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精闢地總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觀和方針,即“必須堅持六項”。 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本,要堅持和運用“六必須”作為“金鑰匙”和“著力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並結合深入認識、持之以恆的實踐。
要堅持人民至上,引領價值觀。 對於高校來說,堅持人民至上最重要、最直接的就是堅持師生至上,這是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基本政治立場,也是高校培養人工作的基本價值。 要牢記為黨、為國家育人的初衷,充分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和實際特點,始終堅持把師生的成長發展作為辦學辦學的起點和終點。 要以師生廣泛、全面、自由全面發展為目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教育人的規律、學生成長的規律,順應潮流、與時俱進、因勢創新,緊緊圍繞師生內在需求,全面開展人才培養工作。 要堅持文化人,關注師生的精神世界,讓師生日常生活的每乙個領域都充滿“營養”。 要加強禮儀教育,廣泛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學校歷史博物館、圖書館的教育功能。
要堅持自信、自力更生,把握其中的深層意義。 引導學生自信自強,是高校立德、育人的深層內涵,要始終從中國和高校的實際出發,旗幟鮮明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塑造,帶領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長。 要始終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通過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工程和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工程,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把黨的理論創新推進到教材、課堂、思想上。 要不斷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在德、智、體、美、勞並舉發展的同時,賦能人才自主培養,增強競爭優勢。
要堅持誠信創新,強化責任。 只有堅持誠信,方向才能不偏不倚,持續創新才能不減。 高校要強化責任感,把誠信與創新有機結合起來,辯證統一,把握時代“變”“不變”的立德培養根本任務落實到位。黨的領導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和力量源泉,要充分發揮高等教育人才的搖籃、科技中心、人文的高地作用,培育和塑造大學生的創新精神。 跳出傳統的工作套路,從內容、形式、載體、方法、手段等方面,對道德修養工作進行改革和創新。 探索人工智慧等新興資訊科技與高校培養人的實踐相結合,創新豐富德育人的各種載體。 不斷拓展創新創業定位,引導學生培養對各類創新創業的專業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提公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要堅持問題導向,完善執行機制。 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和最大的優點。 正視問題、標桿、尋找差距、深入分析、補短,是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挑戰,立德樹人實踐在高校中仍面臨一些問題,如部分教職員工對立德樹人內涵和意義認識不深,對立德樹人的政策要求把握不準確,高校立德樹人團隊建設有待加強, 而立德樹人機制和制度也不完善。高校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和奮鬥精神,深入一線調研,嚴格執行決策程式,規範決策內容,把解決問題作為研究制定政策制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把道德修養作為學校工作的主旋律,把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全過程融入到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在不斷解決重點問題的過程中,鞏固道德修養的實效。
要堅持制度觀念,構建工作格局。 制度觀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培養德人工作本身就是乙個系統工程,涉及辦學、治理高校的方方面面,需要組織規劃、多方協調、同頻共振。 高校要努力匯聚校內外各類教育資源,實現教育、時間、空間三個維度的有效協調,形成黨委統籌、人人參與、時刻培訓、教育無處不在的總體格局。 要注重交流合作深度融合,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團隊和專業教師的協調,思想政治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協調,線上線下教育平台的協調。 要充分發揮評價機制在凝聚有效資源、提高參與度、強化薄弱環節、提公升教育效果等方面的指導作用,推動形成自覺主觀、融合性強、要素協調的教育機制。 要通過學科布局、質量評價、多方共建等多維度整體推進,多要素有序參與,提高優質道德修養資源的有效供給。
我們必須堅持以世界為本,展現國際視野。 高校要拓展發展視野,把培養德人的工作規劃在更大的時空尺度上,放在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來審視,努力形成更有利於創新融合、合作共贏的德育生態。 要以包容萬河的寬廣胸懷,學習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把國際性融入教育目標、課程、教學、活動等多方面。 要著眼於黨和國家事業的全域性發展,在道德修養過程中不斷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堅持全方位、廣泛化、多層次化、更加積極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深化與國際組織的多邊合作,結合高校的實際優勢,深挖和匯聚德育人國際資源,努力培養理想信念堅定、親國情懷、國際視野廣闊的人。能夠代表當代中國大學生在世界舞台上良好形象的國家棟樑。
作者:南京資訊工程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