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到了,各種龍傳說紛紛問世。 怎麼知道龍與星辰是密不可分的,而星鏈CSVA提倡科學觀星,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解讀龍文化是很自然的。
所以龍的形象從何而來? 為什麼“龍”字會這樣寫? 什麼是“龍星”? 它與農業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龍如此重要並與王權有關? 為什麼龍與雨有關? 為什麼經常有兩條龍在玩珍珠,那顆珠子是什麼,為什麼是火球形的? 星空中的龍文化有哪些,它們對應著什麼民間傳說?
讓我們從東方天文學的角度來聽聽星鏈CSVA小草。
(前方高能警告:本文可能會顛覆你對龍的認知,知識“深奧”,資訊量巨大,建議收藏後再閱讀)。
國寶級文物——二里頭文化綠松石龍形器皿。 星鏈CSVA江晨鳴part1 龍從哪裡來?
別擔心,在我們談論龍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三堵牆,四頭大象,二十個夜晚”。基本常識。 稍後將介紹其中的更多概念。
這其實是乙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要想真正徹底解釋清楚,就必須梳理一下中國古代的星文化。 顯然,這在公眾號上是一項無法實現的任務。 蕭蕭試著用粗線條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
首先,為什麼會有“三堵牆”。——星空浩瀚,古人為了便於辨認,將星空劃分開來。 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認為,地上萬物與天上的星辰是緊密相連的,甚至是相呼應的,所謂“星辰也生於地上,淬鍊成天”。 因此,根據當地的習俗,將其劃分為三個“城區”,即:紫尾園、太尾園和天石園。
第二,為什麼會有“明星”。——根據月亮運動的規律,古人發現月亮在天球的背景中行走28天左右,還是很辛苦的,於是他們為月亮每晚停留的區域設計了乙個“客棧”,這裡的“停留”就是停留和停留,所以總共有“28晚”。 請注意,“su”在這裡發音為“xiu”,而不是“su”。
第三,為什麼會有“四象”。- 天這麼大,《二十八夜》不好記,怎麼辦? 於是古人把他們分成小團,東、西、北、南四組,每組有七夜,也就是七組成員。 這四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四象”: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東青龍是“東方蒼龍”,就這樣,“龍”出來了。
示意圖:三堵牆、四頭大象和二十棟房子(來自網路)。
示意圖: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來自網路) 關於“四象”,再說幾句,很多人都不陌生,文化元素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屢見不鮮。 但很多人認為這件事更像是“神道教”,甚至是迷信。 其實從上面的解釋可以看出,它的起源只是古人辨識星空的方法,應該屬於科學。 只不過,它已經流傳了幾千年,還有人繼續“形上學”。 今天的人應該注意篩查。
回到龍。 龍不是真正的動物,關於龍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多為神話傳說,天空中的“東方龍”是根據神話改編的? 還是先有龍在天上,然後有各種神話?
馮石先生在《中國天體考古學》一書中總結道:“中國人對龍的崇拜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四千年中期......事實告訴我們最早的龍作為星座存在這就意味著,龍之所以是靈物,是神靈,而探索它的天文意義,顯然比一般談論所謂的圖騰崇拜更直接。
這句話被揭露了龍的起源——天上的星星
part2 什麼是龍星?
明白了**,我們來看看意思——龍星到底指的是什麼?
如上所述,“四象”有七個成員,包含七個星座。 蒼龍的七宮分別是:交蘇、康蘇、狄蘇、方蘇、新蘇、尾、凱蘇,分別代表龍角、龍咽、龍前足、龍胸、龍心、龍尾、龍尾形成的旋風。
示意圖:東方蒼龍七宅(來自網路)。
示意圖:東方蒼龍七宅(來自網路)。
春夏之交,“東方龍”黎明前。 Starlink CSVA 攝影師 Tim Wong 於 2022 年 5 月 3 日凌晨 3 點被拍攝。
這些星座都是東蒼龍身體的一部分,所以被稱為“龍星”。(也有人認為,“龍星”僅指天蠍座中最亮的恆星心宿二,中國古人也稱它為“大火星”,因為它呈黃紅色,在夜空中非常耀眼。
Part3 “龍”一詞的由來。
現在我們知道了龍的起源,讓我們來看看龍的形狀和特徵。
馮石先生在《中國天體考古學》中的結論是:
我們理解,龍的世俗形象也可以說是多重形象的綜合,其原本的真實形象是第乙個占星術形象。 古代殷周文字中的“龍”字真實地反映了這種......令人驚奇的是,當我們將古代陰周文字中的龍的形象與東宮七大夜叉的地圖進行比較時,我們發現,如果我們以距離星(用於測量二十八夜叉中每個天體的正確上公升的標記星)作為連線點,依次連線七個夜叉, 那麼無論選擇哪種串聯方式,它所呈現的形象,都與甲骨文和金刻'龍'的形象一模一樣。
《中國天文考古》展示了龍字的形態和龍星的形態,馮石說:“這種一致性所隱含的事實是清楚的,不僅古代'龍'字的商字和周字取自東宮竹蘇,就連龍的形象也是由此衍生而來的。“甲骨文和金色銘文中的'龍'字本身就是一張星圖。”
示意圖:龍字的演變(來自網際網絡)。第四部分 “龍”與農曆
古人早就發現,星星是有一定規律的,它們在不同的季節以不同的方向出現,其中最亮的星星自然會成為人們觀察的核心。 因此,根據幾顆主要明亮恆星的執行情況,可以判斷季節的變化並用於指導農業生產。
“四顆中間星”。它來源於這種天文觀測,這是一種通過使用天黑後出現在正南天空中的四組恆星來確定四個節氣的原始方法。 其中,蒼龍大火星(即蒼龍七大夜叉中的“心宿二”,絕不是通常所說的火星)是最重要的參考之一。 《尚書藥典》包含:“太陽永恆,火花在盛夏”,寓意大火星向南公升起,正值盛夏。
夏天不僅是生長的季節,也是下雨的季節,是龍星繁榮的季節,古人認為龍掌管降雨,降雨決定了一年的收成。 龍星因此成為農業社會最重要的“圖騰”。
銀河系和龍星是夏日夜空的主角,也是耕種的季節。 星鏈CSVA攝影師劉成山,攝於黑龍江2021年6月5日,與古埃及有些相似。 古埃及人相信天狼星是天狼星的神,當他們看到尼羅河洪水氾濫的季節時,建造了一座獻給天狼星的神廟,並為兩岸帶來了肥沃的土壤。
而中國有龍圖騰,建造龍王廟也是習俗。 可以看出,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無論哪個國家,都有很多相似之處。
馮石先生在《中國天文考古學》中進一步解釋了這一點:對於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早期社會來說,由於觀察時間指導生產和祭祀的特殊意義,先祖們早已形成了一種默契,即誰能把曆法交給人民,誰就有資格成為人民的領袖......所以龍星理所當然地具有君主制的象徵意義而龍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天子的形象和西裝。
第5部分 龍為什麼喜歡玩“火珠”。
蕭曹在上面多次提到過一顆重要的星:蒼龍大火星(即蒼龍七夜的心宿二)。 它是夏季星空的焦點之一,在西方星座中,它在天蠍座,天蠍座中最亮的恆星,類似於東方的“龍心”,西方的“蠍子之心”(這再次體現了東西方在夜空感知上的相似性)。
夏夜天蠍座。 西方的天蠍座其實是東方龍的一部分,包括宮位、心頭、尾巴。 西邊的“蠍子之心”是東邊的“龍之心”——“大火星”(圖中右上方的亮黃色星星)。 江晨明在甘肅省拍攝,關於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龍玩珠或兩顆龍玩珠的藝術圖案,而且往往是火珠,馮石先生認為,“龍珠其實是位於龍心最亮的紅巨星——大火星......流傳了幾千年的龍玩珠神話,是人們對龍星計時活動的一種藝術想象。
兩條龍在玩珍珠。 星鏈CSVA江晨明攝於北京國子監 經常看星星的朋友也會對這顆星星非常熟悉,就算是看,大火星在夜空中也會非常醒目。 其實也是觀星者尋找東方蒼龍最有利的工具,在大火星的指引下,此時整個蒼龍在夜空中的位置就一目了然了。
大火星“(人物右手上方的亮黃色區域)公升起。 星鏈CSVA劉繼寅在深圳拍攝第六部分 龍的民間傳說
有了這條龍,而龍的出現也與季節有關,也掌管著天下大事,然後公升到地平線,公升到中天,具有重要的祭祀價值或者慶祝意義,所以就有了“二月兩條龍抬起頭來”,還有“端午節”。
我們先說“二月第二條龍抬起頭來”
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的天空是不同的,有乙個相對固定的執行規律。 古人經過觀察和總結規律,發現在農曆二月初二前後,天黑的時候,龍角,角,從東方的地平線公升起,然後一連串的星星也紛紛公升起,也就是七夜龍身的其他部位, 於是春天,一條巨龍從東方公升起因此,龍之名抬頭,龍頭節,春龍節等等(當然,由於歲差的原因,人們在晚上看到“龍抬起頭”星座的時間已經移到了清明節前後)。 這也意味著大地開始解凍,春天即將綻放,是時候去田裡幹農活了。 這就是星辰賦予人類的節氣和時間的價值。
春夜"巨龍抬起頭",整個龍身剛剛從地平線公升起。 Starlink CSVA攝影師劉斌讓我們來看看“端午節”——“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一般認為是為了紀念屈原。 其實不然。
但是在農曆五月,晚上觀察星星,人們會發現,春天“抬起頭來”的東方龍,甚至在夏天過後,整個龍身都抬起了,上公升到一年中南方天空最積極的位置,成為夜空的主角。
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天中節”。 根據曆法,五月是“中午”的月份,所以“端午”也變成了“端午節”。
端午節《飛龍天際》中,龍身躍公升至南天中央。 Starlink CSVA攝影師吳正杰。
龍向南公升起,公升到南方的天空,值得慶祝,龍身下沉的季節自然不必與任何節日相匹配。 但也有相應的季節描述,比如我們常說的“七月流火”。
這裡的“火”,依然是上述許多地方提到的“大火星”。 這意味著在農曆七月,天黑後,可以看到大火星(龍心)緩慢地向西移動和落下,預示著天氣即將轉涼。
“大火星”即將隕落。 星鏈CSVA攝影師王天偉 綜上所述,這些民俗風俗、諺語、成語反映了龍星全年的位置變化。 因此,為了閱讀我們傳統的民俗文化,我們往往需要回到“天庭”,到星空去尋找答案。
因此,最後一點被強調:國家社會科學學術圖書館《中國天文考古學》一書對東方蒼龍七宮的研究得出結論:“。中華民族對龍的崇拜,其實就是對東方星辰的崇拜而這種崇拜的起源在於這些星星對遠古祖先的時間意義。
龍年,龍知識,你是怎麼得到的? 小曹也祝大家龍年龍年,龍遊龍,龍星伴奏!
但是你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了? 有時間的話,龍年總要見一次龍星吧?! Starlink CSVA 永遠與您同在,別忘了:守住愛,總有星辰大海!
規劃:Starlink CSVA研究和製作團隊。
作者通過: Xiao Cao.
參考資料:馮石:《中國天文考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3版,2017年5月。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