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是生活的核心
一、奢侈品的內涵
奢侈品是乙個含義不確定的詞,既可以用作正面詞,也可以用作貶義詞。
一般來說,它是指在滿足感官需求方面進行的大量修飾。
所有程度的奢侈品都可以是無害的,也可以是無可指責的,這取決於時代、國家和個人的環境條件。
認為各種感官上的滿足,以及各種精美的衣著所給予我們的快樂,本身就是醜陋的,只要他的思想沒有被狂熱所顛倒,這種想法就永遠不會被接受。
如果我們以犧牲自由或慈善等美德為代價來追求享樂,那確實是邪惡的;
同樣,如果乙個人為了享樂而毀了自己的未來,使自己一貧如洗,甚至到處乞討,那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如果這些快樂不損害美德,而是給予朋友和家人慷慨和開放的關懷,並且是各種適當的慷慨和同情心,那麼它們就完全無害; 在所有時代,幾乎所有的道德家都承認這是有道理的。
在奢華的餐桌上,如果人們沒有品嚐到互相談論他們的抱負、學習和各種事情的樂趣,那麼這種奢侈只不過是無聊的表現,與旺盛或天才無關。
如果乙個人把錢花在享樂上,不關心和不尊重他的朋友和家人,那就說明他的心是無情的。
但是,如果乙個人花足夠的時間進行有益的研究和討論,如果他把他的富錢花在正義的事情上,他就不會受到任何指責。
由於奢侈品可以被視為無害和壞處,因此人們會遇到一些令人驚訝的荒謬觀點。
例如,一些自由主義者甚至讚美罪惡的奢侈,認為它對社會有很大的好處;
另一方面,一些嚴厲的道德紳士甚至譴責最無害的奢侈品,認為這是公民政治中容易出現的所有腐敗、墮落、混亂和派系紛爭的根源。
我們想嘗試糾正這兩個極端。 首先,要證明奢侈的時代是最幸福、最有德行的; 其次,表明只要奢侈不再是無害的,它就不再是有益的; 如果做得太多,它是一種有害的行為,儘管它可能不是對政治社會最有害的。
為了證明第一點,我們只需要考慮奢侈在私人和公共生活中的影響。
根據最可接受的概念,人類的幸福由三個部分組成:有所作為、快樂、休息和懶惰。
雖然這些組成部分的排列應該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以不同的比例排列,但其中任何乙個都不能完全省略,否則,在一定程度上,幸福的全部樂趣都會被破壞。
呆在那裡休息本身似乎對我們的快樂沒有多大貢獻,但最勤奮的人需要睡眠,而軟弱的人性無法支援無休止的忙碌或無盡的享受樂趣。 能量的快速行進可以帶來各種滿足感,但最後卻消耗了精神能量,然後需要一些休息; 不過,這種休息只適合短時間,如果拖延太久,就會枯燥無味。
教育、習俗和榜樣對心靈的休息和轉變以及心靈的恢復有很大的影響; 應該認識到,只要它們增強我們對行動和快樂的興趣,它們對人類的幸福是非常有益的。
在工業和藝術繁榮的時代,人們有穩定的工作,對自己的工作和報酬感到滿意,並享受著各種快樂作為他們的勞動成果。 心靈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擴大了它的力量和力量; 通過勤奮地從事受人尊敬的工作,心靈的自然需求得到滿足,同時不自然的慾望也得到滿足,這些慾望通常是由安逸和懶惰引起和培養的。
如果這些生活藝術被驅逐出社會,他們將被剝奪他們的行為和樂趣,剩下的將是無精打采; 而且,連對休息的興趣也被破壞了,它不再是一種令人欣慰的休息,因為只有在勞動、勞累和相當疲勞之後,休息才是愉快的。
勤勞和日常生活藝術的各種改進的另乙個好處是,它們產生了某些文學和藝術傑作; 但是,它不會自己起作用,必須有其他條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合作。 在乙個產生偉大哲學家、政治家、著名將軍和詩人的時代,通常有無數精緻的服裝匠和船工。 很難想象乙個國家在沒有天文學或道德知識的情況下生產完美的羊毛服裝。
時代精神影響著一切藝術和學問,一旦人們的思想從無所事事中覺醒,充滿活力,他們就會指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促進各種藝術和科學。
當人們從無知中走出來,享受他們作為理性存在者的權利時,他們就會思考、行動和發展他們的精神快樂,就像他們發展物質幸福一樣。
這些藝術越是完善和改進,就越多的人成為熱愛社交的人。
不可能說乙個知識淵博、談話素材豐富的人會滿足於孤獨地生活,遠離他的同胞,但這只不過是無知和不文明的思想。
他們成群結隊地生活在城市裡,他們喜歡接受和交流知識,他們喜歡展示他們的智慧、教養和對生活、談話、服裝、家具等的興趣。
好奇心產生智慧,空虛產生無知,快樂產生兩者。 各式各樣的社團和社交團體隨處可見,男女在這裡見面很容易,這種社互動動形式讓人們的脾氣和舉止都能迅速提高。 因此,人們除了從知識、文學藝術上提高外,還必須能夠通過一起交談的習慣和彼此給予的親切和愉悅來增強人性。 這樣,勤勞、知識、人性三者就被一條不可分割的鎖鏈束縛在一起,在經驗和理性中看到了它們的進一步完善。 這種繁榮的景象通常被稱為奢侈時代。
伴隨這些好處而來的危害是不成比例的。 愉快的感覺越好,他們就越不沉迷於這種過度的追求,這對真正的快樂來說是最具破壞性的。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韃靼人經常貪吃野獸,他們以死馬為食。
2.孤獨是一種能力
生命是短暫的。 然而,在你短暫的一生中,有很多次你不得不忍受它們,忍受它們,慢慢地流逝,直到最後又有一塊事件石,掀起了生命的波濤。
人生的光輝時刻並不多,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回憶和對這些時刻的期待中。
看穿紅塵容易,忍受寂寞卻難。
在久而久不見的寂靜中,乙個人不可能做任何事情,包括閱讀、寫作和思考。 甚至冥想,因為即使是冥想也是一種人類活動,只能在人類的氛圍中完成。
人雖有森林的尊貴之稱,卻承受不了森林的寂寞。 即使是那些不那麼出名的人,也可能無法承受長期的孤立。 所以,並不是所有在世上忙碌的人,都是熱衷於成名的人。
世上有很多外行人,一輩子都住在城市裡,從來不覺得吵鬧,卻找不到乙個一輩子住在山林裡,從不感到孤獨的隱士。
寂寞是一種決定乙個人命運的情況。 乙個人受不了寂寞,就想方設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去見朋友、聊天、打牌、看電視,於是就變成了乙個平庸的人。 那些靠內在力量克服孤獨的人,一定是詩人和哲學家。
寂寞是想親近人,沒有人靠近,無聊是想做事卻無事可做。 然而,當你遠離人類時,你就接近上帝。 不用盯著眼前的事情,就能看到天地的奧秘。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一直擁有的東西。 擁有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你不再感到孤獨,而是你對它感到滿意並使其富有成效。
孤獨有三種狀態。
一種是恐慌,無知,無意,一心想逃避孤獨。
二是逐漸習慣寂寞,安定下來,在生活中建立組織,用讀書、寫作或者其他事情來驅散寂寞。
第三,寂寞本身已經成為一種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機會,誘發著關於存在、生命和自我的深刻思考和體驗。
當你生病時,你會變得更加人性化。 一方面,我與各種事務疏遠,名聲無動於衷,就算是被迫這樣做,畢竟我有一種輕鬆的心態。
另一方面,我在生病期間感到孤獨,我更懇切地思念我的親人和朋友,我對愛情和友誼的品味更加細膩。 疾病使人更輕鬆、更功利、更人性化。
當乙個人突然生病時,不一定是絕症迅速死亡,但也不是微不足道的疾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像定時炸彈一樣危及生命的疾病,那樣的話,他眼中的世界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他會突然意識到,這個他如此習慣的世界並不屬於他,他隨時都會失去它。
他立刻意識到,他在這個世界上的可能性非常有限,這讓他感到痛苦,同時也讓他平靜下來。
在這一點上,他會更容易區分哪些事情是他不需要關注的,哪些是不需要參與的,即使他以前對它們非常熱情。
如果他仍然是乙個熱愛生活的人,那麼他就不會因此而否定,而是會知道他在這個世界上還應該做什麼,這對他來說真的很重要,而他以前沒有生病時可能忽略了這一點。
當乙個人健康的時候,他在世界上的可能性似乎是無限的,而那個時候他常常眼花繚亂,沒有優先和優先的區別。 疾病限制了他的可能性,從而恢復了他的基本判斷力。
無聊、寂寞和寂寞是三種不同的心態。
無聊是將自己從他人中消散的願望,它尋求娛樂。
寂寞是自我與他人共存的渴望,它尋求平凡世界的溫暖。
寂寞是渴望接受他人進入自己,並尋求理解。
無聊的人是自我厭惡的,孤獨的人是自憐的,孤獨的人是自給自足的。
平庸的人很無聊,天才很寂寞,每個人都有寂寞的時光。
無聊是喜劇,孤獨是悲劇,孤獨是中性的。
無聊屬於生理人,寂寞屬於社會人,寂寞屬於形上學的人。
寂寞的人會格格不入。 然而,一切都可以是時尚的,包括孤獨。
3.自律的解讀
人們通常希望在兩種情況下自律。
第一種情況:當你遇到煩惱時,覺得生活不盡如人意或不對勁,為了解決煩惱,改變這種不盡如人意或錯誤的狀態,你會選擇自律。
例如,當你發現你的同事比你好,而你比你差時,你就會開始變得自律。
你可以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比如買一些暢銷書,每天讀1個小時。 選一些最近很火的課,花很多時間整理課程筆記; 或者你發現優秀的人早起早睡,所以你也開始自律早睡早起......
然而,當你覺得自己變得更好時,你就堅持不住了。
這種自律被稱為“迴避型”自律。
這就像一時興起,來得快去得也快。
這種自律的特點是它傾向於隨著痛苦感的增加或減少而波動,這種傾向既不穩定也不可靠。
你是什麼意思?
在迴避型自律中,動機的數量與痛苦的程度成正比,你感受到的痛苦越多,你就越有自律的動力,反之,你感到的痛苦越少,你自律的動力就越少。
具體來說,當你感到痛苦時,你的動機會變得如此強烈,以至於你堅持自律,因為它可以降低你的痛苦程度。
但同時,因為自律的好結果會讓你感到不那麼痛苦,所以支援你自律的動力也就少了。
因為你自律行為的減少,你之前的痛苦感覺又回來了,然後你又覺得需要自律了。
就這樣,你一輪又一輪地開始迴圈。
從本質上講,迴避型自律是你用來感受希望的“前線”,有了這個“前線”,你就可以避免眼前的問題。
但是,在這種自律中,你就無法堅持下去,也無法養成真正自律的好習慣。
因此,迴避型自律是一種不穩定、不可靠的自律。
第二種情況:當你有乙個想要實現的目標,你想實現,你想實現一些東西,或者你想被別人偏愛時,你也會選擇自律。
此時的自律是“潮流導向”的自律。
比如,我想考上研究生,我想留在上海工作,所以我必須自律。
如果迴避型自律是你因為不想要某樣東西而鍛鍊的自律,那麼傾向型自律就是因為你想要某樣東西而鍛鍊的自律。
例如,迴避型自律是自律,因為你不想肥胖。 傾向自律是自律,因為你想要乙個健康的身體或乙個好的身體。
迴避型自律型的人總是處於逃避狀態,只要逃避一點,就會放鬆下來,不再自律。
相比之下,傾向於自律的人總是處於“想要”的狀態,除非他們能完全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否則他們不會鬆懈。
在趨勢導向的自律中,動機的多少與目標的實現程度成正比,目標實現的次數越多,自律的動機就越強。
那是什麼意思?
目標的實現會給你帶來成就感和幸福感。
而這種通過自律一步步實現自己想要的目標的過程,一旦體驗成功,就很容易上癮,想要再次獲得成功。
因此,如果乙個人在人生經歷中經歷過一次並成功過一次,他的自律動機就會變得比別人強得多。
同時,隨著他不斷積累成功經驗,他會越來越自律。
這樣,就變成了乙個非常好的“良性迴圈”。
迴避型自律不好,但傾向性自律也有其問題,即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種速功近利的心態,最終會導致效率下降和目標失敗。
傾向性自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有動力的,但當動機超過一定水平時,它可以導致快速成功。
有了速成的心態後,實現目標的過程會遇到很大的挑戰。
心理學研究表明,做事的動機和做事的效率是一條倒U型曲線。
那是什麼意思?
就是你想實現的目標越難,你就越應該控制自己的動力水平,不要急於實現目標,因為這會讓你效率很低。
相反,如果你想實現相對容易的事情,你最好的做法是有動力並盡快完成它,這樣你就會非常有成效。
這種想要實現困難目標,同時又動機水平過高,使人效率降低的現象被稱為“高動機陷阱”。
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落入了這個陷阱。
迴避型自律是不穩定的,而趨向型自律則容易快速成功。
那麼,究竟可以做些什麼來實現真正的自律呢?
如果你是乙個迴避型的自律者,那麼你需要先調整你的動機**,把你的自律驅動力從迴避轉變為傾向。
如何?
從你對生活的願景開始,向後工作,向後工作,實現你的長期、中期和短期目標。
你的人生願景對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有什麼看法? 你想過什麼樣的狀態?
因此,它可以是清晰具體的畫面,也可以是一種感覺和狀態。
接下來,你需要根據你的人生願景,向後推行,推出長期目標,比如10年,中期目標,比如5年,短期目標,比如1年。
這樣,您的目標將變得非常清晰。
然後,將你的自律行為與你的目標結合起來。
在這一點上,你可以問自己,“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需要自律地做些什麼? ”
例如,為了實現這個短期目標,我需要每天早起乙個小時學習英語,或者每週鍛鍊三次。
請注意,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應該急於快速成功,而應該做乙個長期主義者。
迴避型的自律會讓你來來回回,沒有真正的進步,甚至陷入自我懷疑。
以自律為導向的自律會給你帶來你的願景和目標的最終實現,但它也可能導致你陷入急於求成的衝動。
要真正自律,你需要找到自己的人生願景,然後逆向努力實現目標,將自律與目標結合起來,成為乙個真正的長遠主義者。
如果你能做到,你的生活將發生巨大變化。
第四,生活本來就很簡單。
生命是宇宙中的奇蹟,它的**是神秘的。
它是進化的產物,還是上帝的創造?
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奇蹟。
因此,您將知道如何欣賞自然界中的生命現象,並用它們的各種形式豐富您的思想。
然後,你會善待所有眾生,從你不認識的每乙個人,到乙隻羚羊、乙隻昆蟲、一棵樹,從心底裡你會對萬物有一種親近感。
然後,你會對生命和創造生命的造物主有一種敬畏感,無論人們稱它為上帝還是自然。
熱愛生命是幸福的基礎,對生命的慈悲是道德的基礎,對生命的敬畏是信仰的基礎。
生命的意義,即世俗層面的幸福、社會層面的道德、超然層面的信仰,都取決於對生活的態度。
生命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和核心。
如果不能謀生,謀生,個人成就和創業、尋財的價值何在?
如果結果不是讓人民安居樂業,那麼人類作為乙個家庭治理國家並爭奪霸權的價值是什麼?
事物的理性積累太多了:詞語、概念、觀點、評價等等。
生活中也有太多的社會積累:財富、權力、地位、名聲等等。
隨著時間的流逝,積累取代了身體,形成了乙個牢不可破的虛假世界。
人首先以生命的形式來到這個世界。
生活本來就很簡單。
然而,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複雜。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活而活,而是一種慾望,一種野心,一種身份,乙個頭銜,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
這些社會積累使生命變得模糊不清,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它們耗費了一輩子的精力,卻聽不到生命本身的聲音。
人是自然之子,生命遵循自然之道。
人類必須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春秋秋轉,生兒育女永遠是人生的基本核心。
你從職場的喧囂中走出來,走在街上,看著天空中的雲朵和樹影,回到家,坐下來和你的妻子和孩子一起吃飯,然後你又變成了乙個生命。
在人的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可有可無的,可能有顏色,沒有失去本質,也有一些東西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就不再是生命了。
沒有什麼是不可或缺的,沒有人是重要的,孕育人類的大自然是唯一的權威。
大自然規定,生命離不開陽光和土地,人類必須耕耘繁衍。
生命最基本的內容是最平凡的,但正是它們構成了人類生命的永恆核心。
世代交替,生命繁衍,人類生活的基本核心本來是平凡的。
戰爭、政治、文化、財富、冒險、浪漫,一切不平凡的東西,最終都要回歸平凡,其價值必須根據人類平凡生活的優劣來確定。
即使在偉人的一生中,最打動我們的也不是偉大的成就,而是平凡生活中的時刻揭示了我們所有人的真實人性。
可惜的是,在當今世界,人們急於追求看似不平凡的事物,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卻寥寥無幾。
世間一切不平凡的事物,最終都要回歸平凡,其價值必須以平凡的生活來衡量。
偉大、精彩、成功都算不了什麼,只有當平凡的生活真正美好時,人生才算完整。
在這個世界上,有時不可避免地會違背自己的意願要求和做事。
但是,只要乙個人願意克制自己的貪婪並滿足於過更簡單的生活,就可以將這些減少到最低限度。
撇開這些麻煩的互動和成功,真的不是損失,而是巨大的好處。
我們得到了乙個好心情和一段美好的時光,我們可以把它奉獻給我們真正喜歡的人,奉獻給我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奉獻給自己。
對於乙個滿足於過簡單生活的人來說,生活的邊界要廣闊得多。
我們是誰帶著名字來到地球的? 誰有頭銜、職位、地位、財產等?
然而,隨著我們長大,越來越深地沉浸在世俗的瑣事中,我們中很少有人能記住這個最簡單的事實。
我們通過名字相遇,而名字又與頭銜、地位、財產等聯絡在一起,結果,在這些寄生蟲的糾纏下,生命本身被隱藏甚至縮小。 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生命的感都越來越麻痺。
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作為乙個頭銜而生活。 哪怕是日夜相處的伴侶,也難得像生命自然狀態那樣對待對方,更多的是一種習慣和習慣。
在浩瀚的宇宙中,或許只有我們的星球綻放了生命的花朵,但在這個幸運的星球上,卻有著許多利益的交換、身份的較量、財產的爭奪,最難得的就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 仔細想想,我們是如何本末倒置的,因為小損失,大損失,以及創造的恩惠。
從生活的角度來看,現代生活有兩個弊端。
一方面,文明為我們創造了越來越多的物質條件,這些條件遠遠超出了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這種過剩當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時也使我們的生活方式複雜化,越來越遠離自然界的原始生活狀態。
另一方面,豐厚的物質條件也使我們容易沉溺於安逸,失去面對巨大危險的勇氣和力量,變得精神平庸。 我們的生活遠未達到兩個方向的極限,我們沒有向下忍受匱乏的耐力,也沒有向上挑戰危險的爆發力,我們躲在舒適和安全的中間地帶,感情一天比一天麻木。
在喧囂的城市中,生活的聲音被遮蔽了很久,沒有人關注。
讓我們都安靜下來,我們每個人都傾聽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的內心,傾聽我們的生活在說什麼,並思考我們的生活需要什麼。
生命需要的無非是空氣、陽光、健康、營養和繁殖。
但是,驕傲的人啊,拋開你的虛榮心和野心,你就會知道這些最簡單的快樂是最圓潤的。
一次性的生命是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但許多人寧願用它來換取那些不那麼珍貴或不那麼有價值的財富,把一生都花在知識、名聲、權力或金錢的積累上。
當他們死去時,他們哀嘆:“我只用了我的生命,但我沒有享受它! ”
西方哲學教導我們尋求快樂,避免痛苦。 東方宗教教導我們擺脫痛苦和幸福的迴圈。 然而,那些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會一起接受痛苦和幸福。 最自然的事物是最神秘的,比如**和妊娠。 難道所有民族的神話都可以追溯到這個源頭嗎?
越是自然的事物,越是屬於生命的本質,越能影響到最深的情感。 例如,婦女和兒童。
現代人喜歡的花樣越來越多。 但世界上最甜蜜的快樂永遠是最古老的快樂。
生命比死亡更害怕單調,僅此一項就足以保證其無敵。 它必須充實自己才能擺脫單調,不在乎結局是否徒勞。
生命平靜地過去,沒有聲音,沒有波浪,甚至沒有漣漪,沒有聲音。
有沒有對愛情的渴望,我們能不能感受到生命的快樂,歸根結底,是乙個內在生命力的問題。
* 這是通往空靈的唯一途徑。
沒有**,只有空洞和無效。
生命與生命是相互吸引的。
想象一下,在乙個絕對貧瘠、毫無生氣的星球上,即使乙個活人看到乙隻蒼蠅或乙隻老虎,他也會感到親密。
丁俊貴. 2月 9, 2024.