跟示範區發展全域性。 堅持“135”總體布局,用好“新鄉十條”,著力打造“揭開領頭羊”工程,聚焦“五化”,全力將東湖公園打造成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綠色發展”的主題公園,打造“711礦金銀村蝴蝶成金銀山”等文旅融合、數字賦能典型案例, 凝聚“陳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水生態保護利用和產業綠色轉型經驗模式。
二是精心培育“領軍”科技型企業。 完善“小促”、“高到強”、“強上市”培育體系,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0家,著力打造以郴州糧機、農機電、田間智慧型等企業為中心的農機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三是助力“首創”科技成果的湧現。 要凝聚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攻克更多原創性、顛覆性、配套性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產業發展技術短板,力爭農業機械裝備製造領域重大技術裝備產品“破零”。
四是加快引進“一流”創新團隊。 提公升科技人才服務能力,以素縣區人才創新園為平台,支援新型專家工作站建設,發掘培育省級科技創新產業候選人團隊,實現人才引領行業、吸引人才雙迴圈。
五是持續打造“高階”創新平台。 支援蘇縣工業開發區建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深化農夫山機電與湖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產學研合作,著力籌籌建產業研究院,力爭新增1個省級科技創新平台。
六是著力打造“卓越”創新生態。 著力打造瀟湘要素市場蘇顯工作站,積極開展“科技活動周”、“五月宣傳月”等可持續發展活動,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科技創新的動力和活力,營造全民科普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