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翠鳥資本。
“公募一哥”跨境ETF頻頻發布風險預警。
目前,在中國公開發行的地圖上,只有一家機構非貨物規模攀公升了萬億元,那就是易方達。
這個機構孕育了張坤、蕭楠、張慶華等明星經理人,但三年來,他們的名聲卻如一朵黃花,神話早已不復存在。
當易方達看似“夭折”時,投資美股的ETF突然變了,爭搶資金的姿態可謂是“你為我而戰”。
關鍵是這只ETF成立不到3個月,發行時也沒有搶購,為什麼2024年初突然迎來了熱潮認購呢?
就在上週,上海證券交易所重點關注易方達MSCI美國50指數ETF等高溢價ETF,投資者沒有意識到的風險正在一步步逼近。
美股的非理性投機
自2024年1月23日起,一款名為“易方達MSCI美國50ETF”的產品發布了多份溢價風險警告公告。
截至1月29日,共發布6條上述提醒公告。
一旦披露,這種表明溢價風險的公告表明,公募管理人通過監控發現了部分投資者存在非理性投資行為。
公告指出,上述ETF的二級市場交易明顯高於股票參考淨值(IOPV)。 特此提醒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的溢價風險**,如盲目投資,可能會蒙受重大損失。
此外,ETF公告還陸續披露了溢價資料,包括: 46%。
易方達MSCI美國50ETF“是乙隻”純色“美股**,屬於QDII**(可理解為投資於內地以外市場的跨境產品)。
ETF上市交易公告披露,前10**及存託憑證投資包括蘋果、Microsoft、谷歌母公司Alphabet、英偉達、Meta、特斯拉、聯合健康、伯克希爾哈撒韋等,如下圖所示
MSCI美國50指數相當於美國股票**藍籌核心資產指數,比普通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更集中。 在A股中,它類似於上海50指數。
為什麼要追逐跨境投資?
該ETF於2023年11月10日推出,初始規模為233億元。
從發行結果來看,這個規模遠低於最熱門機型的募資標準,通常需要幾十億元或幾百億元才能達到爆款。
此外,這是以公開發行機構為管理者的交易所交易,需要人們開立賬戶並像買賣一樣進行交易。
易方達上述ETF的溢價風險在同一時期出現在多隻日經指數ETF上,即跨境**ETF成為“輿論批評的物件”。
這與A股表現不佳有關,因此一些投資者開始尋找其他投資方向。
首先,許多中低風險利率債券和信用債券在過去兩年表現良好,但收益率遠不如收益,自然無法吸引個人投資者。
其次,很多**的風險偏好非常高,總是關注“能漲”的**品種,就像幾年前蜂擁而至的白酒**、新能源汽車**一樣。
第三,一些人改變了思維方式,無法從A股和H股賺錢,他們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地理區域,疊加在國內公開發行的跨境供應上,僅限於美國和日本的寬基指數產品。
以上三點成為投資者參與跨境ETF操作的重要原因。
警惕交易風險
一旦ETF的溢價較高,就表明一些投資者已經追逐上漲。
從理論上講,ETF交易是由二級市場的供求關係決定的,如果人們的看漲情緒上公升,賣出ETF的人數就會增加,賣出ETF的人數就會減少。
在這種情況下,ETF**呈現高於**淨值的溢價,即二級市場價格大於**淨值。
一旦市場主力資本對這類ETF的需求下降,ETF交易可能會很快,很多後來加入的投資者就會變成韭菜。
也就是說,以**參與高潮的人,會遇到類似“殺豬盤”的悲劇。
1月29日,“易方達MSCI美國50 ETF”限跌**。 當時,在溢價期間追價的投資者,一定後悔腸子是綠色的。
還有另乙個重要的風險投資者很容易被忽視。
近期溢價的多隻跨境ETF規模不大,從數千萬元到上億元不等。
換言之,ETF流動性與交易流動性同等重要,否則只能像2015年A股那樣——眼睜睜地看著**天天下跌,股東卻不知所措,只能等到“落地”。
事實上,跨境ETF涉及的風險太多,除了上述交易機制層面外,還存在海外市場投資風險、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外匯額度不足風險。
因此,有必要提醒人們要醒悟,不要盲目投資,在了解之前要投資。
本文為翠鳥資本原創文章,請勿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