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95歲高齡的“尖沙咀小販”張杰在香港去世,在他的家鄉浙江上虞,當地市民紛紛趕到他在上虞的故居獻花哀悼。 他之所以死遷一座城市,是因為他靠在香港賣粽子和茶葉蛋攢了40年錢,捐了1500萬元給家鄉,建了18棟張杰教學樓、32棟教室、宿舍樓、圖書館,造福學生。
資料圖:張杰. **香港大公報
張杰1928年出生於上虞市良湖街華光村,小時候因家境貧寒,小學還沒畢業就外出謀生,後來來香港當幫手、合夥人。 後來,他在香港九龍尖沙咀格蘭維爾道租了一間只有一平公尺的樓梯店,以賣河蟹為生,平時賣茶葉蛋、粽子、李子等。
但這樣乙個小商人,自1979年以來,他先後為家鄉浙江上虞捐贈了18棟張杰教學樓、32棟教室、宿舍樓、圖書館,並設立了200多萬元的教育**,資助有需要的學生,共捐贈1500萬元。 每次回到老家,他都會去各個學校,看看哪些學校缺少教具,哪些學校缺乏裝置,哪些學校需要書籍,哪些學校需要新的校舍。
有人一度誤以為他是香港有錢人,他曾開玩笑說:“人家叫我老闆,其實我睡在地板上吃豆瓣菜。 上世紀80年代,張杰一家十幾口人還擠在一棟30多平公尺的房子裡,當親戚勸他買房提高生活質量時,他算了算需要200萬港幣,就放棄了。 “想想,買房只能受益,但200萬錢建一所學校又有多少人能受益。 ”
資料圖:張杰. **香港大公報
張潔有四個女兒和乙個兒子,張杰的三女兒張嬌珍回憶說,小時候,由於家庭經濟拮据,她坦言當時讀書很辛苦,所以五個孩子中,只有小女兒和小兒子高中畢業。 在孩子“無書”之後,張杰幫助其他貧困學生學習的決心更加堅定。
張嬌珍回憶起父親的往事,也對這一幕印象深刻。 她指出,當時的父親堅定地說:“這筆錢可以幫助很多學生。 ”
張杰曾說過:“只要我張杰活著一天,我就支援家鄉的教育事業一天。 張嬌珍說,父親的義行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援,雖然父親已經去世,但嬌珍卻以父親為榮。
比起家鄉對教育的慷慨捐助,張杰可以說是對自己很“吝嗇”。 在日常生活中,他吃粗茶淡公尺飯,穿廉價衣服,只捐錢幫助學生。
張杰曾經說過,“知識改變國家的命運,我們必須依靠讀書,現在國家的包袱很重,我們一定要盡力而為,做出一些努力。 “好不好,有好家鄉真的很好!” ”
張先生捐的每一分錢,真的都是靠他乙個個賣螃蟹、茶葉蛋攢下來的。 上虞中學原校長謝一燦與張杰交往了40多年。 他第一次為家鄉的教育事業捐款,是向我們捐贈了一台價值3000元的彩電,後來又向我們捐贈了一棟教學樓,捐贈了書籍、儀器和一輛麵包車。 上世紀80年代,1萬元在內地已經很厲害了,他拿出1萬元設立獎學金,幫助那些品行優良、學習優良、家庭貧困的學生。 從那時起,他繼續向其他鄉鎮學校捐款。 他的行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得知老人去世的訊息後,家鄉的村民寫下了這樣一段悼詞:“生命的長度是有時間限制的,生命的寬度可以像大海一樣寬闊。 就像家鄉的曹娥河一樣,家鄉的人民永遠懷念張先生。 ”
港媒評論說,他的善良不僅是對家鄉教育的巨大支援,也是他作為香港老人對家人和國家的感情最簡單的詮釋。
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表示,“致敬”“有大愛的人”“世界值得”,“我們將永遠銘記他所貢獻的力量和事蹟”。
網友評論截圖。
有網友表示,自己是受益的孩子之一,“向張杰爺爺致敬”。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