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炳輝. 駱炳輝(1897-1946),雲南省宜良縣人,享年49歲。
1915年加入雲南軍隊當兵,先後擔任軍士、排長、連長、營長、唐繼堯副官、靖**總司令,在東征方面軍總司令部參軍,曾任江西吉安經衛旅旅長; 參加元軍、東征、北伐。
1929年7月入華,同年11月率吉安精衛旅官兵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歷任蘇西南紅軍獨立第五團團長、蘇西南紅軍第6縱隊司令員(政委曾炳春、王如凡)、紅1軍第12軍司令員(政委***閩西軍區總司令、紅十二軍司令員(政委*** 第22軍司令員紅五軍(政委何昌、蔡樹凡)、紅一軍第一師師長(政委蔡樹凡、黃甦)、紅九軍團司令員(政委蔡樹凡)、中國蘇維埃第3師師長。
第一和第二臨時執行委員會成員; 他參加了蘇維埃地區的所有反“圍剿”運動和紅軍長征。
羅炳輝紀念叢書。
1935年6月紅色。
1、四方面軍在四川會合後,隨左路軍出動,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司令員(政委何長功、李乾輝)。
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和紅軍併入紅軍後,任新組建的紅二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司令員(政委袁仁元)。 他參加了紅軍三線長征,三次翻越雪山草甸。
全國抗日戰爭期間,歷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司令**,政委失蹤)、第五支隊司令員(政委郭樹申)、新四軍江北司令部副司令員(張云毅司令員, 政委失蹤)和第五支隊司令員(政委郭書申),新四軍第2師副師長(師長張云毅,政委鄭維三),抗日軍政大學第八支部副院長(校長兼政委張云毅),新四軍第2師師長、淮南軍區司令員(政委***和校長
駱炳輝和妻子張明秀在淮南。
抗戰勝利後,歷任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政委趙啟民)、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軍長兼司令員**,政委饒樹石,第一副司令員、第一副司令員張云毅)。
1946年6月21日逝世於山東臨沂。
從奴隸到將軍電影劇照。
1978年,拍攝了以羅炳輝為原型的劇情片《從奴到將軍》。
1988年被軍委認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戰略家”之一。
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突出貢獻的百位英雄模範人物”。
楊厚珍. 前妻:楊厚珍(1908-1977),江西省瑞金縣人,享年69歲。
1927年,他在贛州與駱炳輝結婚(兩人於1937年在陝北離婚),1929年11月與駱炳輝一起參軍,1931年入華。 歷任紅軍療養院一副長官、長官、行政長官、教官,福建軍區合作社主任; 她是參加紅軍長征的30名紅軍女兵中唯一的“小腳”女兵。
張明秀. 張明秀夫人(1918-2011),四川省廣元縣人,享年93歲。
1935年加入紅軍,跟隨紅四方面軍長征,1937年入華。 歷任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護理隊第一、班長、延安女子學校連教員、新四軍教隊女隊教員、山東軍區交通學校政治部副主任、山東軍區總醫院一、班長、 華東軍委衛生部人事處副司長、上海市教育局人事處處長、上海市第二醫學院附屬光慈醫院黨委書記、上海市第二醫學院黨委副書記。
駱炳輝、張明秀與孩子們合影留念。
文章中涉及的一些人物簡介:
曾炳春(1902-1932)是江西省吉安縣人。 1932年5月,他在江西蘇維埃區的“鎮壓”運動中被冤枉殺害。
王如洛(1903-1935),湖南省啟東縣人,烈士。
何昌(1906-1935),山西省柳林縣人,烈士。
蔡樹凡(1905-1958),湖北省漢陽縣人,後任國家體育委副主任。
黃素(1908-1935),廣東省佛山市人,烈士。
李乾輝(1905-1974),廣東省惠州市人,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軍第一政委。
袁仁遠(1898-1986),湖南省慈裡縣人,後任青海省省長。
郭樹申(1904-1994),湖北省孝感市人,後任中央紀委副書記。
劉玉彪(1908-1997),江西省恆豐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