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數百個國家和地區,數百種語言,數十種語言。 古往今來,為什麼只有中國產生了東方藝術的奇蹟——書法藝術? 書寫工具和文字結構這兩個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書寫工具。 考古證據表明,中國是第乙個也是唯一乙個使用動物毛髮作為書寫工具的國家。 古代陶器銘文(約7000年前)已經顯示出使用彈性動物刷的痕跡。 它的特點是彈性大,水(墨)量大,可以隨意表現線條粗細或長度的變化,因此可以形成大小不一的字形,也可以表現墨水的陰影、濕潤等效果,從而表達作者的感受和情感。
書寫工具在國外也很早就出現了,但是他們使用的是薄木條,缺乏彈性,含水量很少,所以只能寫小字; 後來,他改用鵝毛管,再用鋼筆,但總是彈性有限,含水量不足,只能寫小字。
2.文字結構。 以漢字為例,他們早期也是從象形圖畫開始,後來轉向有符號的表意文字。 因此,存在只有乙個符號(少量)的單體字元和由兩個或多個符號組成的復合字元(多數)。 一開始,每個漢字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區域,從那時起,漢字就有了自己的特點:
1)方字。無論人物的複雜程度如何,都佔據著同乙個近似的正方形區域,整個人物呈現出來,給人一種方正的感覺;
2)由多個字形組成的復合字元,書寫時按筆畫順序排列。如何在這個有限的近似正方形區域內正確排列字元,會引起筆畫順序和字元之間的借用問題。
可以看出,漢字是利用彈性動物毛筆書寫方正字,字與字之間有搭配關係。 中國書法藝術就是這樣開始的,它蘊含著無限的內涵和魅力。
你可能要問:德語的華文、希伯來文、水文和彝文等不也是書法嗎? 還有書法這個詞,在翻譯時不一定能找到相應的含義。 所謂書法,卡利美,字文記載,直譯就是“美字”,而漢字“書法”,其內涵就大不相同。 例如,將中國毛筆翻譯為毛筆、墨水、硯台等也是非常不合適的。
那麼,是否可以用動物毛筆書寫印歐語系字元或藏緬語或其他文字?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這些字元是拼音的,所以它們用拼音字母拼寫。 乙個字可以是乙個字母,占用面積很小,有些字可以超過20個字母,占用的區域是一條長條,總是乙個字母後乙個字母形成直條上下或左右排列的橫條,不存在筆畫順序、借用搭配等問題, 所以不可能有像中國書法藝術一樣的。
不過,各國也有優秀的稿件,尤其是用鵝毛管或鋼筆寫的稿件,美觀流暢,讓人愛看不釋手。然而,它總是很小,永遠無法與中國書法相提並論。 由於每個民族的特點和每個地區的不同條件,除了筆的結構不同外,配套的紙張、墨水、印章等也越來越顯示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